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对中医学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周易》对中医学的影响 出处:《河南中医》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周易》中精气是宇宙万物共同构成本原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医学;藏象理论的形成,受到古代哲学思想,尤其是《周易》的深刻影响;中医的思维模式来源于《周易》,《周易》对中医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目前关于《周易》对中医现有理论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周易》对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影响的研究尚属少见。中医学是根植于包括《周易》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周易》哲学思想有助于中医现有理论本质的揭示及其继承,也将有助于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Abstract]:Zhouyi is the idea that everything in the universe constitutes 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 which has permeated Chinese medicine. The formation of Tibetan image theory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ancient philosophical thought, especially the Zhouyi. The mode of thinking of TCM comes from the Book of changes, and the influence of Zhouyi on TCM is great and far-reaching. At present, there are more researches on the influence of Zhouyi on the existing theories of TCM. However, 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Zhouyi on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CM theory is ra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rooted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cluding the Book of changes. Studying the philosophy thought of Zhouyi is helpful to reveal and inherit the essence of the existing theory of TCM, and will also be helpful to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TCM.
【作者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
【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省局共建一期项目(编号:SJGJ030)
【分类号】:R226
【正文快照】: 本文引用:丁亮,肖燕,李文林,等.《周易》对中医学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7,37(2):204-207.《周易》是中国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巨著,是中国文化的先祖,素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称誉,堪称是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周易》对中医学的影响极其深远。药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厚福;;《周易》对中医学理论构建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年03期
2 钟燕春;章增加;;《周易》对中医藏象学说的影响[J];中医药通报;2008年05期
3 胡真;邱幸凡;;《周易》哲学思想与中医养生理论[J];湖北中医杂志;2008年10期
4 孙广仁;《周易》阴阳气论对中医学藏象理论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施观芬;试论《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年10期
6 赵辉贤,邓云鹰;《周易》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7 程鹰;试论《周易》对中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影响[J];河南中医;1996年06期
8 张仁甫;阎景亮;;论医和易的关系[J];河南中医;1993年05期
9 叶泉;;浅谈《周易》“位”、“时”、“中”概念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J];中医药学报;198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亮;肖燕;李文林;陈涤平;;《周易》对中医学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7年02期
2 许伟明;胡镜清;江丽杰;;《周易》哲学观对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影响刍议[J];环球中医药;2017年01期
3 林勇凯;张天成;李赛美;;从既济、未济两卦角度探析心肾之间的交感关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年03期
4 陈小平;孙相如;何清湖;;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中医藏象理论的影响[J];中医药文化;2014年05期
5 孙相如;何清湖;;探讨关于中医藏象理论文化基础的研究意义[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05期
6 文颖娟;陈梦园;;中医养生探幽[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12期
7 白睿鑫;孙广仁;;《类经》“以气血论阴阳”我见[J];山东中医杂志;2012年01期
8 杨荨鲜;;从传统文化、哲学、易经与中医学的关系看中医[J];西部中医药;2011年07期
9 徐玲;俞超芹;;传统中医学与土家族医学养生保健的比较[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年05期
10 郑学农;;中医的认识论是一种文化[J];河南中医;2010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梦久;;浅谈《黄帝内经》的养生学思想[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俞荣根,洪蕾;儒家文化与中医药学[J];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03期
3 王东坡;论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哲学[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高日阳;中医药天人相应整体观的文化内涵[J];国医论坛;2004年03期
5 张文智;《黄帝内经》中的易学象数学——兼论医、《易》思维理路之异同[J];周易研究;2004年01期
6 刘玉平;《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孙广仁;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构建[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8 施观芬,苗桂林;试论《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J];周易研究;1999年03期
9 严寿钊;;烧山火、透天凉与《周易》的方法[J];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学报;1998年01期
10 孙广仁;精气考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华,孙丰雷;中医养生与“非典”预防[J];辽宁中医杂志;2003年06期
2 邢玉瑞,杨丽华;中医养生中的哲学观[J];现代中医药;2003年06期
3 李雪冰 ,万梅 ,何玉冰;中医养生理论对飞行人员疗养的贡献[J];中国疗养医学;2003年02期
4 吴丽丽,严灿,周莺,王文竹;浅论中医养生[J];辽宁中医杂志;2004年01期
5 ;中医养生要诀[J];光明中医;2004年04期
6 张永树;中医养生显特色 健康长寿尽欢颜——《中医养生与健康长寿》评析[J];福建中医药;2004年04期
7 刘林亚;传统中医养生观念与全民健身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24期
8 林丽娟,周永艺;中医养生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04年05期
9 樊正伦;;中医养生四要诀(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6年03期
10 孔凡涵;;新世纪中医养生保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布景林;;中医养生五大原则[A];第三届中和亚健康论坛暨2009·亚健康产业展览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雪亮;吴非;;中医养生科普的现状与问题[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久红;;面对中医养生“狂热”的理性策划[A];2011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文集[C];2011年
4 刘晓梅;李金光;王传香;;中医养生与健康[A];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陈书华;;论中医养生思想研究的当代价值[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喻美贞;吴小青;余桂珍;;中医养生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自我调摄[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和中浚;梁海涛;;加强中医养生特色研究 提升研究水平[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蒋力生;;简论中医养生的文化价值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辛海;;中医养生俱乐部之经络穴位学习班办班方法与体会[A];第三届中和亚健康论坛暨2009·亚健康产业展览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和中浚;江玉;;中医养生方法的归类及其内涵和特色[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国芳;全国中医养生促进工程启动[N];科技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木元;中医养生科普需破解三难题[N];人民政协报;2010年
3 梁启成;中医养生保健工程走进长寿乡[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4 北京养生文化学会会长 刘逢军;中医养生的根本与市场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杜文静 蔡丽娟 实习生 苏荣;中医养生 乱象丛中该信谁[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6 湖北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教研室 方铁根;四大矛盾困扰中医养生[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7 记者 郑伟;我省首家专业中医养生保健馆开业[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蒋炜宁;中医养生乱象丛生[N];宁波日报;2010年
9 燕妮;中医养生走向何方[N];东莞日报;2011年
10 中国中医科学院 曹洪欣 张志斌;借编撰工作厘清中医养生体系[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强明;中医养生在意大利的推广前景和方法[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谭颖颖;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胡真;先秦思想与中医养生理论相关性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4 林文雄;明代中医养生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张时;中医个体化运动养生体系的构建[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娟;中医养生会馆的功能构成与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漆胜兰;中医养生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与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王锦平;中医养生标本论[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4 张镔域;中医养生会所室内设计[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5 邹繁鹤;《中国医学文化博览》(节选)英译实践报告[D];湘潭大学;2015年
6 白莉;必韬中医养生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董亚雯;老旧纪念馆改建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郑润权;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养生古代文献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安欢;中医养生古籍知识概念语义网络的构建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6年
10 王亚丽;产后养生中医古代文献整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33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433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