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针促进结肠术后Cajal细胞修复的NO信号途径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足三针促进结肠术后Cajal细胞修复的NO信号途径机制研究 出处:《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外科术后并发症主要以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最常见,术后往往因胃肠运动无力、胃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出现腹部胀痛、恶心、呕吐、排气排便时间延长等症状,其中以胃肠术后表现最为明显,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后期恢复。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是由围手术期间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所致,因其发病机理未完全明确,临床上缺乏有效的现代医学治疗方法,故对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防治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以及作为研究的热点。中医具有因人而异、辨证论治等治疗特色,在用于术后胃肠功能的调理方面疗效明显,针灸作为中医的外治疗法,因其没有药物对术后胃肠道的刺激,安全性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外科医生的青睐。研究目的:“足三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总结和创立的“靳三针”治法中最常用的穴组之一,由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三对穴组成,针刺之能疏肝健脾,临床上运用腹部手术患者能显著缩短排气排便时间。本文在此研究基础上,运用“足三针”针刺结肠吻合术造模成功后的SD大鼠,观察大鼠首次排便时间,并在针刺的不同时间段取材,观察各大鼠小肠推进率,检测结肠组织中的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以及Cajal细胞的c-kit表达情况,与同时间段未进行针刺干预的模型组相比较,以期从NO气体信号通路途径探讨针刺足三针改善术后大鼠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机制;同时通过观察和比较针刺干预时间的长短对大鼠相关指标的影响是否有差异,为临床上治疗该病疗程的选择上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主要归纳总结现代医学对术后引起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病因、病理的研究和治疗方法,以及古现代中医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分析以及主要治疗方法。实验研究主要采取结肠吻合术制造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模型,并按照实验设计要求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后两组根据干预的时间不同,组内又随机分为3天模型组、5天模型组、10天模型组和3天针刺组、5天针刺组、10天针刺组,每组各10只,总共7组。针刺每天傍晚进行,并记录各组手术后的首次排便时间,各组在特定时间段后的第2天,抽取lml墨水对大鼠进行灌胃,半小时后处死剖腹观察各组大鼠的小肠推进率,取结肠吻合术口处约1cm长结肠,行NO、NOS、c-kit指标的检测。实验结果:1、首次排便观察结果:针刺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短于模型组(P0.01);2、小肠推进率观察结果:与正常组比较,3天模型组、5天模型组、10天模型组、3天针刺组的小肠推进率均低于正常组(P0.01),5天针刺组、10天针刺组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各针刺组之间的比较,3天针刺组低于5天、10天针刺组的小肠推进率(P0.01),5天针刺组与10天针刺组相比无差异(P0.05);各模型组之间比较,3天模型组与5天模型组无差异(P0.05),5天模型组低于10天模型组(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较,10天模型组与3天针刺组相比无差异(P0.05),而低于5天针刺组(P0.01)。3、NO含量的检测结果: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O的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针刺组的NO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各模型组之间比较,3天模型组NO含量均高于5天、10天模型组(P0.05),5天模型组高于10天模型组(P0.01);各针刺组之间相比较,3天针刺组NO含量均高于5天、10天针刺组(P0.01),5天针刺组高于10天针刺组(P0.01);针刺组与模型组之间相比较,3天针刺组与10天模型组NO含量无差异(P0.05),5天针刺组低于10模型组(P0.05)。4、NOS酶活性的检测结果:采用L-精氨酸(L-Arg)法测定一氧化氮合成酶(NOS)酶活性,NOS根据是否需要依赖细胞内钙离子生理性调节又可以分为结构型一氧化氮合成酶(c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比较各组大鼠NOS (TNOS、iNOS、cNOS)酶活性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各组TNOS、iNOS酶活性均高于正常组,cNOS均低于正常组(P0.05);随着时间的增加,模型组间TNOS、iNOS酶活性比较,3天组高于5天组,5天组高于10天组(P0.05),模型组间cNOS酶活性比较,3天组低于5天组,5天组低于10天组(P0.05);针刺组间TNOS、iNOS酶活性比较,3天组高于5天组,5天组高于10天组(P0.05),针刺组间cNOS酶活性比较,3天组与5天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5天组低于10天组(P0.01);模型组与针刺组各组间相比较,cNOS、iNOS酶活性3天针刺组与10天模型组无差异(P0.05)、TNOS酶活性5天针刺组与10天模型组相比无差异(P0.05)。5、各组c-kit表达的平均吸光值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3天模型组、5天模型组、10天模型组、3天针刺组均低于正常组(P0.01);各模型组之间相比较,3天模型组低于5天模型组,5天模型组低于10天模型组(P0.05);各针刺组比较,3天针刺组均低于5天、10天针刺组(P0.01),5天针刺组与10天针刺组相比较无意义(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较,3天针刺组与10天模型组相比较无差异(P0.05),5天针刺组高于10天模型组(P0.05)。结论:1.术后早期介入“足三针”针刺干预可以明显缩短术后首次排便时间。2.(1)术后针刺可以改善大鼠进食后的小肠推进活动,增强胃肠活动功能;(2)结肠吻合术后模型组大鼠有自愈倾向,随着时间延长大鼠小肠推进活动增强,但与针刺组相比较,恢复速度较慢,且针刺第五天时小肠推进活动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3.结肠吻合术可以损伤胃肠起搏Cajal细胞,术后该细胞恢复与其生存微环境中的NO含量相关,结肠吻合术会造成结肠组织NO含量超载,早期针刺干预能抑制NO的生成,随着针刺干预时间增加,可逐渐降低结肠吻合口组织中的NO含量;4.NO的生成量与NOS酶活性相关,在手术应激条件下,短时间内会促进i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c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酶活性表达,针刺可降低iNOS的酶活性,促进cNOS的酶活性表达;随着针刺时间的延长,TNOS和iNOS酶活性均降低,但针刺组iNOS降低幅度明显高于相同时间段的模型组,cNOS增长趋势高于模型组,但针刺第10天时仍未恢复正常;5.c-kit蛋白是Cajal细胞发育和功能表现的标志,针刺能降低结肠吻合术对Cajal细胞的损伤程度,并能促进c-kit的表达,促进术后Cajal细胞的再生及功能恢复;6.针刺干预结肠吻合术后大鼠可能通过促进起保护作用cNOS的酶活性表达,降低起抑制作用iNOS酶活性的表达,共同调节NO的生成,以减轻手术对Cajal细胞的损伤,并促进Cajal细胞的再生,尽快恢复胃肠道运动功能。7.结肠吻合术对肠道损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短时间针刺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减短首次排便时间,但仍需较长时间针刺才能形成有利于Cajal细胞的微环境,来改善胃肠道功能活动,促进术后的整体恢复。
[Abstract]: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are mainly caused by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 , and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is most common due to the weakness o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 The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 is caused by a number of factor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 In this paper , 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 day model group , 5 - day model group , 10 - day model group , 3 - day acupuncture group , 5 - day acupuncture group and 10 - day acupuncture group .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the normal group ( P0.05 ) .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the normal group ( P0.05 ) .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the normal group ( P0.05 ) . ( 1 ) After operation , the activity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 iNOS ) and the activity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 NO ) in colon tissu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少芳;;Cajal氏法对突触的显示[J];解剖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2 张红军;范娅涵;;消化道外Cajal细胞的研究进展[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年03期
3 杨壮来;;改良的Cajal金升汞染色法显示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0年03期
4 付小兵;西班牙Ramon Y Cajal医学中心科研管理概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4年10期
5 周德山;消化管壁的超微结构及Cajal细胞的形态特征[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1年01期
6 童卫东;消化道Cajal间质细胞[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1997年04期
7 王伟;王景杰;黄裕新;;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的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年06期
8 田晓军;马潞林;陆敏;张伟;侯小飞;卢剑;张树栋;;Cajal样细胞在人类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手术标本的分布特点[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年02期
9 刘宁;李平;张建英;楚更五;;Cajal间质细胞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年06期
10 李正鹏;李晓鸥;崔彦;;胃内Cajal间质细胞的功能[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Role of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n Detrusor Instability Induced by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in Rats[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叶剑飞;马潞林;;上尿路中Cajal间质细胞的功能[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范一宏;黄争;吕宾;;Cajal间质细胞与慢传输性便秘[A];首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梅峰;韩鹃;于彬;;新生小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韦佳;冯杰雄;李宁;向磊;杨继鑫;余东海;翁一珍;魏明发;孙晓毅;易斌;;TNF-α引起Cajal间质细胞凋亡的机理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6 于彬;何扬涛;孙榆;马千里;周德山;;人胎儿胃肠道Cajal细胞的发育及分布规律[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7 罗金燕;齐惠滨;;Cajal间质细胞的功能与疾病[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Samuel J.Pleasure;;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rizzled10-CreERTM transgenic mouse:an inducible cre line for the study of Cajal-Retzius cell development[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9 韩鹃;梅峰;于彬;黄悦;周德山;;KIT/SCF信号通路对成年动物结肠内Cajal细胞形态和功能的调控作用[A];2007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10 黎力平;朱同玉;;特络细胞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斌;大鼠Cajal间质细胞与神经上皮干细胞体外共培养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Jameel Ahmed Gandahi;鸡输卵管Cajal间质细胞及相关神经的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3 梅峰;成年哺乳动物小肠Cajal间质细胞可塑性调控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4 于彬;出生后哺乳动物胃肠道Cajal细胞的发育生物学特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5 贾海珍;胆囊Cajal间质细胞在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和胆囊腺癌中的分布[D];武汉大学;2012年
6 韩鹃;Kit信号通路调控新生小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发育和增殖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7 童卫东;Cajal间质细胞及c-kit、SCF基因在慢传输性便秘发病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8 莫平;慢传输便秘的临床研究及其结肠Cajal细胞变化规律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7年
9 谢明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小肠神经-cajal间质细胞—平滑肌网络损伤和大承气汤防治作用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满霞;足三针促进结肠术后Cajal细胞修复的NO信号途径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于彬;人肠壁内Cajal细胞的发育、神经支配模式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3 纪世琪;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的分布及意义[D];石河子大学;2009年
4 董丹;L型Ca~(2+)通道CaV1.3在Cajal间质细胞表达的初步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5 胡晔东;Cajal间质细胞与一氧化氮合酶在吗啡诱导的结肠慢传输运动小鼠模型中的改变[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6 张静瑜;Cajal间质细胞在IBS内脏敏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7 朱国栋;豚鼠膀胱Cajal样细胞超微结构及起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8 何丹;Cajal肠间质细胞、nNOS神经与先天性巨结肠及术后小肠结肠炎的关系[D];南昌大学;2008年
9 安红银;不同类型阑尾炎对Cajal间质细胞及connexin43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张红军;豚鼠Oddi括约肌的可能调控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86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386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