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台湾地区胃脘痛的理论研究与临床观察
本文关键词: 胃脘痛 台湾 柴胡桂枝汤 理论溯源 临床观察 金铃子散 出处:《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随着生活方式的渐趋改变,胃脘痛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台湾亦不例外,中药对本病治疗效果确切,但其理论基础尚待探索。本研究首先通过对于《伤寒论》中治疗胃脘痛的经典方剂-柴胡桂枝汤进行理论溯源,在明晰其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将该方应用于台湾地区胃脘痛患者的治疗之中,从而探索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能更好地解除患者疾苦。方法:本研究分为理论与临床观察两部分,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通过古今文献的梳理,从柴胡桂枝汤的出处、条文中关键词释义、病名由来、病机阐释、药物组成以及古代学者临床应用的角度对古文献进行整理,同时并从类方应用、临床应用、机理探索对近现代文献进行总结,以便于为临床运用柴胡桂枝汤提供理论基础。在临床观察方面,根据纳入标准自2013年7月-2015年12月共将收治的160例台湾地区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金铃子散作为对照药物进行观察与比较,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量表观察症状改变情况、采用VAS评分观察疼痛改善情况、采用HAMD量表观察抑郁改善情况,以及通过电话或者门诊随访3个月进行安全性比较。结果:(一)理论研究结果(1)古代文献研究。我们通过对于该方的出处、条文中关键词语的探源、病名索骥发现,柴胡桂枝汤应用始见于《伤寒论》之中,其最早应用于胃脘痛的治疗之中,但古文之胃脘与现今有所区别,直至清代末年其胃脘痛病名才逐渐确定,与现今脾胃系统疾病相类似,而从历代医家对于柴胡桂枝汤的记载来看,该方临床应用从胃脘痛证始,而后经不断完善与丰富,渐趋将其应用拓展至伤寒证、疟疾、风温等诸症之中。(2)近现代文献研究。通过整理我们发现虽对于本方的临床应用、机理探索均取得一定进展,但是研究较为分散,队者多是根据各自所擅长病种进行探讨,未能形成系统化研究;同时,通过总结我们亦发现多为个案报道,大样本报道鲜见,其疗效尚待进一步验证,且研究多为某个病的探索,较少进行辨证的细分,机理探索则多针对某个疾病进行某些细胞因子、神经递质进行探讨,未能针对疾病发病的整体机制或者网络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且研究模型多针对病进行,未见有病证结合的中医证候模型的研究。(二)临床观察结果:(1)人口学资料分析。所有患者中男性104例,占65.00%,,年龄最小者18岁,大多在21-50岁之间,约占63.75%,文化程度在大学及以上者145例,约占90.62%。(2)证型分布比较。观察组中证型由多到少依次为胃热炽盛证、肝胃气滞证、瘀阻胃络证、食滞胃肠证,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寒证、寒邪犯胃证;对照组证型由多到少的顺序与观察组大致相同,差异只有瘀阻胃络证与肝胃气滞证对调。(3)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2.50%;对照组有效率90.00%.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未见差异(P0.05)。进一步进行各证型疗效比较可见,组内比较,观察组中有效率最低者为寒邪犯胃证,其次为脾胃虚寒证,对照组中有效率最低者为脾胃虚寒证,其次为胃热炽盛证。组间同证型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寒邪犯胃证有效率降低明显,脾胃虚寒证、胃热炽盛证的有效率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P0.01)。(4)症状积分比较。整体而言,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进行各证型比较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证型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寒邪犯胃证、脾胃虚寒证的症状积分升高明显,胃热炽盛证的症状积分则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5)疼痛评分比较。整体而言,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进行各证型比较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证型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脾胃虚寒证的VAS评分升高明显,胃热炽盛证的VAS评分则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6)抑郁情绪评分比较。整体而言,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进行各证型比较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证型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寒邪犯胃证、脾胃虚寒证的HAMD评分升高明显,胃热炽盛证的HAMD评分则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7)安全性比较。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者副作用,偶有恶心,治疗结束后均痊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主要通过电话随访或者门诊随访的形式进行,结果观察组复发4例,约占5.00%。对照组复发5例,约占6.2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理论研究结论:柴胡桂枝汤作为《伤寒论》中治疗胃脘痛的经典方剂,在古文献中应加强对其散在于各医籍中的整理工作,借鉴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诊治规律展开方证研究;对于现今文献的整理,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侧重于病证结合的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研究,在机理探索中应有针对性的开展优势病种的中医证候模型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干预机制研究,从而进一步完善实验室-临床-实验室证据链。(二)临床观察结论:(1)台湾地区胃脘痛患者以中青年男性为多见,且大多为大学以上学历,从事脑力工作者,可将此人群作为重点筛查人群进行进一步筛选与疾病宣讲,从而降低疾病发病率。(2)台湾地区的胃脘痛患者证型以胃热炽盛证、肝胃气滞证、瘀阻胃络证、食滞胃肠证者为多。(3)柴胡桂枝汤与金铃子散治疗胃脘痛均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4)柴胡桂枝汤更侧重于“和”以止痛,而金铃子散侧重于行气导滞而止痛,两者均对于对于虚寒或者有寒邪者效果不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乐;周慎;伍大华;刘冬;唐燕;;周慎教授从痰热论治癫痫经验选粹[J];中医药导报;2015年22期
2 李青;罗本华;;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72例[J];广西中医药;2013年04期
3 聂文彬;;桂枝加芍药汤治疗不安腿综合征20例[J];环球中医药;2013年05期
4 张涛;姜丁荣;张丽丽;杨瑾;张国骏;;诠释学文本内部循环下的炙甘草汤方义探讨[J];河南中医;2013年05期
5 宋卫红;;桂枝加附子汤玉屏风散治疗慢性鼻炎120例[J];陕西中医;2013年02期
6 黄庆辉;高飞;刘忠民;张华宋;沈岩松;陈盛强;;柴胡桂枝汤挥发油对脆性X综合征基因敲除小鼠旷场行为和氨基酸递质影响[J];解剖学研究;2012年03期
7 郇义超;赵佳;包永睿;孟宪生;;柴胡桂枝汤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07期
8 隋晓琳;;加味柴胡桂枝汤治疗失眠症1例[J];中医药导报;2011年10期
9 杨先;;柴胡桂枝汤治疗发热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1年20期
10 刘喜平;李沛清;;金铃子散的传统功用与现代研究关联分析[J];中成药;2011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洋;柴胡桂枝汤对肝纤维化大鼠TNF-α和CTGF表达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刘采菲;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宋版《外台秘要方》中的仲景文献整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孙飞;柴胡桂枝汤对D-半乳糖拟衰老大鼠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高小莲;柴胡桂枝汤对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过程中bFG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532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532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