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人迎穴改良针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血流速度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7-11-28 12:36

  本文关键词:人迎穴改良针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血流速度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改良针刺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人迎穴 经颅多普勒


【摘要】:目的:观察人迎穴改良针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颈部血流速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59例CS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改良组29例。常规组采用人迎穴常规针刺法,改良组采用人迎穴改良针刺法,均每日治疗1次,6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经颅多普勒中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血流速度(Vs)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LVA、RVA、BA的Vs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P0.05),且改良组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总有效率为93.1%(27/29),常规组为70.0%(21/30),改良组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人迎穴改良针刺法用于治疗CSA能有效增快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患者病痛。
【作者单位】: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康复科;
【基金】:湖北省卫生厅(中医)科研基金项目(No.2013Z-Y 29)
【分类号】:R246.9
【正文快照】: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的颈椎疾患,多见于中老年人[1],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2]。颈椎病分为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及其他型(食管压迫型等)[3]。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临床主要表现为与头位有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婷;马朝阳;唐雷;万文俊;王艳富;陈号;;人迎穴改良针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浆神经肽Y影响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年07期

2 陈阔;姜丁荣;张国骏;;针刺人迎穴治疗颈性眩晕重要性[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3 高凤娟;高庆龄;张秋灵;;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部三维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年05期

4 顾春蕾;;止晕三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及机理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2013年05期

5 蔡斐;;近年来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概况[J];光明中医;2012年04期

6 易光强;黄毅祥;卢敏;何列涛;黄宁华;;针灸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0年10期

7 陈栋;钟键;洪衍波;陈大典;邓列华;蔡明雪;章岳娟;林秀华;郑富仕;;针挑与牵旋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针刺研究;2009年05期

8 励志英;;针刺人迎穴治疗颈性眩晕56例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09年05期

9 曹玲;侯广云;范文双;;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J];针刺研究;2007年03期

10 顾韬;王新伟;袁文;张颖;施伟伟;;颈椎间盘与后纵韧带上交感神经分布的特点及临床意义[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桂星花;马朝阳;唐雷;万文俊;王艳富;徐芬;赵顺玉;;人迎穴改良针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血流速度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针刺研究;2017年02期

2 程永;吴凯;朱艺;陈丽;丁玉廷;黄程;唐曦;张玲;;10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六经证型”分布规律调查与机制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3 林勇;陈浩雄;;针刺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年28期

4 马朝阳;李凌霄;;人迎穴改良针刺提插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5 李云飞;马朝阳;;针刺人迎穴对改善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效应观察[J];光明中医;2016年16期

6 张婷;万文俊;马朝阳;;Mulligan手法结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6年04期

7 刘玉兰;暴宏伶;殷振瑾;吴松柏;徐鸿雁;宋春侠;;通络醒脑针砭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年06期

8 张允;曾喻;姜迎;廖敏;罗勇;张林辉;;高压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6年02期

9 李春根;江泽辉;李鹏洋;叶超;元小红;赵赫;伍绍明;刘航;;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6年04期

10 许海;李难;储浩然;;针刺后溪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斐;;近年来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概况[J];光明中医;2012年04期

2 康永生;高延征;;颈性眩晕与神经肽Y相关性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年11期

3 胡春燕;李英文;;神经肽Y(NPY)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生物学杂志;2011年02期

4 陈静;郑肖;;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45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0年12期

5 张洪兵;;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80例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年12期

6 张磊;;针刺治疗颈性眩晕30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年06期

7 薛文雄;;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21期

8 李清;;针刺配合艾灸治疗颈性眩晕100例[J];湖北中医杂志;2010年09期

9 王莉;李义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思考[J];医学信息;2010年07期

10 李锦鸣;;八珍汤加针刺风池百会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广义,何岩,赵树成;推拿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6例[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0年03期

2 刘红,顾涛,李敏;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13例[J];颈腰痛杂志;2000年02期

3 高翔,袁有凤,徐永先;手法结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00年05期

4 朱一帆,程安龙,董薇红,杨介林;椎动脉型颈椎病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J];现代康复;2000年11期

5 姚乃捷;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现代康复;2000年14期

6 高翔,沈明虎,徐永先,袁有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6例[J];中国疗养医学;2000年02期

7 寿可可;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02期

8 贺铁豪;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近况[J];山东中医杂志;2001年09期

9 曾鼎华,付泽伟;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年11期

10 邓志国;瞬息端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32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鸿儒;;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0例[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王鸿儒;;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0例[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3 朱福平;庄礼兴;杨顺益;李万瑶;;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药研究概况[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针灸临床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苏程果;周友龙;;推拿结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陆海娟;金惠明;沈明花;姚青;高峰;;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护理体会[A];2011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章家福;胡蔚琼;;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6例疗效观察[A];第四届全国推拿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1995年

7 钱加华;;针刀配合活血化瘀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A];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霆;施杞;;椎动脉型颈椎病当从脉痹论治试论施杞教授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高立宽;;牵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08例的临床观察[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10 黄宗菊;黄明江;;针灸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A];二○○九年重庆市针灸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西中医学院 裴晋云 冯文全;椎动脉型颈椎病验案[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2 王海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用药膳[N];健康时报;2007年

3 冯大夫;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特点及治疗建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4 佘嘉奕;针罐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辽宁省凌源市中医院主治医师 严寒冰;颈复康颗粒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N];健康报;2012年

6 王振岭 周文平 范俊利;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药可治[N];健康报;2005年

7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红星邋刘悦平;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正骨推拿配合止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张中桥;椎动脉型颈椎病伴有短时记忆损害[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压灸百会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理想[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延华;针刺结合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黄云台;椎动脉型颈椎病量表的建立与临床观察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陈泽涛;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4 钟志年;超声引导下针刀触激星状神经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寿折星;复方川脊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兔动物模型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严培军;椎晕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滞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张坚恒;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陈孟成;温针百会穴配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姜劲挺;宋贵杰教授学术经验总结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10 陈立;卧位理筋拔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韶光;通络定眩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曾颖娴;手法结合微电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邱友利;针刀两种不同术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李敏;针刀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兔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张志勇;颈肩头面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6 柴居堂;中医三位一体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7 李言杰;颤压“颈三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8 陈思华;内热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陈号;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李志贵;通督正脊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验总结[D];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5年



本文编号:1234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234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5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