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电针治疗中风后腕手痉挛的临床观察
本文选题:中风 切入点:腕手 出处:《时珍国医国药》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比较中风后腕手痉挛的分级电针治疗与常规电针治疗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二组患者均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电针治疗,针刺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选择2Hz连续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每次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28天;治疗组于疗前根据肌张力高低进行分级分组,给予个体化电针治疗,选穴手三里、外关、内关、郄门,选择50 Hz、续断比为1∶1的断续波,刺激强度以患者出现抬腕和屈腕动作为度,每次15min,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1天再次进行评定,根据新的分级给予新的治疗方案,连续治疗28天。分别于疗前、疗后应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ROM测量、Fugl-Meyer评定法、Barthel ADL指数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CSS进行评定。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结果 Ashworth痉挛量表经Ridit分析,治疗组R的均值为0.599166,可信区间不重叠;ROM测量、FuglMeyer量表、Barthel ADL指数评分、CSS量表均显示治疗组差值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级电针治疗可以较快的缓解中风后腕手痉挛,且根据痉挛程度不同给予个体化治疗,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疗效优于常规电针治疗。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graded electroacupuncture on wrist and hand spasm after stroke and to provide a new idea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electroacupuncture, acupuncture of Quchi, three li of the hand, Waiguan, Hegu, select 2Hz continuous wave, the stimulation intensity was suitable for patient tolerance, 30 mins every time, once a day for 28 day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muscle tension before treatment, and was given individualized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 The treatment group selected points for hand three li, Waiguan, Neiguan, Ximen, selected 50 Hz, dipsacus ratio 1: 1 intermittent wave, The intensity of stimulation was measured by wrist lift and wrist flexion, 15 mins, once a day, respectively, on the 7th, 14th and 21st day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new treatment was given according to the new classific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modified Ashworth spasticity scal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Barthel ADL index, and the nerve function defect score (CSS) was used to evaluate Barthel ADL index. SPSS13.0 statistical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tatistical data and t test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data. Results by Ridit analysis, the mean value of 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0.599166, and the confidence interval was not overlapped with ROM. The scores of Barthel ADL index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graded electroacupuncture can relieve wrist-hand spasm after stroke more quickly, and giv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spasm, which makes the treatment more targeted. The curative effect is superior to that of conventional electroacupuncture.
【作者单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473763)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面上项目(No.201203)
【分类号】:R24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志云;试论形神失调与中风病[J];山东中医杂志;2000年05期
2 唐茂成;中风病从肝脾论治[J];福建中医药;2000年02期
3 王德润;26例中风病无效原因分析[J];国医论坛;2001年03期
4 周峻;中风病的预防与调护[J];湖北中医杂志;2001年06期
5 谌洁;从487例中风病探讨中风发病与风寒气候的关系[J];山东中医杂志;2002年05期
6 王康锋,张洪斌;中风病与体质关系刍议[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杨光钦,文晖,杨权生;中风回春丸治疗中风病120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年01期
8 黄琦,全洪明;中风防治方治疗中风病130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3年09期
9 刘阳军 ,温奕超;浅议肝、脑与中风病的关系[J];新疆中医药;2005年02期
10 郑国庆;;中风病简化辨证的哲学思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雨生;;浅谈中风类症病辨证与论治[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创新优秀论文集[C];2002年
2 沈承玲;赵海滨;;中风病之内生热毒内涵演变及特性分析[A];2002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C];2002年
3 杨云芳;白雪;;中风病的中医药防治优势[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邱莉;;地坛牌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中风33例疗效观察[A];心脑病药物临床评价专家谈[C];1998年
5 高颖;曹克刚;孙塑伦;;中医药防治中风病研究30年的回顾与分析[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焦树德;;中风病的诊治和预防[A];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王永炎;黄启福;刘金民;;关于提高中风病疗效难点的思考[A];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邹忆怀;;中风病康复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A];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王永炎;刘炳林;;中风病研究进展述评[A];全国急症学术大会论文专辑[C];1996年
10 徐立;;金元以前有关中风危险因素认识的探讨[A];全国急症学术大会论文专辑[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商报记者 夏姗姗;中医治中风有独到之处[N];北京商报;2012年
2 上海曙光医院宝山分院 孙成力;中风放血救命法[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3 肖燕 《国医年鉴》副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中风病防治专家[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4 孟庆云;稽古鉴今论中风[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5 徐丹;对中风的种种误解[N];民族医药报;2006年
6 上海市名老中医门诊部主任医师 张鹤年;中风八论[N];东方早报;2012年
7 李心甫 重钢总医院中医科;中风病应分阶段用药[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8 李成永博士;中风的钟灸康复[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9 ;中老年需警惕“中风”[N];中国妇女报;2006年
10 丁元庆 杨军 张安玲 吴建林;论中风病的痰热因素[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香;基于中医文献的中风病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孟ng生;高利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热化痰法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王彦华;王松龄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中风并鼾眠的用药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杨海燕;名老中医王新志教授学术思想及治疗中风病学术经验整理与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任丽娜;基于病案数据挖掘的中风病痰热腑实特点、证效转归和证候预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6 孙冬梅;从心论治中风病的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孙知焕;中风病的中医治疗特点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马斌;中风病不同时点临床评价指标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李艳丽;中风病发病状态临床表征关联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陈少婷(Chan Siu Ting);中医中风渊源刍议[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玉良;中风病痰热证病因模型的构建与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孙翔;子午流注结合辨证取穴疗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凯;新安医家中风病临床方剂组方规律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江晓芳;葛槐中风复原胶囊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5年
5 陈竞超;基于中医共享系统探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风病患者证治特点[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朱博;星蒌承气汤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系统综述[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于淼;熄风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马驰;海英教授基于治未病理论治疗中风病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赵奉茹;侯书伟教授针刺治疗中风经验总结[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王宜艳;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中风古方用药规律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58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558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