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针刺滋阴补肾治疗肾阴虚型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2 07:03

  本文关键词:针刺滋阴补肾治疗肾阴虚型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针刺 男性不育 肾阴虚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研究针刺滋阴补肾与口服中成药治疗肾阴虚型男性不育症的治疗效果,对针刺滋阴补肾在肾阴虚型男性不育症治疗上的作用进行检验和评价,并对针刺滋阴补肾对肾阴虚型男性不育症的可能的作用机制作初步的探讨,阐明针刺滋阴补肾治疗肾阴虚型男性不育症的临床价值,并让所得结果及结论为今后相关命题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的60例研究病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滋阴补肾的方法进行治疗,取气海、关元、肾俞(双)、次骼(双)、秩边(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太溪(双)等穴。上述穴位分为2组,第一组:气海、关元、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太溪(双);第二组:肾俞(双)、次骼(双)、秩边(双)、三阴交(双)、太溪(双)。两组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两组穴位交替选用,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4次。对照组予中成药左归丸口服,一次9克,一日2次。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采用治疗后配偶受孕情况、中医症状评分及精液常规作为指标来进行疗效的评价。对所得的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年龄、病程、中医症状评分和精液常规等方面基线资料一致(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可比性。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组治愈3例,显效3例,有效11,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56.67%,两组总体疗效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得到P<0.05,可以认为对于肾阴虚型男性不育症,针刺滋阴补肾治疗总体疗效比口服中成药治疗好。中医症状评分方面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总分均比之治疗前低(P<0.05),说明针刺滋阴补肾治疗与口服中成药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肾阴虚症状。而治疗后针刺滋阴补肾组与口服中成药组的中医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说明这两种方法对于肾阴虚型男性不育症患者的肾阴虚症候改善程度相当。精液常规方面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精子总数、精子密度、运动精子百分率、向前运动精子百分率、存活率、正常形态率比之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而在精液量、精液PH、精液液化时间方面,则无治疗前后的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精液量、精子总数、精子密度、运动精子百分率、向前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存活率、精子正常形态率比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而在精液用、精液液化时间方面,则无治疗前后的明显改变(P>0.05)。而治疗后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运动精子百分率、向前运动精子百分率的前后差值各均值高于对照组(P<0.05),我们可以认为针刺滋阴补肾组在改善运动精子百分率、向前运动精子百分率和精子存活率方面的效果比口服中成药组要好;而治疗后两组的精液量、精子总数、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精子正常形态率、精液PH、精液液化时间则无明显差异,可见两组在改善精液量、精子总数、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精子正常形态率、精液PH、精液液化时间方面的情况效果相当。结论: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认为,针刺滋阴补肾与口服中成药治疗肾阴虚型男性不育症均有效,均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使得精液常规检查结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针刺滋阴补肾疗法的总体疗效比口服中成药的治疗要好,在运动精子百分率、向前运动精子百分率等方面的改善情况也优于口服中成药治疗。所以针刺滋阴补肾的方法治疗肾阴虚型男性不育的整体效果比口服中成药的方法要更好。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自拟益精汤治疗男性不育症18例[J];光明中医;2004年05期

2 林慧;张滨;陈俊;;男性不育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调查——附356例分析[J];新医学;2009年07期

3 ;男性不育症新病因被揭示[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年04期

4 沈志祥;;男性不育症研究进展[J];中级医刊;1986年12期

5 韩为琨;张传志;;治疗男性不育症概况[J];重庆中医药杂志;1987年02期

6 李培生;;男性不育症证治杂谈[J];湖北中医杂志;1990年03期

7 潘文奎;;从精论治男性不育症[J];辽宁中医杂志;1990年08期

8 周红;;男性不育症42例针药并治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与保健;1991年03期

9 李振中;;男性不育症中医药研究概况[J];中医药信息;1991年06期

10 孙永安;一菟二仙蜈海散治疗男性不育症[J];四川中医;199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青;贾金铭;张亚强;;“意愿生育时间”概念在临床诊断男性不育症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史延超;张子洲;白芳;;男性不育症1000例性生活状况调查[A];澳门、香港、内地生殖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白迎堂;;男性不育症临床与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戴宁;;男性不育症及其内科治疗地位的再学习、再思考[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旭昀;李海松;;李海松教授调和阴阳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经验[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提高班论文汇编及讲义[C];2011年

6 周智恒;陈磊;;男性不育症[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7 刘杰;;男性不育症的检验与临床[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郭军;陈有智;;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思路与方法[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尹克章;;中西药结合治疗男性不育症250例临床分析[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冯立军;;男性不育症诊治[A];第5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暨男科提高班讲义[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李旭芬 记者 耿挺;上海科学家发现男性不育症新机制[N];上海科技报;2013年

2 秦开贵 侯云夜;男性不育症的危险因素[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长沙市红十字生殖医学专科医院院长 刘习明;男性不育症的病因及治疗[N];大众卫生报;2003年

4 通讯员 闵建颖 记者 胡德荣;男性不育症新病因被揭示[N];健康报;2010年

5 邓朝晖;男性不育症的主要原因[N];大众卫生报;2004年

6 陈武山;中医辨治男性不育症[N];家庭医生报;2007年

7 陈武山;中医辨治男性不育症[N];家庭医生报;2007年

8 陈武山;中医辨治男性不育症[N];家庭医生报;2007年

9 陈武山;中医辨治男性不育症[N];家庭医生报;2007年

10 庄严;辨治男性不育症[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阮世盛;健脾益肾汤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徐玉建;聚精丸对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细胞成分DNA质量的影响及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凯;男性不育症的病因学及中医证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任召杏;针刺滋阴补肾治疗肾阴虚型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吴必建;滋阴补肾法治疗肾阴亏虚型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阿达力别克;维吾尔族男性不育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5 李立煌;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症规律的探讨[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马文君;男性不育症中医证型分布及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陈晓鑫;中医辨证论治男性不育症经验荟萃[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黄微;补肾活精汤治疗肾精亏虚型男性不育症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卢威;周安方教授辨证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韩智超;男性不育症中医证候学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13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213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2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