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历代治疗痿证方剂的组方配伍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8 07:41

  本文关键词:历代治疗痿证方剂的组方配伍特点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痿证 发展沿革 方剂配伍 中医治法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文献搜集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医古代医著中痿证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系统的整理中医古籍中痿证相关的方剂,归纳总结不同证型下痿证方剂的组方特点,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对提高痿证临床疗效有所助益,并为痿证临床组方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且为痿证方药配伍的研究工作奠定文献基础。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检索数据库,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秦汉至清代的痿证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并通过文献整理提炼治疗痿证方剂的筛选标准,建立以方名、方剂组成、剂型、朝代为主要因素的历代治痿方剂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及Matlab统计软件对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关联法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分析,最终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论:1.痿证理论发展可分三个阶段,即形成阶段(唐宋以前),发展阶段(金元时期),成熟阶段(明清时期)。2.历代治痿文献将痿证分为五种证型,包括肺热津伤型、脾胃虚损型、肝肾亏虚型、湿热内蕴型及瘀阻脉络型。3.治痿方剂的发展与其理论发展脉络相呼应,在宋代与明代达到发展的高峰。通过分析得到各时期代表方剂,唐宋时期代表方为石斛丸,金元时期代表方为清燥汤、虎潜丸,明代时期代表方为参归养荣汤、调元健步丸、地黄饮子,清代时期代表方为十全大补汤、加味二妙丸、滋阴补髓汤。4.通过对历代治痿代表方剂的功效进行分析,可得治痿方剂在各个证型下的代表方剂,具补益肝肾功效的虎潜丸,清热祛湿的清燥汤、加味二妙丸,气血双补的十全大补汤,及阴阳双补的地黄饮子。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宏;针药治疗痿证的近况[J];中医药信息;2001年05期

2 陈金亮,谷银强,黄涛,李永利;痿证的临床治疗初探[J];光明中医;2002年01期

3 沈骏,沈冯君;继发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所属中医痹痿证范畴的探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年03期

4 许蔚荣;痿证验案三则[J];江西中医药;2002年02期

5 许鉴魁;疏肝调经法治疗痿证例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2年02期

6 王丽慧,周国琪;《内经》痿证与现代痿证之比较[J];吉林中医药;2005年01期

7 芦俊卿;;临床治疗痿证的体会[J];新疆中医药;2006年04期

8 倪世秋;王继明;;痿证古代文献综述[J];医学信息;2008年03期

9 魏凤敏;;以有无疼痛辨痿证、痹证之浅析(综述)[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年02期

10 路凤月;王殿华;;痿证辨治2则[J];陕西中医;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敏才;姬孝仁;;阳痿证67例辨证施治[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2 李成芳;;痿证的中医治疗[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继萍;王逸飞;支惠萍;;痿证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A];全国第四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王允娜;;中医药治疗痿证的临床总结[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王允娜;;中医药治疗痿证的临床总结[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杜井森;;小儿痿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肢体伤残康复与护理学术论文集[C];1995年

7 宁亚莉;冯琳;;重症痿证病人的康复护理[A];全国第八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庞保珍;赵焕云;;阳痿证治[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明华;;治疗痿证(脑室管膜瘤)1例体会[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翟双庆;《内经》论痿证[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2 韩建中;中医专家为预防“痿证”支招[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王金亮;逍遥散从肝治痿证[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4 施仁潮;朱丹溪的痿证三忌[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子志;痿证辨证论治规律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玉岩;历代治疗痿证方剂的组方配伍特点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梁利娜;古代痿证病因病机文献整理及5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证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王荟清;肌萎缩侧索硬化相关痿证的古今中医文献整理及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56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156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2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