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本草纲目》对温病学的贡献探析
本文关键词:李时珍《本草纲目》对温病学的贡献探析 出处:《时珍国医国药》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李时珍《本草纲目》蕴藏有丰富的药学和医学内容,文章从其专立火热论,精研火热治法与用药;重视辨气血,补充气分血分用药;专列瘟疫篇,详述瘟疫防治方法三方面进行探讨,从辨火性施治、多路径治火阐发其对温病学治法立方用药的贡献;从各经发热分气血、病证论治辨气血阐发其对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论治选药的贡献;从其瘟疫防治理论与用药经验等阐发其对温疫防治的贡献。《本草纲目》对温病学说的贡献应当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Abstract]:......
【作者单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
【基金】: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温病学重点学科建设
【分类号】:R254
【正文快照】: 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壁,为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氏治学严谨,重视实践和临床观察,善于发挥和总结自己的独特见解,其《本草纲目》包含着极其丰富的药学和医学知识[1],其中有关火热和瘟疫论治,极大地充实了温病学理论和实践,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1专立火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乐平;;温病学发展现状与思考[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10期
2 万友生;;温病概说[J];江西中医药;1959年06期
3 潘澄濂;;温病证治述要[J];云南中医杂志;1980年06期
4 刘鹏举;;《温病学》教学体会[J];中医函授通讯;1982年06期
5 白锋;;略谈近三十年来对温病概念的认识(一)[J];辽宁中医杂志;1984年06期
6 白锋;;略谈近三十年来对温病概念的认识(二)[J];辽宁中医杂志;1984年08期
7 白锋;胡晓晨;;谈谈学习《温病学》[J];中医函授通讯;1985年04期
8 何耀荣;;温病学发展对策的讨论[J];湖南中医杂志;1987年04期
9 孟澍江;;温病学发展对策的讨论——从发展温病学的三大支柱谈起[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10 郁觉初;;关键是明确温病学的学科性质[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立生;;浅谈学习《温病学》的体会[A];2007’纪念温病学家吴鞠通诞辰250周年高层学术论坛资料汇编[C];2007年
2 郭尹玲;冯全生;杨宇;陈学惠;祝捷;乔胃娟;郑秀丽;张之文;;名老中医运用温病学理论的情况调查[A];中医药防治感染病之研究(九)——第九次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温兴韬;;温病“截断”疗法之我见[A];全国温病论坛暨温病临床应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4 高启秀;曾沁;;现代“温病”刍议[A];全国温病论坛暨温病临床应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5 刘恩顺;;基于温病学理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之我见[A];全国第4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刘清池;;温病学理论在血液病诊治中的应用[A];2011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血液病研究2011高峰论坛暨国家级继续教育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新进展学习班文集[C];2011年
7 陈李华;;谈温病学理论在现代传染病诊疗中的应用[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王融冰;;温病学复兴之必然[A];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22分会场——“中医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王融冰;;温病学复兴之必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10 万方;吕文良;陈兰羽;;通权达变 早用通利——温病运用攻下之变法论述[A];全国温病论坛暨温病临床应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马家驹 谷晓红;温病学临床价值不容忽视[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2 白及;温病诊疗中注意的问题[N];农村医药报(汉);2003年
3 ;温病诊疗中要注意的三个问题[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石历闻;风温病流行的季节局限性[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5 湖南中医学院教授 周贻谋;从温病史看非典[N];湖南日报;2003年
6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李经纬;中医文献整理与知识挖掘之力作[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7 刘南燕;温病难愈当护心阳[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8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教授 钟嘉熙;发挥中医温病学优势 防治人禽流感和流感[N];广东科技报;2006年
9 河北中医学院 杨牧祥;温病百治 不离护阴[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10 刁吉祥;温病学对中医学术发展的贡献[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毅;温病认识起源与理论演变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冯雪梅;温病湿热证证候规范化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王荣;叶天士治疗温病的辨证及组方配伍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邝沃华;《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温病组方用药特点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张义敏;大肠腑气不畅在温病发病中的理论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王重;温病“透法”理论在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运用[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皮立宏;岭南风温病风热犯肺证及风热夹湿证回顾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马卫国;温病肺热证辨治规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田文熙;论养阴法在温病治疗中的运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52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352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