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医沙疗下股动脉双向流固耦合脉动血流动力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维医沙疗下股动脉双向流固耦合脉动血流动力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维医沙疗 血流动力学 计算流体动力学 用户自定义函数 Fluent双向流-固耦合 脉动流 壁面切应力 血管破裂
【摘要】:目的研究流固耦合作用下室内维医沙疗对人体股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维医沙疗对动脉粥样硬化成因的作用机制及对血管破裂的影响。方法在室内维医沙疗实验中对年轻健康受试者进行维医沙疗研究,对受试者心率、股动脉血流速度峰值及内径作统计学分析;重构人体股动脉三维流固耦合模型,将正弦函数作为初始条件,用Fluent软件分别对沙疗前后血液流动作非定场双向流固耦合模拟,分析维医沙疗对股动脉壁面切应力及von Mises等效应力的影响。结果维医沙疗前后受试者心率平均值分别为(76.32±11.40)次/min、(92.69±16.09)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疗前后股动脉血流雷诺数分别为1855.35、2518.43;沙疗对股动脉壁面切应力及von Mises等效应力增高的影响较为明显。结论维医沙疗可增大股动脉血流雷诺数,改善人体股动脉血液流动状态,但沙疗后股动脉血流方式由层流变为紊流,很可能会导致血管瘤,因此对血管内壁较薄弱人群要控制埋沙时间、埋沙厚度及温度。维医沙疗可增高壁面切应力,对预防动脉壁增厚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维医沙疗后von Mises等效应力明显增加可加大股动脉在分叉部分破裂可能,沙疗时需谨慎。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60245、811604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4211A005)
【分类号】:R29
【正文快照】: 参数维医沙疗前维医沙疗后P值速度/(cm/s)92.51±8.87 122.51±16.980.05内径/cm 0.76±0.11 0.78±0.110.05心率/(次/min)76.32±11.40 92.69±16.090.05雷诺数1 855.35 2 518.43流动形式层流紊流表1维医沙疗前后股动脉血流数值比较(n=59)维吾尔医学埋沙疗法,简称维医沙疗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金有;刘静;杨华哲;俞航;洪洋;;血栓后髂主动脉的流固耦合模拟方法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4年03期
2 王琳;刘辉萍;徐华;;人工髋关节润滑系统的流固耦合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11年03期
3 刘纯;白象忠;李小宝;;狭窄血管处管壁的变形与应力分析[J];工程力学;2013年02期
4 王芙昱;许百男;孙正辉;刘磊;武琛;张小军;;基于CTA影像数据的个体化颅内动脉瘤的流固耦合力学模型[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5 顾媛;郦鸣阳;沈力行;喻洪流;丁皓;赵改平;;狭窄动脉流固耦合模型Ansys/CFX数值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52期
6 牟文英;虞钢;庄逢源;;重力对锥形血管中血流压力的影响——基于考虑体位改变的三维流固耦合数学模型[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年10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尔杰;;流固耦合力学研究与应用进展[A];钱学森科学贡献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王士召;何国威;张星;;柔性体涡诱导振荡的流固耦合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国斌;;单细胞受剪切流变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苏波;钱若军;;流固耦合方程的建立及耦合数据传递[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鲍麟;余永亮;;粘弹性蜻蜓型翼挥拍的流固耦合求解途径初探[A];非定常空气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7年
6 文聘;叶红玲;刘海宏;;输流管流固耦合模态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乐;吴健康;;细胞通过微孔隙时的大变形流固耦合和表面切应力变化特征[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王从磊;任伟伟;孙建红;;平面圆形伞初始充气阶段的流固耦合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张洋;柏云清;汪卫华;赵小敏;张学伟;FDS团队;;基于双向流固耦合的中国铅基研究反应堆地震响应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王建省;董勤喜;;热流固耦合动态边界理论研究[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涛;流固耦合正反散射问题的数值方法[D];重庆大学;2015年
2 郑荣跃;考虑热流固耦合效应的软黏土—结构爆炸动力响应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周忠宁;对旋轴流风机流固耦合特性研究及其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4 孙芳锦;膜结构风振流固耦合效应和风致雪压的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雷凡;水下柔性结构流固耦合动力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自明;油藏热流固耦合模型研究及应用初探[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7 金景旭;汽车碰撞人体头部流固耦合模型及伤害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法特;基于高阶有限差分法的管道瞬态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高平;大型渡槽的二维半流固耦合模型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10 鲁丽;非线性板状结构流固耦合复杂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向学;基于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的顶板突水机理研究[D];华北科技学院;2015年
2 冯伟;流固耦合效应下离心压气机叶片响应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3 康楠;流固耦合界面信息传递技术分析与数值风洞计算程序研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梅媚;微芯片塑封过程热—流—固耦合变形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5 介少龙;基于流固耦合的含夹层盐岩储库渗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6 张强;基于动边界技术的单向张拉膜结构流固耦合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王恒宇;高塔流固耦合振动特性分析及结构改进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8 曾志平;汽油机冷却系统流固耦合传热分析与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9 邓艳波;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及流固耦合分析[D];湘潭大学;2015年
10 张亦农;基于流固耦合的鸡蛋跌落冲击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D];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20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220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