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刘东汉教授辨治肺系病证经验及泻肺补心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9 06:44

  本文选题:慢性肺病 切入点:浊毒犯肺 出处:《中国中医科学院》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系统整理、挖掘刘东汉教授辨治肺系病证学术观点及经验,并对泻肺补心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进行临床研究,评价其疗效。以期升华和传承刘教授辨治肺系病证学术思想,为肺系病的中医临床辨治提供可资借鉴的学术经验。方法本研究以跟师学习过程中对刘教授的临证经验及授课记录为基础,结合刘教授公开出版的著作及发表的论文,参考中医各相关流派及各医家的学术观点,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刘教授的学术渊源、刘教授辨治肺系病证学术观点、刘教授辨治肺系病证学术经验、泻肺补心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研究等五个方面为研究内容。在第一部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研究进展中,采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从现代医学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治疗进展、历代医家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认识、现代中医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病机、治疗进展研究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第二部分学术渊源中,梳理了刘教授成长、成才的脉络及过程,总结了奠定影响刘教授学术特色的主要学术渊源;第二部分刘教授辨治肺系病证学术观点中,采用文献分析及理论探讨研究方法,结合中医经典理论,从肺系病证致病因素、辨治思维、治疗方法、脏腑传变等方面系统整理和总结了刘教授辨治肺系病证的学术观点;第四部分刘教授辨治肺系病证经验中,总结整理了刘教授辨治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肺癌经验;第五部分泻肺补心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研究中,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案,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医症候积分、mMRC调查问卷、血气指标、凝血类指标、NT-proBNP、右心tei指数等指标,将纳入研究的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泻肺补心方汤剂,每日一剂,煎取400m1,分3次温服。观察期间出现急性发作,按照第八版《内科学》中相关方案进行治疗,并记录患者发病时间、诱因、发病情况及治疗时间等。疗程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mMRC调查问卷、血气指标、凝血类指标、NT-proBNP、右心tei指数等检测指标变化,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通过肝、肾功能指标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在第二部分,通过对刘教授的学术渊源的总结探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传承家学,自幼受父熏陶。刘教授的父亲刘景全先生的学术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1.熟读经典百家。先生自幼在先辈熏陶下,以《内经》为理论基础,以《伤寒杂病论》指导临证治疗实践,涉猎百家学说,先生对金元四大家及张介宾等前贤学术思想理解颇深,尤其注重张元素、李东垣之学,并以此指导临床实践。2.临床衷中参西。先生受唐容川、张锡纯学术思想影响颇深,临证以西医诊断为依据,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准绳,既有中医的辨证论治,又有西医的辨病论治,之后才确定立法方药,作出正确的治疗方案,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3.用方灵活多变。先生用方加减化裁灵活多变,但其本质为准确辨证。4.重视脾胃盛衰。先生注重后天脾胃,尤其治内伤病很重视调理脾胃。5.重视传统文化。尤其重视道、儒、佛家文化。(二)取法经典,融汇各家学说。刘教授认为《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脾胃论》等经典著作是中医理论的源头,刘教授非常重视中医经典的学习,并融汇各家学说指导临床实践。(三)注重国学,根于传统文化。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儒、释、道。儒家中庸思想对中医“和”的治疗理念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儒家的仁义道德观、佛家的慈悲为怀对“仁医”“仁术”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医主张的恬淡虚无、治未病、治病求本、以平为期、调整阴阳、顺应天时等这些治则均与道家有密切的关系。刘教授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认为“医道者,是道家的阴阳辨证,儒家的中庸和谐,释家的慈善普度,非此三者,不为大医也。”(四)与时俱进,临床中西并重。刘教授受其父亲刘景全先生影响,主张“西为中用,衷中参西”。刘教授认为中西医各有特色,各有优势,临床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中医、西医之间的关系,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在第三部分,总结探讨刘教授辨治肺系病证的学术观点及特色,主要有以下几各方面:(一)致病因素,提出“浊毒犯肺”。针对现代社会烟草泛滥、雾霾天气频发等导致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致病因素,刘教授认为其病理因素属于“浊毒”,提出“浊毒犯肺”的致病观点。浊属阴邪,毒为阳邪,然两者关系甚密,常胶结致病。治疗上,两者当辨孰轻孰重,分而治之,毒盛者清热解毒为主,不忘化浊;浊盛者利湿化浊,不忘清热解毒。(二)辨治思维,注重病证结合。刘教授认为中医有“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西医有“辨病论治”和“对症治疗”。西医“辨病”优于中医“辨病”;中医“辨证论治”优于西医“对症治疗”。将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结合起来,中西医之间,彼此取长补短,才能减少漏诊及误诊误治,提高临床疗效。(三)辨治肺病,尤重调治脾胃。刘教授认为由于肺与脾、胃经络上相互联系,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所以刘教授临床上治疗肺病,非常重视调护脾胃。具体表现在:1.和降胃气以肃肺止咳;2.燥湿化痰以绝咳喘夙根;3.健脾补肺以培土生金:4滋阴益胃以生津润肺;5.用药忌苦寒以伤及脾胃。(四)慢性肺病,不忘从“络”论治。“久病入络”是中医“络病学说”的核心思想。刘教授认为肺脏娇嫩,血络丰富,肺系常见的慢性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炎、肺癌等易迁延反复,逐渐进展,其发病过程常常容易入血、入络。临床常用通络法治疗肺系慢性病有较好的疗效,具体方法:1.益气行气通络;2.化瘀活血通络3.化痰除湿通络;4.养阴清肺通络;临床也常配伍虫类药以软坚散结,搜风通络。(五)以“治未病”,指导临床实践。刘教授认为,中医“治未病”思想,就是现代医学的“预防”思想。疾病未发时预防发生,既发后预防加重,稳定时预防复发。以“治未病”思想指导肺系疾病的防治全过程,对防止肺系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加重有重要意义。(六)肺病日久,后期病及于心。刘教授认为,慢性肺病迁延日久,脏腑虚损,后期病必及于心,肺与心的关系,其实质为气与血的关系,故治疗时当气血兼顾,肺心同治。在第四部分,总结探讨刘教授辨治肺系病证临床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及感染后咳嗽(PIC)。刘东汉教授辨治慢性咳嗽的重要思路为辨病结合辨证。1咳嗽变异型哮喘刘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脏腑虚弱,风邪犯肺。针对CVA应分期治疗,急性发作期,主要从风论治,以祛风解痉止咳为主;缓解期主要从补肺健脾益肾入手。2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刘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胃病日久,土壅木郁,肝胃失和,气机升降失调,肺气上逆而作咳。法宜疏肝和胃,降逆制酸,肃肺止咳。3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刘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在鼻窍者,为“风邪袭鼻、鼻窍壅塞、肺失宣肃”,治宜疏风散邪通窍、化痰宣肺止咳;病位在咽喉者为风燥扰咽(喉)、肺失清润,治宜祛风滋阴润燥、化痰利咽肃肺。4感染后咳嗽刘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风邪犯肺,余邪未尽,肺失宣肃,治宜疏风散邪,宣肺止咳。(二)支气管哮喘刘教授认为其病机为正气不足,宿痰伏肺,肺脾肾功能失调,遇寒引动伏痰而发。辨属虚属实,已发与未发。发作时以邪实为主,治宜祛邪为急;未发时以正虚为主,当以扶正为先。(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刘教授认为“肺虚痰瘀”是其病机关键,病变首先在肺,可累及脾、肾,久病及心。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瘀血、水饮,病性多属标实本虚。临证时分清标本缓急,辨明邪实正虚,随证分期论治;急性加重期以祛邪为主;稳定期以扶正补虚为主。(四)间质性肺疾病刘教授认为不同时期,其病机病性不同,初期毒邪犯肺,以邪实主;中期痰瘀互结、虚实并见:后期以气阴两虚、脏腑虚损兼络瘀为主。临床当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期论治。初期当清热解毒,轻宣肺气;中期当化痰活血,兼以益气养阴;末期当扶正补虚,兼以通络。(五)肺癌刘教授认为其病机为脏腑虚损,痰瘀互结,癌毒内牛。扶正祛邪为治疗肺癌的基本原则,在病变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论治。早期正气尚强,驱邪重于扶正;中期则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治宜攻补兼施;晚期正气消残,元气大伤,宜固护正气为主,可在益肺健脾补肾之时酌加解毒抗癌之品。在第五部分,通过临床研究,探讨泻肺补心方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1.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总积分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pH、PO2、PCO2、S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以及D-Dimer比较,治疗组凝血指标明显延长,D-Dimer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比较,治疗组NT-proBNP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治疗后右心te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治疗后mMRC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刘教授学术渊源、辨治肺系病证学术观点及特色、辨治肺系病证经验以及泻肺补心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刘教授的成长之路是以继承家学为基础,注重国学,博极医源,勤奋学习,熟读经典,融汇各家学说之所长,勤于思考,勤于实践而成就的,刘教授的学术传承脉络清晰,家学渊源深厚,学术特色鲜明。针对现代社会烟草泛滥、雾霾严重的社会现状,刘教授从病因上提出“浊毒犯肺”的致病观点,对肺病的防治有现实意义。刘教授辨治肺病,临证思维注重病证结合,病理因素强调痰瘀互结,病性认为虚实夹杂,治疗上尤重调治脾胃;慢性肺病日久,久病入络,后期病及于心,主张肺心同治;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肺病防治过程中。形成了刘教授辨治肺病的特色学术观点及经验,临床疗效明确。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气虚血瘀、阳虚水泛、肺实心虚的基本病机,提出治疗当益气活血,化痰平喘,温阳利水,泻肺补心,并创立泻肺补心方。通过临床研究表明,泻肺补心方具有止咳化痰,改善心肺功能,抗凝、抑制血栓形成等重要作用,能显著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提供了新方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9;R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烈;小儿肺系常见病证的选方用药[J];新疆中医药;2003年02期

2 张灿s,

本文编号:1587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587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f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