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论《伤寒杂病论》中贝母为百合科贝母

发布时间:2018-03-04 15:35

  本文选题:伤寒杂病论 切入点:贝母 出处:《中医杂志》2017年2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贝母仅记载为"贝母",其究竟对应于现代百合科贝母还是葫芦科贝母至今仍有争议。以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分类为标准,结合生理、病理、药理等现代医学知识,从《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贝母功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贝母的条文进行考证,认为张仲景所用贝母应为百合科贝母。
[Abstract]:The use of Fritillaria in Zhang Zhongjing's "Typhoid Miscellaneous Disease" is only recorded as "Fritillaria", and whether it corresponds to the modern Liliaceae Fritillaria or Cucurbitaceae Fritillaria is still controversial. The classification of Fritillaria chinensis in the 2015 edition of the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taken as the standard and combined with physiology. Modern medical knowledge, such as pathology, pharmacology, and so on, were studied from the function of Fritillaria recorded in Shennong and Herbal Medicine, the Treatise of febrile Diseases and synopsis of the Golden Chamber.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Fritillaria used by Zhang Zhongjing should be Fritillaria Liliaceae.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中心;
【分类号】:R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凤 ,李庆洁;《伤寒杂病论》护理九法述要[J];国医论坛;2003年03期

2 王付;应重视《伤寒杂病论》“字”“词”“句”研究[J];中医药通报;2005年05期

3 张龙江;;《伤寒杂病论》“肠鸣”辨析[J];光明中医;2006年02期

4 程先宽;韩振蕴;范吉平;陈志刚;;《伤寒杂病论》用量不规范药物继承应用刍议[J];浙江中医杂志;2006年03期

5 徐一慧;张维波;黄涛;韩彬;王广军;王瑞红;;汉末思想嬗变对《伤寒杂病论》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年06期

6 张虹玺;王莉;王波;;运用《伤寒杂病论》理论指导便秘治疗的临床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09年05期

7 贾海忠;;《伤寒杂病论》“将息”解惑[J];中医杂志;2011年18期

8 孙磊;王兴华;;《伤寒杂病论》之“因时制宜”[J];辽宁中医杂志;2012年02期

9 刘世恩;毛绍芳;;《伤寒杂病论》不同传本考略[J];国医论坛;2012年01期

10 吴雪梅;田新刚;刘建新;徐扬;;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学术价值探讨[J];中医学报;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炜;徐胜兰;;民国以来发现的《伤寒杂病论》古版本[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庞洪涛;;试述《伤寒杂病论》的瘀血症状表现[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陈东跃;;《伤寒杂病论》中的治法在中医内科急诊中的应用[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姜德友;陈强;;论《伤寒杂病论》之理论渊源[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吕志杰;;我学习、研究《伤寒杂病论》的经历[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宗柱;;浅谈《伤寒杂病论》体现的“中和”文化观[A];仲景医学求真(续三)[C];2009年

7 闫妍;贾建伟;赵洁;;仲景《伤寒杂病论》与疫病[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陈萍;张海;;浅谈《伤寒杂病论》对临床急症学的影响[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张建林;;儒医典范 万世共仰 重读仲圣《伤寒杂病论·序》[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张林;傅延龄;;《伤寒杂病论》中“烦疼”、“疼烦”解[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南省邵阳正骨医院 刘绪银;《伤寒杂病论》是温疫防治论[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2 冯世纶;《伤寒杂病论》再溯源[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余瀛鳌;《伤寒杂病论》——永世的丰碑[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4 曹东义;也谈《伤寒杂病论》是怎样撰成的[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5 冯世纶;《伤寒杂病论》再溯源[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石应轩;两个“六经”莫混淆[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7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 张炜;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有助仲景学说澄源[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8 湖北中医学院 赵厚睿;有是证 用是方[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安徽省潜山县中医院 汪济;浅说中医序文[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10 冯世纶;《伤寒杂病论》是怎样撰成的[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国书;基于《伤寒杂病论》预防原则与方法的辨证思维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武紫晖;仲景辨治肺病特色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赵鲲鹏;《伤寒杂病论》唯象医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孙磊;《伤寒杂病论》治则探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李晶晶;《伤寒杂病论》病证通用药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杨佃会;宋以前《伤寒杂病论》的流布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7 王洪蓓;《伤寒杂病论》寒与寒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胡承军;“八法”在《伤寒杂病论》中的运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李东明;基于《伤寒杂病论》胃肠病证证治理论的IBS辩证规律和特点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张林;张仲景辨治疼痛的方法及其特点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露婧;黄元御《伤寒杂病论》学术思想及在心系病中应用[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2 王朝阳;《伤寒杂病论》中白术临床运用及证治规律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刘倩倩;阴性症状在《伤寒杂病论》中的诊疗应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成晓玉;黄竹斋《伤寒杂病论会通》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孙泠风;《伤寒杂病论》中活血化瘀学术思想及特色虫类方药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刘定承;《伤寒杂病论》下利证治规律探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王怀茂;张仲景以温性方药辨治发热的规律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黄亭;《伤寒杂病论》血证辨治规律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娄亮;《伤寒杂病论》下利与《中医内科学》泄泻辨治规律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10 赵烽儒;《伤寒杂病论》“口渴”症方药应用规律探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566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566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8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