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强直性脊柱炎早中期腰背痛的中医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8 09:35

  本文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早中期腰背痛的中医干预研究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强直性脊柱炎 腰背痛 气滞血瘀证 脊柱功能 血液流变 炎性因子 中医干预


【摘要】: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早中期腰背痛采用中医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观察组则采用强督活络经验汤剂内服进行中医干预,2周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6个疗程。对比两组干预的临床效果,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腰脊、关节痛感进行评价,评估脊柱功能的改善情况,监测血液流变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72.1%相比,观察组有效率为93.0%,显著升高(χ~2=6.541,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腰脊、关节痛感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脊柱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其脊柱活动度、胸廓活动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而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功能指数(BASFI)则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血液流变指标及血清因子TNF-α、IL-6、IL-17、MMP-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医干预强直性脊柱炎早中期腰背痛患者疗效肯定,能明显减轻患者的腰脊、关节痛感,提高脊柱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局部患处血液微循环、调控TNF-α、IL-6、IL-17、MMP-9等因子水平有一定相关性,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vention in the early and middle - term back pain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3.0 %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vel of TNF - 伪 , IL - 6 , IL - 17 and MMP - 9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 P0.05 ) .

【作者单位】: 梧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
【分类号】:R259
【正文快照】: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临床常见的关节炎症病变,主要侵犯脊柱、骶髂关节、外周关节,严重者可致脊柱畸形。现代医学治之以非甾体消炎药等药物治疗为主,旨在缓解症状、控制病情、防止关节畸形。但是久用之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胃肠不适症状严重,重则导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徐子涵;蔡辉;;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破坏中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年16期

2 赵立书;张高迎;唐巍;;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治思路[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3 吕建媛;李宏芬;宋海澄;田利华;谢军;邹吉敏;沈志霞;;TNF-α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4年06期

4 王丹;纪伟;;中医药对强直性脊柱炎细胞因子影响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5 朱俊岭;阎小萍;;补肾舒脊颗粒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液成纤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旭军;何晖;黄健林;张亚忠;;强直性脊柱炎早中期腰背痛的中医干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7年04期

2 徐远林;伍峻松;;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ESR及CRP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年03期

3 李会学;赵立辉;陈玉青;王国际;;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低场强磁共振成像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7年03期

4 张玉;;光动力疗法与CO_2激光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年02期

5 熊家伟;陈剑锋;;雷公藤多苷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及焦虑情绪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7年01期

6 许兴辉;;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7年01期

7 左宝功;宋春丽;党岩兵;闫业军;;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MPs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热带医学;2016年10期

8 李浩;肖思贤;何碧军;;补肾壮骨方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年07期

9 朱俊岭;阎小萍;;补肾舒脊颗粒对强直性脊柱炎关节液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年05期

10 张金山;陈彩萍;梁成名;;基于“肺脾气虚”理论探讨中药对强直性脊柱炎使用强克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干预作用[J];安徽医药;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沪济;吴歆;宋婧;;强直性脊柱炎免疫遗传学致病机制进展的认识[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03期

2 马航展;;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36期

3 祝文彩;陈建平;杨曙梅;鞠少卿;;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CRP和ESR的水平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年11期

4 王文;;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现代医学研究进展[J];甘肃科技;2013年14期

5 金海鹏;邱明山;陈进春;;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通报;2012年05期

6 宿丽心;;针灸综合疗法运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27期

7 王权亮;孙飞;;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年18期

8 米健国;黄凯旋;赵俊权;黄华聪;程文海;;淫羊藿对慢性再障模型大鼠造血调控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医研究;2012年05期

9 ;Clinical feature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sociated with acute anterior uveitis in Chinese pati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2012年02期

10 ;Management of Pregnancy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J];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永霞;强直性脊柱炎误诊1例[J];中国综合临床;2000年03期

2 李军,陈列;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9例临床报导[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李朝晖,姜永庆;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体会[J];黑龙江医学;2000年12期

4 徐翠华;强直性脊柱炎12例误诊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5 宋伟东;女性强直性脊柱炎误诊一例[J];中国疗养医学;2000年01期

6 杨清锐,遇晓,张源潮;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J];山东医药;2001年09期

7 龚卫娟,范丽安;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遗传因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1年01期

8 叶新生;三兄弟同患强直性脊柱炎报告[J];海南医学;2001年04期

9 潘建玲,于威,蒲米娜;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J];黑龙江医学;2001年08期

10 信素英,樊爱华,陈永汉;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源潮;杨清锐;遇晓;张春玲;陈立辉;;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马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健康教育[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沈友轩;周定华;王艳艳;柯瑶;王嫱;;强直性脊柱炎79例临床特点分析[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潘文友;刘焱;刘华;;晚发强直性脊柱炎十例分析[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张丽颖;刘朋;;晚发强直性脊柱炎八例临床分析[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张自强;方泽志;汪方记;;强直性脊柱炎证治附60例疗效观察[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卞曙晓;刘江涛;勾丽;刘兴中;;强直性脊柱炎的早诊断早治疗[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摘要[C];2005年

8 张秀英;董砚奉;国艳霞;焦红梅;王丽;;强直性脊柱炎误诊24例分析[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阎小萍;;强直性脊柱炎误诊131例分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张育;王艳茹;马莹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21例的临床回顾分析[A];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马丽;强直性脊柱炎结成群害亲人[N];保健时报;2007年

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内分泌科 冯修高 整理 吴志 张文明;肺炎衣原体可引发强直性脊柱炎[N];健康报;2013年

3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 曾小峰;强直性脊柱炎能被有效控制[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姜晨怡;强直性脊柱炎 易被误诊的“不死癌症”[N];科技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熊昌彪;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要走出两个误区[N];中国医药报;2013年

6 冯兴华;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N];健康报;2003年

7 ;强直性脊柱炎及早治疗是关键[N];上海科技报;2002年

8 石兰;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护理[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9 刘秀凤;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运动[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10 周武;强直性脊柱炎为何易误诊?[N];浙江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明强;强直性脊柱炎诊疗现状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2 赵英华;磁共振成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活动性的检测[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军;ANO6,HAPLN1,EDIL3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感性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陈猛;调节性B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患者中的分布及功能[D];山东大学;2016年

5 周颖燕;补肾强督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抗骨化作用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李岱鹤;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局部与全身基质Gla蛋白(MGP)表达下降与影像学进展的联系[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冉博;HRH4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8 李大河;强直性脊柱炎韧带组织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及膜联蛋白A2功能验证[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9 彭冬青;金伯华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及金氏针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张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滑膜高表达碳酸酐酶1[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跃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IL-23、IFN-γ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刚;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杨帆;TNF-α拮抗剂与传统药物相比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功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4 张应子;强直性脊柱炎STAT3表达及其与治疗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胡艳婷;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6 范大志;IL-3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遗传易感性的关联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刘丽;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NAs的表达与血清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徐立伟;祛瘀舒督颗粒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9 李亭;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10 焦蕊蕊;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跟腱损伤的评估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96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396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9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