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足三里对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多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多巴胺机制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电针足三里对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多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多巴胺机制的研究 出处:《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对肠缺血再灌注(I/R)所致肠及远隔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该保护作用是否与兴奋或阻断多巴胺及受体有关,探讨电针足三里抗炎和抗休克的多巴胺机制,为电针治疗缺血和炎症性疾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取84只SD雄性大鼠(250±20g),制备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30min恢复灌注1h或4h。随机分为7组:手术对照组(S),肠缺血再灌注组(IR),电针足三里组(EA),迷走神经切断加电针足三里组(VX),坐骨神经切断加电针足三里组(SSX),多巴胺D1受体阻断剂布他拉莫(Butaclamol)加电针足三里组(BC)和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螺哌隆(Spiperone hydrochloride)加电针足三里组(SP)。每组分为恢复灌注1h或4h两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sham组仅开腹不夹闭动脉;IR组制备肠I瓜模型,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EA组于肠缺血后即刻行电针双侧足三里穴30 min,强度为2~3 mA,频率2~100 Hz; VX组于肠缺血后即刻切断腹腔迷走神经,而后电针足三里穴;SSX组于肠缺血后即刻行坐骨神经切断后电针足三里穴;BC组于肠缺血前1h腹腔注射多巴胺D1受体阻断剂布他拉莫(1μg/kg),肠缺血后即刻电针足三里穴。SP组于肠缺血前1h腹腔注射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螺哌隆(1mg/kg),肠缺血后即刻电针足三里穴。各组于再灌注1h和4h,处死动物,测定血浆脏器功能指标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和二胺氧化酶(DAO),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多巴胺(DA)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检测取心、肺、肠组织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并取心、肺、远端回肠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心、肺、肠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1.与S组相比,IR组1h和4h血浆DA水平显著下降。与IR组相比,电针足三里穴能显著提高肠缺血再灌注后血浆DA水平,抑制血浆TNF-α水平(各P0.05);切断腹腔迷走神经或坐骨神经或腹腔注射butaclamol后电针足三里的上述作用消失; 2.与IR组相比,电针足三里穴显著抑制肠缺血再灌注后心脏、肺脏和肠道的MPO、MDA活性,且再灌注4h比1h作用更明显。I/R损伤1h时电针抑制心脏、肺脏和肠道的MDA活性的百分比分别是9%,18%,8.9%,4 h时电针抑制MDA活性分别是是30%,30%,39.2%;I/R损伤1h时电针抑制心脏、肺脏和肠道的MPO活性的百分比分别是13.4%,41.5%,27%;4h时抑制MPO活性分别是15.1%,26.1 o%0,37%。上述结果表明电针能有效抑制MDA、MPO活性,且在肠缺血再灌注早期实施电针治疗会对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3.与IR组相比,电针足三里穴能显著降低血浆DAO活性(EA1组:33.76ng/mL±6.37ng/mL,IR组:45.47ng/mL±9.46 ng/mL; EA4组:42.46ng/mL±9.21 ng/mL,IR4组:65.53ng/mL±10.72 ng/mL;各P0.05),说明电针对大鼠的肠组织具有保护作用。4.再灌注4h,IR组动物血浆ALT,CK-MB,LDH水平显著升高,EA组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IR组(各P0.05),而VX,SSX和BC组与IR组相比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SP组与IR有显著差异,表明电针保护脏器功能是通过多巴胺D1受体,而非D2受体起作用的。电针足三里对血浆Cr水平影响不明显。5.肠缺血再灌注4 h,IR组心、肺、肠的病理切片可见水肿、出血,有炎性细胞浸润,组织紊乱。与IR组相比,电针足三里穴可减轻肠缺血再灌注后脏器的病理损伤;VX,SSX,BC组则降低电针足三里的该作用,SP组与EA组病理无明显差别。结论:电针能显著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心、肺、肠组织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电针升高血浆多巴胺水平,降低TNF-α、MPO和MDA水平,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有关。而切断腹腔迷走神经或坐骨神经后电针足三里的上述作用减弱或消失,提示电针足三里穴能通过兴奋坐骨神经和迷走神经,调节肾上腺髓质释放多巴胺,进而抑制细胞因子产生,发挥抗炎作用。腹腔注射多巴胺D1受体阻断剂布他拉莫上述作用减弱或消失,因此我们认为电针对I/R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多巴胺D1受体起作用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晓林,金丽娟;肠缺血再灌注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与肺损伤[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8年03期
2 李美玉,王淑秋,李慧玲,邬剑;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致肝损伤机制的初步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4年03期
3 邹扬,秦环龙,郑起,王洪,狄建忠;表皮生长因子促进肠缺血再灌注后黏膜修复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年11期
4 黎君友,孙丹,吕艺,晋桦,胡森,盛志勇;肠缺血再灌注对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和传输功能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年02期
5 陈揭晓,吴新民,刘毓和,欧阳碧山;亚甲蓝对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热带医学;2005年01期
6 谭庆华;胡兵;范华;吴浩;许兰涛;唐承薇;;猕猴肠缺血再灌注后器官组织病理及功能变化实验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18期
7 李新宇;景炳文;陈德昌;郭昌兴;杨兴易;;大黄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的作用(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35期
8 谢云飞;徐亮;;小肠缺血再灌注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12年01期
9 尹晓林,金丽娟;肠缺血再灌注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与肺损伤[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10 黎君友;孙丹;吕艺;晋桦;胡森;盛志勇;;肠缺血再灌注对小肠功能的影响[J];感染.炎症.修复;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蔚琛;;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肠缺血再灌注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表达[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2 陈卫星;王芳;刘育英;曾庆江;孙凯;薛欣;李响;杨继英;安丽华;胡白和;杨金辉;王传社;李志新;刘连yN;郑军;廖福龙;韩冬;樊景禹;韩晶岩;;三七皂苷R1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肝脏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大会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胡公义;龚裕强;王飞海;赵志光;杨海蔚;应斌宇;;茶多酚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和肺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A];2007年浙江省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杨廷芳;王兴勇;胡语航;徐静;熊q,
本文编号:1355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355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