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中药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3 23:00

  本文关键词:中药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中药 奥沙利铂 周围神经毒性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摘要】:目的:1.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中药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相对可靠的证据。2.分析中药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用药规律。3.探讨中药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中医药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Medline、Embase (Excerpta Medica Database, EMBASE/EM)、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库(CENTRAL),获取各数据库中自建库起至2015年10月关于中药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辅以手工检索。剔除重复检索、重复发表的文献,结合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制定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5.1.0版)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共纳入75篇文献,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均偏低,随机化不规范、分配方案隐藏和盲法未提及、缺失数据的处理不规范。2.有65篇纳入文献采用中药复方,使用频次较高的有活血通络类(126次)、补气类(120次)、补血类(73次)、温通类(58次),其中频次最高的药物为黄芪(42次)、当归(30次)、桂枝(30次);10篇文献采用中药注射液,多具有益气活血通脉之效。3.周围神经毒性的总发生率3.1化疗+中药vs单纯化疗或化疗+安慰剂:纳入59个研究,3845例患者。结果:RR=0.60,95%CI:[0.56,0.64], P0.00001。亚组分析:中药口服组,RR=0.58,95%CI: [0.53,0.64], P0.00001;中药外用组,RR=0.62,95%CI:[0.57,0.67], P0.00001;中药静脉注射组,RR=0.57,95%CI:[0.48,0.69], P0.00001;亚组间异质性检验显示P=0.57,12=6%。敏感性低,结果稳定,无明显发表偏倚。3.2化疗+中药vs化疗+常规西药:纳入5个研究,444例患者,Meta分析示:RR=0.50,95%CI:[0.41,0.62], P0.00001。敏感性低,结果稳定,无明显发表偏倚。3.3化疗+中药+常规西药vs化疗+常规西药:纳入7个研究,472例患者,Meta分析示:RR=0.42,95%CI:[0.32,0.54], P0.00001。敏感性低,结果稳定,无明显发表偏倚。4.重度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4.1化疗+中药vs单纯化疗或化疗+安慰剂:纳入59个研究,3818例患者,Meta分析示:RR=0.34,95%CI:[0.28,0.43], P0.00001。敏感性低,结果稳定,无明显发表偏倚。4.2化疗+中药vs化疗+常规西药:纳入6个研究,504例患者,Meta分析示:RR=0.51,95%CI:[0.19,1.34], P=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低,结果稳定,无明显发表偏倚。4.3化疗+中药+常规西药vs化疗+常规西药:纳入8个研究,32例患者。Meta分析示:RR=0.32,95%CI:[0.14,0.75], P=0.008。敏感性低,结果稳定,无明显发表偏倚。5.重度白细胞降低发生率:纳入24个研究,1604例患者,Meta分析示:RR=0.46, 95% CI:[0.32,0.65], P0.00001。6.重度血小板降低发生率:纳入21个研究,1445例患者,Meta分析示:RR=0.66, 95% CI:[0.38,1.17], P=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重度消化道反应发生率:纳入24个研究,1485例患者,Meta分析示:RR=0.63, 95% CI:[0.46,0.87], P=0.005。8.重度肝损发生率:纳入22个研究,1493例患者,Meta分析示:RR=0.50,95%CI: [0.26,0.97], P=0.04。9.重度肾损发生率:纳入17个研究,1267例患者,Meta分析示:RR=0.46,95%CI: [0.11,2.00], P=0.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其他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有6个研究(共9例患者)使用中药外洗后出现烫伤(1例)和局部轻度皮肤过敏现象(8例)。Meta分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运用中药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时,多选用具益气养血活血、温经通络之效的中药复方和中药注射剂。2.对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预防,中药有明显疗效,无论是口服、外用还是静脉注射均有显著疗效;中药也能有效预防重度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3.中药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疗效优于常规西药,但现有研究尚不能证实中药预防奥沙利铂所致重度周围神经毒性的疗效优于常规西药。4.中药能够提高常规西药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和重度周围神经毒性的疗效。5.中药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能够降低化疗导致的重度白细胞降低发生率、重度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和重度肝损发生率。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6.目前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偏低。7.受纳入研究数量、质量和本系统评价局限性的限制,上述结论仍需更多多中心、大样本、标准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彩玲,郭松超;锰及其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年04期

2 佟慧;孙灏;;铝神经毒性的线粒体机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牛侨;;化学物神经毒性研究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4 徐珍;张玉芹;彭芳;;汞神经毒性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职业医学;2010年06期

5 赵康峰;张宏伟;白雪涛;;化学物神经毒性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年08期

6 孙明霞;闫永建;;锰的神经毒性研究进展[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0年02期

7 王松鹤,朱永辉,,王晓东;铝的神经毒性[J];职业医学;1994年05期

8 黄伶茜;吴建语;;甲钴胺防治长春新碱神经毒性临床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9 刘忠慧;王凤山;;铅神经毒性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年02期

10 李秀菊;闫永建;;锰的神经毒性机制[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国;;氟神经毒性研究进展[A];首届中原经济区地方病防治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袁岱菁;张君玮;顾性初;;新药神经毒性试验的建立[A];中国制药工业药理学会2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蔡同建;赵芳;曹子鹏;刘明朝;陈景元;骆文静;;锰的神经毒性及其相关机制[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4 牛P

本文编号:1220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220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1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