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颈痛患者颈后伸肌的肌骨超声表现特点及其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颈痛患者颈后伸肌的肌骨超声表现特点及其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颈痛 筋骨理论 颈后伸肌 肌骨超声 颈椎X光片
【摘要】:研究目的:初步总结青少年颈痛患者颈后伸肌肌骨超声表现特点,探讨颈后伸肌劳损与颈椎X光片变化、颈痛症状评价以及生活习惯之间的相关性,总结颈后伸肌在青少年颈痛发病中所扮演的角色。客观的评价传统中医“筋骨理论”中“筋伤生骨病”的现代意义,为今后青少年颈痛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在北京地区招募青少年颈痛患者以及健康青少年志愿者,将其分为颈痛组和对照组。编制青少年颈痛调查问卷采集入组人员的基本信息、颈痛情况以及生活习惯。采集全部入组青少年颈后伸肌肌骨超声以及颈椎X光片影像资料,并使用Digimizer软件对图像进行测量分析。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临床资料数据库,通过SAS 8.0统计软件,采用频数、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基线资料:共分发77份颈痛调查问卷,剔除1例调查问卷填写不完整病例,共收集完整病例76例。其中青少年颈痛患者59例,对照组健康青少年志愿者17例。颈痛组男性23例(39.0%),女性36例(61.0%),平均年龄23.32±1.91岁,平均身高166.10±7.29cm,平均体重57.29±9.61kg,平均体重指数20.66±2.32。对照组男性8例(47.1%),女性9例(52.9%),平均年龄22.88±2.71岁,平均身高171.41±8.27cm,平均体重65.24±12.87kg,平均体重指数22.01±2.78。全部受调查人员文化程度:高中3例(3.95%)、本科26例(34.21%)、硕士46例(60.52%)、博士1例(1.32%)。2.青少年颈痛患者颈后伸肌表现特点与青少年颈痛的相关性研究2.1青少年颈痛患者颈后伸肌的肌骨超声表现特点运用肌骨超声测量头夹肌和头半棘肌在静息-等距收缩中肌肉厚度的变化计算颈后伸肌肌肉系数,因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故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颈痛组与对照组颈后伸肌系数差异。结果提示,颈痛组患者颈后伸肌系数明显小于对照组颈后伸肌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青少年颈痛颈后伸肌与颈痛程度相关性收集整理颈痛组59例青少年颈痛患者Northwick颈痛量表(NPQ)以及麦吉尔疼痛量表(MPQ),运用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方法分析颈后伸肌系数与两个量表得分的相关性。结果提示,NPQ与MPQ两个量表得分与颈后伸肌系数均有较高的负相关,其中NPQ的相关系数为-0.82,MPQ的相关系数为-0.84。3.颈后伸肌系数与颈椎X光片表现相关性研究采集整理入组人员的颈椎X光片各项指标和颈后伸肌系数。运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统计方法总结青少年颈痛的X光片表现特点;运用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分析颈椎曲度和颈后伸肌系数的相关性。3.1青少年颈痛颈椎X光片表现特点统计结果显示颈痛组青少年颈痛患者颈椎曲度较对照组健康青少年明显变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椎滑移、棘突偏歪、钩椎关节紊乱以及颈椎侧弯在两组中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2颈椎X光片与颈后伸肌的相关性两组总体数据中,颈后伸肌系数与颈椎曲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4。颈痛组数据中,颈后伸肌系数与颈椎曲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1。对照组数据中,颈后伸肌系数与颈椎曲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8。4.生活习惯对青少年颈痛的影响4.1生活习惯与颈后伸肌系数的相关性运用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方法,分析五种生活习惯与颈后伸肌系数的相关性。两组总体数据中颈后伸肌与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8,与平均每天运动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3;颈痛组数据中,颈后伸肌系数与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4,与平均每天运动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1;对照组数据中,颈后伸肌系数与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其他各组数据均无明显相关性。4.2生活习惯与颈椎曲度的相关性运用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方法,分析五种生活习惯与颈椎曲度的相关性。两组总体数据中,颈椎曲度与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3,与平均每天运动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0。颈痛组数据中,颈椎曲度与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2。对照组数据中,颈椎曲度与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6,并与平均每天运动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2。研究结论:1.肌骨超声观察下,青少年颈痛患者的颈后伸肌在收缩过程中肌肉厚度的变化程度较之健康青少年明显减小。2.颈后伸肌劳损是导致青少年颈痛以及颈椎曲度变化的重要因素。3.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度使用手机以及缺乏体育锻炼是并且颈后伸肌的劳损和颈椎曲度变直的重要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建中,彭楠,杨哲,贺旭;正常女青年膝关节等速屈伸肌力测试的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0年05期
2 张庆来,戴瑞美,孟站领;普通小学生膝关节等速屈伸肌力测试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3 媄允西;;指短伸肌的变up 二例报告[J];青岛医学院学报;1957年01期
4 杜心如,徐恩多,舒强,许梦阳,赵玲秀,赵淑敏,张丽敏;伸肌总腱起始部的形态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3年02期
5 胡溱,王澍寰,黄啸元,胡琪;伸肌装置解剖及滑动的初步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6年S1期
6 郭汾;髋腰伸肌僵凝症100例报告[J];新医学;1983年06期
7 韩来春;洛树东;;人手食指短伸肌1例观察[J];山西医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8 陶泉;颈伸肌等长练习在颈部康复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9年02期
9 颜晗;任志勇;孙国峰;;遗传性拇长短伸肌缺如1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2年02期
10 蔡斌;陈惠如;;伸肌训练结合电刺激治疗股四头肌伸肌滞后的效果[J];医用生物力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温玉新;王振江;沈维高;王鹏;;中指固有伸肌的应用解剖[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2 杨杰;金利新;夏玉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伸肌肌电及诱发电位的改变[A];华东六省一市第22届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学术年会暨山东解剖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孙启良;陈馨;曹永廉;孙乔;绳厚福;;腰部屈伸肌力的增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A];1998年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8年
4 顾晓圆;陈旗;王彤;;中枢性偏瘫等速测试的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张汉梁;;按不同阶段、按屈肌、伸肌不同功能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体会[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宝宝为何“扔东西”[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2 王炳尧;调经平络防治非典[N];北京科技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e,
本文编号:1248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248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