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理中复元方结合针刺法治疗脾虚痰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发布时间:2018-01-21 09:49

  本文关键词: 理中复元方 针刺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虚痰瘀型 临床观察 出处:《中成药》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观察理中复元方(黄芪、白术、茯苓,等)结合针刺法(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对脾虚痰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10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理中复元方结合针刺组、理中复元方组和对照组(叶酸),4个月为一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临床主症、体征,比较胃镜分析、理化检查。结果各组胃黏膜颜色和活动性有显著差异,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后也有显著差异。在症状疗效方面,各组有显著差异;在病理疗效、免疫组化和综合疗效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理中复元方结合针刺组总有效率为42%,理中复元方治疗组总有效率为3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4.1%。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理中复元方结合针刺可优化对脾虚痰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ombination of Li Zhong Fu Yuan Fang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Poria cocos, etc.) with acupuncture (Weishu, Zhongwan, Neiguan) in a randomized, parallel controlled trial. Methods 108 case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ith spleen deficiency and phlegm sta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Lizhong Fuyuan prescrip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group, Lizhong Fuyuan prescrip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folic acid). Four months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he main clinical symptoms, signs, comparative gastroscopy analysis, physical and chem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lor and activity of gastric mucosa in each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TCM symptom integral treatment. In the pathological effect,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comprehensive efficac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mbination of Li Zhong Fu Yuan Fang and acupuncture group was 42.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36.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24.1.The variance analysis and rank sum test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Lizhong Fuyuan prescrip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can optimi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n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ith spleen deficiency and phlegm stasis type.
【作者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课题项目(14401933000)
【分类号】:R259
【正文快照】: 近年来,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人们对腌制、速冻、富含防腐剂食品的喜爱,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本研究对3年来108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检测呈阴性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纳入标准1.1.1纳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慎;浅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与方法[J];新中医;2000年07期

2 章力勤;胃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6例临床体会[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王元浩;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J];湖北中医杂志;2000年04期

4 姜志昂;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0年04期

5 邢萍;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年06期

6 杨俊,孔炳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诊治综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5期

7 郭常亮,王永春,李瑞林;胃夫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2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年08期

8 唐付才;中医药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1期

9 梅天一,周福海;自制胃萎复胶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9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1期

10 金东明,季幸姝,孙树权,齐忠志,王彩霞;近五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临床及实验进展特点[J];中医药学报;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樵;夏飞;;周亨德老中医谈慢性萎缩性胃炎[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黄明河;蔡锦莲;;萎胃Ⅰ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135例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孟胜喜;;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之我见[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4 王亮;;唐志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5 梁国英;李明;;谢晶日教授舌镜互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王常松;;从虚郁毒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探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启泉;杜艳茹;刘晓辉;;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李佃贵;孟宪鑫;李刚;;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李佃贵;娄莹莹;史纯纯;崔建从;俞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临床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马山;;再谈慢性萎缩性胃炎[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瑶 德宁;中医可防止慢性萎缩性胃炎“变坏”[N];新华日报;2006年

2 王振岭 周文平 范俊利;中药可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方[N];农村医药报(汉);2004年

4 石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药对[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南京中医药大学 刘舟 张卫华 骆殊;孟景春:慢性萎缩性胃炎三治[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6 周颗 冯瑶;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陈波 罗文纪 王福仁;王福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N];农村医药报(汉);2005年

8 宿健桃;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成药选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9 ;傅延龄:慢性萎缩性胃炎辨治经验浅谈[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王振岭;通降化浊 解毒和络——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新思路[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氏秋河;胃炎Ⅰ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干预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郭红梅;曾斌芳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及扶正消萎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郭琳;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规律的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魏玉霞;慢性萎缩性胃炎近10年中医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梅惠文;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陈国忠;周德丽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学术经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韦玉娜;胃炎Ⅰ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张伦;萎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杜琳;单兆伟教授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经验辑要[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钟e,

本文编号:1451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451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b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