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7 09:01

  本文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中医证型 客观指标 回顾性研究 出处:《湖北中医药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又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进行性的胆汁淤积性肝病,非化脓性胆管炎或肉芽肿性胆管炎,以小胆管破坏为主是其典型病理表现。其临床症状繁杂,可伴有诸多并发症,并可向肝衰竭、肝硬化、肝癌等方向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威胁生命。目前西医对此病的治疗手段有限,熊去氧胆酸(UDCA)是唯一疗效受到肯定的药物,除此之外尚无有效治疗方案。中医中药在治疗本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精髓,而有关PBC中医证型的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针对PBC的中医证候分型的分布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的流行病学表现,分析相关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该病辨证分型找到可行的量化标准,为PBC的临床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次研究将2012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研究所门诊及病房,诊断为PBC且资料完善,且不伴有其它系统重大疾病或其它引起肝损伤疾病的67例病例纳入研究范围,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整理并收集记录各病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以及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的结果。将所有病例按照所定的统一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共分为六个证型。记载数据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加以处理分析。以期总结PBC的临床特点,探索PBC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结果:(1)在性别构成方面,男性17例(25.37%),女性50例(74.63%),男女比例为1:2.94。在年龄分布方面,所有患者中最小年龄36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58.82±9.26岁;50-59岁年龄段的患者最多,占全部67例病例的49.25%;PBC病人主要集中在50~79岁;小于50岁的患者数量较少,仅占全体病例的4.46%。各证型分布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肝胆湿热证肝肾阴虚证淤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提示肝郁脾虚和脾胃虚弱为该病的突出病机。(2)剔除病例数过少的脾肾阳虚证组,对剩余63例共五种证型的病例进行分析。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肝郁脾虚组与肝胆湿热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郁脾虚组低于肝胆湿热组;各证型中肝胆湿热型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最高,且与肝郁脾虚组、肝肾阴虚组及脾胃虚弱组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各证型中肝郁脾虚型血清白蛋白(ALB)的水平最高,与肝胆湿热组、淤血阻络组、脾胃虚弱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肾阴虚组与肝胆湿热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肾阴虚组高于肝胆湿热组。各证型中脾胃虚弱型血红蛋白(HGB)的水平最低,与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郁脾虚型HGB水平最高,肝胆湿热组、淤血阻络组、脾胃虚弱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各证型中肝郁脾虚型血小板(PLT)的水平最高,与肝胆湿热组、脾胃虚弱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证型中瘀血阻络型凝血酶原时间(PT)的水平最高,并肝郁脾虚组、肝肾阴虚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C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AST、ALB、TBIL、HGB、PLT、PT等实验室客观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初步阐明了PBC各证型客观指标的量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随着PBC病情的发展,肝脏的合成功能、代谢功能都会发生不同的量化变化,所反映出的量化程度改变也与PBC中医证型的发展规律大致相符。
[Abstract]:Objective :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 PBC ) , also known as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 PBC ) , is a kind of chronic progressive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 non - suppurative cholecystitis or granulomatosis , which has not been defin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vels of serum albumin ( ALB ) in liver and kidney yin deficienc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liver and kidney yin deficiency group and liver and kidney yin deficiency group .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红;吉兴旺;;刘铁军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年14期

2 陈丽萍;赵红;吕蓓;程计林;;环境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6年07期

3 沈斐斐;陆伦根;;肝脏碱性磷酸酶:胆汁淤积和胆道损伤的标志物[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年05期

4 席奇;宋春荣;刘亚珠;李京涛;南然;李日向;常占杰;;健脾活血方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年03期

5 赵西平;;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机制及治疗[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6年01期

6 杨帆;赵周社;辛军;;PET/CT测量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量方法学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5年06期

7 杨将领;张美珠;张斌;;7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及临床特征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5年04期

8 王立峰;李元元;金磊;王福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流行病学与自然史变迁[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年02期

9 史文丽;刘飞飞;张晓锋;李建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医症候特点及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4年04期

10 陈加;高虎云;汪平凡;杨新叶;张永萍;;伴肝功能损害的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168例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4年07期



本文编号:1468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468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f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