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基于属性偏序原理总结和发现《伤寒论》疼痛治疗规律

发布时间:2018-01-05 16:31

  本文关键词:基于属性偏序原理总结和发现《伤寒论》疼痛治疗规律 出处:《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伤寒论》 疼痛 属性偏序结构图 知识发现


【摘要】:目的: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及情感体验,其发病广泛,可作为主要症状或伴随症状出现在临床各科中,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疼痛的治疗作为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课题受到广泛关注。《伤寒论》成书近两千年,其中提出了很多有关疼痛治疗的理法方药,目前很多方药依然被普遍应用在临床中。因此,如何使用新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的更全面、可靠地探索《伤寒论》治痛知识,具有深远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利用大数据研究方法,将传统中医《伤寒论》与信息科学结合,为中医理论及实践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课题运用属性偏序原理生成疼痛相应结构图,通过分析疼痛相关对象和属性之间的关系,对仲景治疗疼痛的辨证思路和用药配伍规律进行总结和知识发现,以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提高疼痛的整体疗效。方法:本课题以尊重原著为前提,以明·赵开美摹宋刻本《伤寒论》为蓝本,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熊曼琪教授主编的《伤寒论》,对书中明确指出疼痛的原文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归纳。在整理与归纳基础上,基于数学偏序表示原理生成《伤寒论》疼痛方证群、方药群结构图,并进行知识总结和发现。同理通过子块分割,进一步分析腹痛、身痛、头痛方证群、方药群结构图知识。成果:对《伤寒论》疼痛方证群结构研究得出:1)腹痛多伴随下利,呕,小便不利等伴随症状,其中腹痛伴下利以温法为主,兼见下法;腹痛伴呕吐多因升降失司,胃气不降所致,随证辨治;腹痛伴小便不利以祛邪扶正,疏利气机,水气血同治为法。2)身痛伴下利,同时见腹胀满、脉沉,提示表里同病,救里为要;霍乱身痛证治应辨寒热之多少,欲饮水否;风湿相搏身痛辨风湿轻重之异;3)头痛多伴发热、呕等伴随症状,若头痛发热并见,用六经辨证,以三阳病为多;当头痛发热不大便并见,辨小便以分表里,若小便混赤,则其痛为阳明腑实,宜攻下,若小便清,知无里热,不可下,宜解表。对《伤寒论》疼痛方药群结构研究得出:1)治疗疼痛方药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炙甘草。甘草有“药中国老”之称,有“调和百药”之功,止痛常与桂枝、芍药相合。2)治疗疼痛的方剂中以桂枝汤类方出现频率最高,桂枝味辛行散走窜,性温能散寒通阳,恰好直接针对寒邪。桂枝汤原方可治太阳表证、脾胃不和兼表证之疼痛证,桂枝汤加减方可治腹痛证、肢体痹痛证等;3)疼痛方除桂枝汤组成后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是:白术,人参,大黄,干姜,炮附子,茯苓。4)腹痛方药去姜枣草后芍药、干姜频次较高,使用剂量不等,均分三个级别。5)从身痛方药可知,其病因多为外感风寒湿邪或阴阳气血受损。6)头痛方药去姜枣草后桂枝,白术,甘遂出现频率较高。7)细辛性味辛温,有祛风散寒、通痹散结、散水气之功,为治疗疼痛要药,常用桂枝、麻黄配伍。结论:本课题目使用大数据研究方法,对《伤寒论》疼痛治疗进行较全面、多层次的探析,通过属性偏序结构图原理研究《伤寒论》治痛辨证思路和用药配伍规律,为中医疼痛理论及实践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此外,本课题将《伤寒论》与信息科学结合、将中医经典研究与属性偏序大数据挖掘方法结合,为中医经典继承和创新提供一种技术途径,具有工具性和方法性的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 Pain is a kind of unpleasant feeling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 The prescription of the prescription for treating pain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ymptoms : white atractylodes rhizome , ginseng , rhubarb , dried ginger , aconite root , tuckahoe , etc . , and the medicine is prepared from atractylodes rhizome , ginseng , rhubarb , dried ginger , aconite root and tuckahoe . Conclusion : This subject uses large data to study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 combines the classical research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large data mining method of attribute preference , and provides a technical way for the classic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CM . It has the significance of instrumental and methodological .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孝先,卓娅·古巴诺娃,阿扎丹·司马义;《伤寒论》教学改革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李赛美;从历史、文化、源本角度还原《伤寒论》真谛——评《伤寒论疑难解读》[J];山东中医杂志;2001年01期

3 李永宸;近50年《伤寒论》研究论文调查的两个比例关系[J];中国医药学报;2003年04期

4 李婕,蒋小敏;《伤寒论》理论研究新进展[J];江西中医药;2004年02期

5 祝世讷;正本清源释伤寒——《伤寒论通释》的方法论启示[J];山东中医杂志;2004年04期

6 翟慕东;;《伤寒论》课堂教学体会[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7 何敏,何泽民;近10年《伤寒论》实验研究述评[J];国医论坛;2005年05期

8 王历;;对留学生伤寒论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医教育;2005年06期

9 张国骏;马晓峰;;谈《伤寒论》原文结构规律及其运用[J];山东中医杂志;2006年01期

10 王又生;;浅议《伤寒论》服药饮食保养正气[J];医药产业资讯;2006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家诏;邓远美;杨宏宝;赵岩;杨仕权;;试谈《伤寒论》的创新教学——开展《伤寒论思维与辨析》选修课初步体会[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曲夷;;《伤寒论》教学设计初探[A];仲景医学求真(续三)[C];2009年

3 董正华;;开设《伤寒论思维与辨析》课程的实践与思考[A];全国第二十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赵永生;;《伤寒论》教学中的几点体会[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赵怀舟;王红梅;;宋本《伤寒论》方例初考[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蔡永敏;;《伤寒论》药物煎服特点[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李义兵;;浅谈《伤寒论》的辨证施治[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刘建华;刘庆十;;谈《伤寒论》对炮制的贡献[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李赛美;熊曼琪;朱章志;蔡文就;;《伤寒论》课程建设10年回眸[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莉;张虹玺;;《伤寒论》便秘论治探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元庆;学《伤寒论》要注重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林士毅 滕依丽;李心机独创《伤寒论》诠释新体系[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张胜忠;《伤寒论》研究视角的“负效应”[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4 山东中医药大学 李心机;为什么要学与怎样学《伤寒论》[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5 冯世纶 中日友好医院;正确认识《伤寒论》的理论[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马文辉;刘绍武评讲《伤寒论》[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7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英栋;《伤寒论》“汗出……不能发黄”的启示[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8 樊粤光 王庆国 李赛美 李宇航 朱章志 刘敏 方剑锋 王保华 刘树林 万晓刚 罗广波 黄开颜 蔡文就 熊曼琪;“六梯级”《伤寒论》课程体系构建与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9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英栋;《伤寒论》“心中懊恼”是胃病[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10 周乙龙;聂惠民:学好《伤寒论》要树立“四心”[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莉;《伤寒论》中英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比较[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郑全雄;《伤寒论》方族的文献及组方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3 李恩Y,

本文编号:1383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383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9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