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地区流行性感冒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岭南地区流行性感冒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岭南地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2016年门诊、急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62例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流感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76±11.4)岁,临床以发热、恶寒寒战、疲倦乏力为主要症状,且肢体困重、纳减、口干不欲饮、恶心欲吐等症状亦较突出。中医证型分布以风热犯卫、风寒束表、热毒袭肺、热毒壅肺和湿证为主,其中以风热犯卫、热毒袭肺最为多见,二者占77.79%,而上述证型中又多兼夹有湿证、湿热证的特征。【结论】岭南地区流感患者普遍兼夹有湿证、湿热证的特征,中医证型以风热夹湿证为主,可能与岭南地区气候湿热有关。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42044)
【分类号】:R259
【正文快照】: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全年流行,又以冬末春初为好发季节。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2]。岭南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气候比较潮湿炎热,流感尤为常见、多发。本研究采用回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英;甘类中药在岭南地区儿科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年07期
2 佘世锋;张美娟;曹敏;黄贤樟;;岭南地区脂肪肝辨证论治初探[J];新中医;2014年07期
3 陈诗伟;郭倩;张思奋;陈诗芸;;立足中气下陷治疗岭南地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07期
4 陈妙;李赛美;;近30年岭南地区经方运用发展趋势[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5 毕文卿;庄礼兴;;岭南针灸医家及其学术贡献研究述略[J];中国针灸;2014年06期
6 林育;陈刚毅;;岭南地区近10年糖尿病肾病文献的中医证候规律分析[J];新中医;2014年01期
7 刘丰;张北平;孔小云;;从湿热论治岭南地区肠道病症[J];新中医;2008年05期
8 靳士英;《岭南中医》读后[J];中医文献杂志;2001年04期
9 杨钦河,刘菊妍,陈孝银;试论因地制宜辨治岭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J];辽宁中医杂志;2001年06期
10 李永宸,赖文;岭南地区1911年以前瘟疫流行的特点[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秦鉴;吴伟康;李俊彪;罗致强;;充分利用岭南地区多湿的地域特点进行湿本质探讨的设想[A];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胡聪;;岭南地区外感发热的发病及用药特点(摘录)[A];20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曾娟;;广式满洲窗起源、发展及装饰技艺特色解析[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4 诸国本;;序[A];全国首届侗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广州艺术博物院 张素娥;中国书画在岭南地区的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5年
2 王冲寒;国内最大新石器窑群现粤东[N];中国矿业报;2003年
3 黄习文;夏日消暑之良品——莲藕[N];广东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艳平;岭南地区慢性HBV携带者证候特点及及补肾祛湿法对其干预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业;岭南地区中型法院建筑的地域适应性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敏超;AC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与“毒”邪致病相关性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李金霞;南朝岭南政区地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东静蕾;清代岭南地区婚姻论财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韩恩瑞;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生业经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杨凡;从冯氏家族的兴衰看岭南汉族社会的嬗变[D];云南大学;2010年
7 居方方;岭南地区西汉中小型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廖丽菊;岭南地区风温病“风热夹湿”证的防治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陈妙;近30年岭南地区经方运用规律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陈怀宇;古代大庾岭地区道路交通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83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283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