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大株红景天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6 10:15

  本文关键词:大株红景天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干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红景天 糖尿病肾病 缺氧诱导因子-1a 硫氧还原蛋白 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糖尿病肾病病人也明显增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微量蛋白尿期前极易被忽视,一旦进入糖尿病肾病临床期,病变进程难以逆转,仅能减轻疾病症状及以保护肾功能、预防及治疗相应的并发症为主,延缓糖尿病肾病向终末期肾病(ESRD)进展疗效有限。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临床上有较多的单药及方剂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成功经验,但中医治疗机制研究报道有限。本研究旨在观察成分明确的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临床常见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指标及临床检查指标的变化,拟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为拓展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目的:通过对大株红景天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数据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a)、硫氧还蛋白(Trx)、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临床指标等的变化,探讨大株红景天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机制,发掘大株红景天的治疗作用,为扩展大株红景天的治疗范围,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入选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西医系统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系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疗程为14天(疗程大于12天者,可纳入病例统计)。观察治疗前后中医气虚血瘀症状(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浮肿、肌肤甲错等)变化,治疗前后均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 C)、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a)、硫氧还蛋白(Trx)、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尿酸(UAE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微量蛋白(m ALBU)、α1微球蛋白(α1-MU)、转铁蛋白(TRFU)、Ig G蛋白(Ig G)、24小时尿蛋白定量(Upr),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及治疗后两组指标有无明显差异。结果:(1)治疗组糖尿病肾病总有效率为83.33%;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㩳0.05);(2)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率为80.0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㩳0.01);(3)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型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P㩳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改善气虚血瘀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㩳0.01);(4)治疗组于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腰痛固定、肌肤甲错、肢体麻木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㩳0.01),治疗组改善浮肿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P㩳0.05),两组对尿浊无明显改善(P㧐0.05);(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较前显著下降(P㩳0.01),治疗组降糖效果优于对照组(P㩳0.05),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㧐0.05);(6)治疗后两组TG、T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㩳0.01),治疗组降脂效果优于对照组(P㩳0.05),两组前后对比hs-CRP无明显变化(P㧐0.05);(7)两组治疗后SCr、SUA、Cys C较前显著下降,GFR较前显著升高(P㩳0.05),治疗组改善肾功能作用优于对照组(P㩳0.05);(8)治疗组治疗后α1-MU与TRFU较前有所下降(P㩳0.05),m ALBU与Ig G较前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㧐0.05),对照组治疗后α1-MU、TRFU、m ALBU、α1-MU蛋白均无明显差异(P㧐0.05);(9)两组治疗后,Upr无明显改变(P㧐0.05);(10)治疗后两组HIF-1a较前显著下降、Trx及内源性EPO较前显著升高(P㩳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㩳0.05)。结论:1.大株红景天能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2.大株红景天能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症状;3.大株红景天能改善血糖、血脂、尿α1-MU与TRFU等指标;4.大株红景天可能通过抑制某些氧化应激中间产物如HIF-1a、Trx、EPO等的表达,改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延缓病程的进展;5.大株红景天既能改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又具有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气虚、血瘀等症状的中医疗效,值得进一步开发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R27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新,李大启,李公宝,徐琴君;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检测[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1年02期

2 宫雅南,刘冬年,熊玉冰,黄伟文,庄万江;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析[J];广东医学;2001年06期

3 顾芹,宋守君,李向阳,尤传一;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年06期

4 曹爱华 ,王瑛 ,李翔;杏丁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1年03期

5 ;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新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年04期

6 张桂茹;糖尿病肾病85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7 侯建明 ,林凤辉 ,张超群;46例2型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关系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2年04期

8 陈文霖;糖尿病饮食[J];医疗保健器具;2002年Z1期

9 孙力,许玲;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02年35期

10 ;糖尿病肾病诊治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星;许筠;苏建平;张军;程立志;翟晓丽;;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A];第十九次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杨家茂;;糖尿病肾病防治琐谈[A];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丁耀耿;郝桂霞;;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析[A];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文铠;王志伏;王雪;孙大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现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8年

5 倪青;;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6 孙怡;李健红;宗红燕;;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肾病16例[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7 叶军;;糖尿病肾病在儿童时期的早期干预[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杜旭昶;孙志红;闫春芳;刘彩虹;;疏糖丹治疗2型糖尿病50例临床分析[A];第六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于世家;任平;马丽佳;李小娟;郑曙琴;武明东;刘自力;薛丽辉;;糖尿病住院患者1344例回顾性分析[A];第六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郝效槐;魏玫都;崔立俊;;中西并蓄治疗糖尿病肾病[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向佳;糖尿病中医药防治项目立足社区[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2 特约记者 鲁海燕;逾八成公众存在糖尿病高危因素[N];家庭医生报;2013年

3 马明愈;现代生活方式导致 糖尿病发病率迅速上升[N];中国妇女报;2005年

4 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侯建明;糖尿病肾病的防治[N];福建科技报;2004年

5 王文绢 范军星;世界糖尿病日关注焦点:糖尿病并发症[N];健康报;2003年

6 主持人 向红丁博士;糖尿病肾病须早防早治[N];人民政协报;2002年

7 华悦;预防糖尿病,从减肥开始[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8 刘冬梅;肥胖糖尿病第一诱因[N];天津日报;2004年

9 刘燕玲;首部中医专病指南定下糖尿病治则[N];健康报;2007年

10 崔昕;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有进展[N];健康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特异性促进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D];山东大学;2015年

2 张永;MiR-346在抗TGF-β信号途径介导的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D];武汉大学;2015年

3 魏凤江;高尿酸血症、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群体遗传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孙士杰;胱抑素C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测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魏艳红;PKCα介导的EGFR降解在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龙泓竹;益气养阴通络散结方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姜e,

本文编号:12294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2294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3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