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睡眠理论与不寐证治研究
本文关键词:《黄帝内经》睡眠理论与不寐证治研究 出处:《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身处快节奏、多元化环境之中的人们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面对当代社会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工作、学习、生活压力,人们常常不能科学健康地安排作息时间,使患上睡眠障碍的人越来越多。睡眠障碍包含多类疾病,失眠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目前临床上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失眠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面对不断增加的失眠人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中医对于治疗失眠有着长期的经验积累,通过辨证论治祛除导致失眠的因素,从根本上治疗失眠。本文通过查阅先秦至清朝时期的古医籍文献,并结合在CNKI期刊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以“不寐”、“中医”为关键词搜索到的相关文献资料,将失眠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本文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黄帝内经》中与睡眠生理机制、失眠病因病机以及失眠的治疗相关的经文进行梳理和分析,第二部分是对先秦至清朝各医家论治不寐的理论和观点进行整理,第三部分例举了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失眠的方剂并对方剂进行分析和讨论,第四部分是关于失眠病因、病机、治疗以及脑与睡眠的讨论。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失眠的病因有外感邪气、情志失调、饮食起居调摄不周、体弱、病理产物致病、失治误治、体质因素;失眠的基本病机为营卫失和、精气血亏虚、脏腑失常;失眠的主要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肾密切相关,这些脏器的功能异常都可影响心主神明的功能而导致失眠的发生。本文除讨论失眠的辨证论治外,还强调了治疗失眠时应注意外感失眠与阳虚失眠这两个临床上容易被忽视的证型。
[Abstract]:In all aspect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in a fast-paced, diversified environment in the spirit of people in a long-term tense state. In the face of the pressure of work, study and life brought by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people often can not arrange their time scientifically and healthily. Sleep disorders include many kinds of diseases, insomni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he clinical use of benzodiazepines to treat insomnia is not very ideal. Facing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insomnia people, it is urgent to find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 Chinese medicine has a long-term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through the treatment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o eliminate the factors leading to insomnia. Through consulting ancient medical literature from pre-Qin to Qing Dynasty, and combining with CNKI periodical database, WIP database to "insomnia". "TCM" search for the key words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cause of insomnia, pathogenesi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were sorted out and analyzed. This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of the "Huangdi Internal Classic" and sleep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insomnia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as well as insomnia treatment of the text related to combing and analysis. The second part is to the pre-Qin to the Qing Dynasty of the theory and views of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the third part of the clinical examples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prescriptions for insomnia and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prescriptions. Part 4th is about the cause of insomnia, pathogenesis, treatment and brain and sleep discussion. Poor diet, weak health, pathological products pathogenic, lost treatment, physical factors; The basic pathogenesis of insomnia is the disharmony between the camp and the Wei, the deficiency of essence and blood, and the disorder of the viscera. Insomnia is mainly located in the heart, and liver, gallbladder, spleen, stomach, kidney are closely related, these organ dysfunction can affect the function of heart and god lea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insomnia. It is also emphasized that external insomnia and yang deficiency insomnia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en treating insomnia.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松堤;COMBINED TREATMENT OF 28 CASES OF CHRONIC COLITIS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1年01期
2 袁民;REATMENT OF CHRONIC BRONCHITIS WITH FIFTY-YING-ACUPUNCTURE THERAPY[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1年02期
3 王晓阳;CLINICAL OBSERVATION ON ACUPOINT DIGITAL PRESSING FOR TREATING IRRITABLE SYMPTOMS AND SIGNS OF POSTOPERATION OF MYOPORTHOSIS[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2年03期
4 胡幼平,杨运宽;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WITH DIFFERENT NEEDLING METHODS[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2年04期
5 周莲菊,赵敏,刘绍武,曾萍,张莉,薄红;《〈黄帝内经〉计算机检索》系统[J];天津中医;2002年04期
6 党炳林;简论《黄帝内经》的养生原则[J];陕西中医;2003年10期
7 赵彬元,梁永林;《黄帝内经》中“变化”刍议[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高新民;《黄帝内经》易学思想简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邱德文,彭荣琛;《黄帝内经》概论(上)[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刘翔;《黄帝内经》书名来源之探讨[J];河南中医;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亚利;;《黄帝内经》体质分类探索[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潮;徐平;;《黄帝内经》对健康人的认识浅探[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沙涛;沙恒玉;许纪超;;《黄帝内经》中省略的学术价值[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沙涛;沙恒玉;刘维庆;;《黄帝内经》中的比喻错综举备互文之法[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聂金娜;蔡万德;;《黄帝内经》中对体质理论的阐述[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高也陶;陆军;李捷玮;潘慧巍;时善全;吴胜兵;;五佊相音——《黄帝内经》失传2000多年的理论和技术的现代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C];2006年
7 罗栋;;《黄帝内经》的内涵浅探[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齐南;刘凯军;章文春;周志刚;许新晖;吴晓莉;肖永娟;;《黄帝内经》案例式教学的设计与运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白裕相;;《黄帝内经》的类比推理方法论[A];全国中医学方法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翠翠;高健生;;《黄帝内经》“搏”讹为“搏”举证[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鸣;他翻译了《黄帝内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2 岛石;曲黎敏:穿越时空的《黄帝内经》偷听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张效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黄帝内经》问世 时间之争成因[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4 邹建锋;75%大学生不知《黄帝内经》[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5 大洲 生科 王云 金刚;应城县举行《黄帝内经》千家碑林奠基暨名家墨书首发式[N];陇东报;2007年
6 何少初;《黄帝内经》书名的文化内涵[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7 任秀玲;《黄帝内经》中的“常变”观[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陈翠翠邋高健生;《黄帝内经》dv讹为搏举证[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9 岛石;《黄帝内经》奠基中医传统文化[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王莹;养生书借力传统文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曦;《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2 郑佐桓;《黄帝内经》积聚类疾病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李敏;《黄帝内经》合和心理学思想探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詹秀苓(Shirley Jan);中医的整体治疗与现代身心灵治疗之灵性养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贺娜娜;“接受理论”视阈下《黄帝内经》两译本中脑系疾病的英译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吴季庭;《黄帝内经》中养生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徐月英;《黄帝内经》象数思维模式[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申瑞华;《四书》修身思想对促进《黄帝内经》养生实践的意义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张超中;《黄帝内经》的道与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林琳;《黄帝内经》与《淮南子》比较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磊;《黄帝内经》的身体观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姬智;《黄帝内经》“气”理论哲学思想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申飞宇;《黄帝内经素问》英译史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4 杨杰;《黄帝内经》与《论灵魂》之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5 赵伟伟;《黄帝内经》中的“和合”思想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6 王鸿;太极划分模式与《黄帝内经》时间周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庆先伟;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黄帝内经》英译策略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胡艳;基于《黄帝内经》水形人格的财务人员特征测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9 伍彦坤;《黄帝内经》针刺“守机”学说的文献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厉华清;《老子》与《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比较[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85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385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