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111例变应性鼻炎的六经辨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6 05:08

  本文关键词:111例变应性鼻炎的六经辨证研究 出处:《广西中医药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六经辨证 变应性鼻炎 临床调查


【摘要】:目的:为强化六经辨证思维,了解本地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六经辨证情况,为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诊疗提供有益参考。方法:2015年4月至12月期间,对我校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门诊的111例确诊变应性鼻炎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详细的四诊资料。利用计算机录入数据,并进行频数资料统计,计算相关数据的频数、频率等。结果:在本次调查中,111例患者的六经辨证情况为:太阴病49例(44.14%)、少阴病19例(17.12%)、太阴少阴合病13例(11.71%)、太阳病8例(7.21%)、少阳病5例(4.50%)、厥阴病3例(2.70%)、阳明病1例(0.90%)、太阳少阴病4例(3.60%)、太阳阳明病2例(1.80%)、太阳太阴病3例(2.70%)、太阳少阴病4例(3.60%)。结论:本次调查,11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六经辨证中主要以太阴病、少阴病、太阴少阴合病为常见,太阳病与少阳病稍次之。提示我们在本地论治变应性鼻炎,可加大对太阴病、少阴病等相关内容的探讨。同时对本病病因、各经病主要病机、常见症状、可应用经方等的探讨,为本地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六经辨证论治提供了依据。
[Abstract]:Objective: to strengthen the thinking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six meridians, understand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local allergic rhinitis, and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Methods: from April 2015 to December.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111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in the otolaryngology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our university. The detailed data of four diagnoses were collected. The data were recorded by computer and the frequency data were counted. Results: the six meridians of 111 patients in this survey were as follows: 49 cases of Taiyin disease 44.14%, 19 cases of Shaoyin disease 17.12). There were 13 cases of Taiyin oligoyin syndesmosis, 8 cases of solar disease, 5 cases of Shaoyang disease, 5 cases of Shaoyang disease, 3 cases of Jueyin disease and 0.90% of Yangming disease. There were 4 cases with Sun Shaoyin disease, 2 cases with Sun Yangming disease, 3 cases with Sun Taiyin disease, 3 cases with Sun Taiyin disease and 4 cases with Sun Shaoyin disease. Conclusion: this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111 cases of allergic rhinitis, the main syndromes were Taiyin disease, oligoyin disease, Taiyin oligoyin syndromes disease, sun disease and Shaoyang disease, which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treat allergic rhinitis locally. At the same time, the etiology of the disease, the main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common symptoms, can be used in the discussion of the prescription. It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local allergic rhinitis by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新;560例变应性鼻炎的综合治疗报告[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2期

2 孙鹏;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47例报告[J];中原医刊;2000年10期

3 于万海,成晓棉,仲明,吕颖,王军;敏愈汤治疗变应性鼻炎54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3期

4 李晓东;变应性鼻炎治疗药市场预测[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2001年05期

5 沈翠干;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年05期

6 黄爱珍;仙特明合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84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01期

7 刘风仙,王贺宇,崔宗新;辛芩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50例疗效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01年01期

8 顾之燕;认识和诊治变应性鼻炎的指导性文件[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年03期

9 邹红云;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近况[J];地方病通报;2002年04期

10 张国民,谢铠鹏,梁礼建,缪增华;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42例[J];临床军医杂志;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继军;孙海燕;;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相关因素研究分析[A];中医耳鼻喉学术传承与研究论文汇编[C];2009年

2 刘继军;孙海燕;;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相关因素研究分析[A];第15届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术研讨和继续教育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尹静;谢强;;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综述[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4 赵菁;;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5 朱愉;;近几年研究变应性鼻炎最常用的几种客观指标[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6 于兆安;;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变应性鼻炎52例[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葛妤;;变应性鼻炎对健康的影响及预防[A];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邓华;;国内防治变应性鼻炎的进展[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韩德民;张罗;黄丹;武阳丰;董震;许庚;孔维佳;暴继敏;周兵;汪审清;王德辉;王秋萍;;11城市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10 赵岩;张罗;韩德民;刘承耀;;变应性鼻炎评分在变应性鼻炎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变应性鼻炎要与感冒相鉴别[N];保健时报;2008年

2 康琦;变应性鼻炎 工业化助长发病率治疗费用不断攀升[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陈小飞;变应性鼻炎如何防治?[N];健康时报;2008年

4 木每 本报记者 周芳;秋季预防变应性鼻炎[N];吉林日报;2010年

5 湖北 副主任医师 曾文;何为变应性鼻炎[N];家庭医生报;2005年

6 苏楠 林江涛;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应同防同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于峰;变应性鼻炎怎么治?[N];大众卫生报;2007年

8 ;益肺通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副主任药师 赵民生 (曹秀虹);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N];医药经济报;2009年

10 记者 李卫中 通讯员 任晓辉;我国对变应性鼻炎规范化诊断和防治体系的研究正式启动[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迪;变应性鼻炎综合诊治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2 罗燕云;MicroRNA-135a对变应性鼻炎小鼠Th1/Th2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3 刘洋;迎香穴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作用机制的网络构建及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牛永芝;IL-17在鼻息肉和变应性鼻炎中作用的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于洋;鹿鹅鼻炎方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Th1/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影响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刘丽萍;不同变应原哮喘患者临床特征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7 孙荣;从DC-Th轴探讨CD86-siRNA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8 龙锐;苯环喹溴铵对变应性鼻炎黏液高分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9 刘玉;基于Tim3调控Th1细胞探讨益气脱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冯文大;广东地区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临床特点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连;变应性鼻炎发病与空气污染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2 付敬敏;西宁地区变应性鼻炎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青海大学;2012年

3 王敏;长沙市中小学生变应性鼻炎流行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D];中南大学;2012年

4 张艳宾;张纾难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经验总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万慧娟;NLRP3炎性小体及下游因子IL-1β/IL-18在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5年

6 吴婧;鼻阻力和鼻声反射鼻腔测量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李双;温和灸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王晋芳;煤矿工人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9 代明明;三伏天和三九天天灸治疗青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10 黄芳林;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L-13、IL-25的测定及临床意义[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86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386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1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