新安医家脉诊浅析
本文关键词:新安医家脉诊浅析
【摘要】:正"脉诊"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是祖国医学"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证论治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之一,在中医诊断学上占有重要地位。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到《脉诀》,理论形成经历漫长的历史,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经久不衰,至今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安医家尤重脉
【作者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
【分类号】:R241
【正文快照】: Analysis of Pulse Diagnosis of Xin’an DoctorsMENG Yanmei1,ZHOU Xuemei2,XU Congshu1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Anhui Hefei 230038,China“脉诊”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是祖国医学“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证论治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之一,在中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项秀芳;储全根;;新安医家孙一奎伤寒学术思想与贡献[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2 姚志坚;;新安医家汪机学术思想浅探[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2期
3 翟志强,宋柏林;余国佩诊治创见选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4 牛淑萍;;《丹台玉案》脉学思想初探[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孟艳梅;周雪梅;徐从书;;新安医家脉诊浅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年01期
2 冯烨;郭锦晨;姚慧;罗梦曦;汪海慧;周超;;新安医家吴楚《吴氏医验录》补中益气法初探[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3 杨丽;王彩霞;;明代各家脾主运化理论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6年10期
4 王心恒;李泽庚;王晓虎;;浅谈新安医家对针灸理论及临床的贡献[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5 陈庆伟;刘兰林;张永跟;马占山;时潇;韦磬均;;新安医案研究概述[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6 董晓青;;新安医家汪机营卫气血观述评[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年02期
7 李学军;刘礼梅;龙小娜;陈亮亮;吴婧;孙建;储浩然;薛西林;金月萍;;脾胃培元法配合针刺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年07期
8 李学军;刘礼梅;陈亮亮;吴婧;龙小娜;孙建;金月萍;;健脾培元方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弱型HP相关性慢性胃炎50例[J];黑龙江中医药;2013年02期
9 李学军;刘礼梅;吴婧;龙小娜;陈亮亮;孙建;高翔;俞红五;储浩然;马骏;;益气和中法针药并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7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谷峰;潘桂娟;;古今《内经》理论体系研究之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年08期
2 储全根;论命门为先天之本[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3 傅佑宝;汪石山对温病学的贡献[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4 童光东,吴华强,李洪涛,刘惠玲,张玉才,易玮,袁静,杨珏,张景湖;试述新安“温补培元方”[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5 李万瑶,,林励;论汪机《针灸问对》的特点[J];中医药研究;1995年01期
6 陈荣荣;形之于外 必本于内——汪机《外科理例》述要[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键;李新军;;徽州理学文化背景下的新安医家风格[J];中医药文化;2014年01期
2 冯丽梅;;明清吴中与新安医家的学术交流与交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04期
3 王键;牛淑平;;新安医家时空分布规律探析[J];中医杂志;2011年24期
4 罗梦曦;王键;;儒医互通,传承学术——从吴]生平看新安医家治学行医之路[J];中医杂志;2012年14期
5 杨立红;;儒风浸润下的新安医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7期
6 王传博;王婕琼;李泽庚;王胜;;新安医家论治咳嗽管窥[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年12期
7 王键;黄辉;郑日新;;十大新安医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03期
8 王淑民;四、五世纪的新安医家—羊欣[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9 童光东;;论新安医家成才及其商业背景[J];医学与哲学;1989年09期
10 张其枨;新安医家研究《内经》概要[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方利山;;一腔浑是活人心——新安医家医德之评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C];2006年
2 王键;罗梦曦;;新安医家吴]对《内经》的研究与发挥[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3 胡玲;唐巍;刘广霞;牛淑萍;;新安医家针灸学说荟萃[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许霞;刘健;刘磊;徐丰;刁玉芳;程园园;冯云霞;;新安医家治疗痹病用药特色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贵才;;新安医学的历史文化成就及对祖国医学的贡献[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玉才;汪新安;;新安医学的历史地位及影响[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程园园;刘健;冯云霞;刘磊;万磊;王桂珍;;方肇权治痹用药刍议[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安徽省黄山市卫生局 张贵才;新安医家:医以活人为心[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2 安徽省黄山市卫生局 张贵才;新安医家“一以儒理为权衡”[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3 潘雯;合力打造徽府药谷[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丽梅;医学地域化[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凯;新安医家内科疫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徐炎;新安医家儿科疫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于宝明;5位新安医家情志病治疗特色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项秀芳;明代新安医家伤寒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张兰兰;明清时期的徽州医学[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43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143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