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中医“治未

发布时间:2017-11-14 00:31

  本文关键词:中医“治未病”意义阐论


  更多相关文章: 治未病 中医养生 健康意识 健康养老 健康中国


【摘要】:阐述中医“治未病”的社会意义、临床意义及养生学意义。提出在社会意义方面,“治未病”可以提高国民的健康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降低医疗费用,并将引领医学发展方向;在临床意义方面,可以锻炼中医人才的临床系统思维,及早诊治隐性疾病,加强老年性疾病及慢性疾病的防治;在养生意义方面,重视预防疾病,加强健康管理,积极探求延缓衰老的途径,有利于实现健康养老的社会目标。
【作者单位】: 江西中医药大学健康养生研究所;
【正文快照】: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突出特色和优势,也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其根本点就是要发扬中医养生“治未病”的优良传统。随着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和全国各地中医院治未病科的建设和发展,中医“治未病”的社会意义、临床意义及养生学意义越来越为人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德春;;养生学的定位定格定名[A];2010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文高;王姗姗;;中医时间养生学概要[A];2004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何清平;蓝丽霞;;《内经》“冬不按巤”理论的养生学意义[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吴启富;;《周易》养生学思想探要[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秀莲;;浅谈时间养生学[A];2006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马骥;;枸杞在养生学中的研发现状[A];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人参及补益药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陈可冀;;提高生活质量是医疗、保健、康复与养生学界的共同使命[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丽妮;;静坐与养生[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厚墉;;孙思邈的养生学说[A];孙思邈养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董明兴;;重温《内经》养生学思想在指导防病中的现实意义[A];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论坛暨第二届黄河心血管病防治论坛资料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银色世纪生态养生学理论研究专家委员会;论自然、平衡、和谐、健康的生态养生学[N];健康报;2008年

2 通讯员 马志萍;健康产业步入生态养生新时代[N];光明日报;2009年

3 丁巍;古代养生学家认为:压抑性欲损健康[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柳娜;让世界了解崆峒养生[N];平凉日报;2011年

5 吉莉;国医大师郭子光:养生养德 天人合一[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容小翔;春季养生谈[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王麟;少字当头益长寿[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8 杨逢财;追求健康·美丽·长寿[N];延边日报;2005年

9 董为柏;“清静”养生也有度[N];保健时报;2005年

10 魏岳江 孙立华;健康长寿的秘诀[N];民族医药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志安;《内经》养生学说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张耀南;失眠的养生学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岳;养生史视角下的中国明代茶文化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183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183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1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