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干针疗法是针灸学的一部分
本文关键词:论干针疗法是针灸学的一部分 出处:《中国针灸》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笔者认为凡是将针刺入皮肤,以防治疾病为目的治疗方法都属于针灸学中的针刺方法。经络腧穴理论虽然是传统针刺的重要理论基础,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等,已经是现代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干针则只限于激痛点理论。针刺部位方面,传统针刺以穴位为主,但涉及皮肤、肌肉、肌腱、血管与神经等多个层次,而干针主要集中于肌肉。从针刺方法上看,传统针刺疗法的针刺工具有长短粗细之别,针刺方法也非常丰富,既有传统手法,也有借助于现代科技研究成果的电针疗法等,而干针针具单一、手法简单。正因为如此,传统针刺的适应证更广,而干针主要用于肌筋膜疼痛及其相关病症。从知识结构来看,传统针灸医师不仅需要学习中医知识,还需要学习西医基础,而目前干针从业者的培训有不足之处。基于以上理由,我们认为,干针只是针灸学中针刺疗法的一部分,是传统针灸现代发展的一种表现。
[Abstract]: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needle into the skin, to prevent the disease for the purpose of treatment methods are methods of Acupunctur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cience. Although the theory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bu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ine, anatomy, physi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acupuncture, needle and stem it is only limited to the trigger point theory. The acupuncture and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with acupoint primarily, but relates to the skin, muscles, tendons, multiple levels of blood vessels and nerves, and the needle stem mainly concentrated in muscle. From the acupuncture method,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therapy of acupuncture tool length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other, acupuncture method very rich, both traditional practices, also with the help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electro acupuncture therapy, while the dry needle is single, simple way. Because of this, the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indications of more widely, and is mainly used for dry needle myofascial pain The pain and related conditions. From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the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doctors not only need to learn the knowled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lso need to learn the basis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dry needle practitioner training has shortcomings. Based on the above reasons, we believe that the dry needle is just a part of Acupuncture in acupuncture and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is a manifestation of modern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加拿大汉博理工学院中医部;哈佛大学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国际靳三针学会;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层医疗机构中西医适宜技术集成与规范研究”:2013 BAI 05 B 09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大项目“中医药名词规范化研究”:2012 FY 130100
【分类号】:R245
【正文快照】: 针刺阿是穴治疗疾病,尤其是在痛证的治疗中,是针灸较为常用的方法。近年来,以激痛点为刺激部位的干针疗法(dry needing,DN)在西方开始出现。一些没有进行针灸师注册的其他医学领域人士,如物理治疗 师、整脊师等,实施干针疗法。无论是其使用的工具,还是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君,王国义,孙申田;针刺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杨志梅;;针刺治疗耳鸣[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张庆萍;;正确理解“腹部深似井”在针刺临床上的运用[J];江苏中医杂志;1987年01期
4 宋国英;;针刺腮中穴治疗呕吐1600例[J];中国针灸;1991年04期
5 张吉武;张荔;;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20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7年S1期
6 孔庆寿;《内经》中针刺获效影响因素的探讨[J];针刺研究;2000年01期
7 郭淑香;针刺治疗饮水返呛38例总结[J];针灸临床杂志;2000年05期
8 王彪,李秋光,赵元琛;针刺治愈癔症1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0年11期
9 许宏珂,张晨霞,齐敬东,赵清秀;针刺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J];中国针灸;2001年08期
10 李涛,常国良;不同针刺方法治疗痛痹症的疗效比较[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晓卿;康建华;韩静;陈玄;叶笑然;;针刺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的现状[A];第九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郑余银;李劲民;陈海丽;叶天申;陈传帮;蒋松鹤;;对应与中轴针刺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3 东红升;郑丽静;胡伟民;夏秋芳;牛燕霞;秦宏;东贵荣;;中风病针刺治疗关键技术的临床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4 董素亭;张彬;贾海波;温长宁;王桂青;王炳芝;;针刺所致疼痛的心理干预效果观察[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阿拉坦巴根·陶琦;;针刺临床病例体会[A];中国特种针法应用与针灸临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牛燕霞;徐佳;;针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氧饱和度作用的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刘振寰;陈杰奎;;针刺促进大脑神经发育与修复的新进展[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8 陶素爱;李史清;;中药内服配合针刺以及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60例[A];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卢君艳;郑余银;李劲民;陈海丽;叶天申;陈传帮;蒋松鹤;;对应与中轴针刺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A];中国针灸学会第九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杰奎;刘振寰;;针刺促进脑神经发育与修复的新进展[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风康复科 毛忠南 何天有 张志明;针刺与康复结合促中风恢复[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2 健康时报记者 王志胜;中医针刺治疗老年痴呆[N];健康时报;2006年
3 蔡志红;针刺清喘穴治疗哮喘[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4 甘肃省岷县堡子卫生院 周永红;针刺可缓解阑尾术后疼痛[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5 王改花;针刺一穴治咳嗽[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6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医大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 石学敏 本报记者 胡彬 实习记者 赵维婷 整理;针刺降压有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7 李祥农;针刺治斑秃[N];大众卫生报;2009年
8 文章;针刺一穴治支气管哮喘[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9 ;针刺可改善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魏峗;一根银针,为基层医疗活血通络[N];医药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宇;针刺“百会”透“曲鬓”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PI3K、p-AKT、Bax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刘奇;针刺促SAMP8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能量转运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杨杨;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行为学及神经血管再生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4 王艳杰;针刺高血压患者太冲配伍太溪穴的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5 王婧;针刺安全理论探源及框架构建[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张全明;针刺治疗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7 于雪峰;针刺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8 姚筱梅;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内脏感觉、胃电图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9 张珊珊;围手术期针刺对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柳刚;针刺对注意网络功能影响的神经心理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越;针刺抑制MMP-2、MMP-9及炎性因子对大鼠脑梗死溶栓时间窗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薛洋;针刺背俞穴对失眠模型大鼠脑组织差异蛋白表达的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3 沈志全;针刺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陈丽华;针刺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于淼;针刺对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cAMP-PKA-CREB通路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张茜茹;针刺足三里穴对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赵日霞;针刺对躁狂模型大鼠海马GLU/GABA兴奋/抑制调节系统作用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6年
8 陈进钉;针刺对术后结肠ICCs修复微环境中CSE表达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杨益宗;针刺足三针通过CO途径对大鼠结肠吻合术后ICCs修复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杨素音;针刺合谷穴对寻常型痤疮患者面口部红外热像图影响的实验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96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396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