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本文选题: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切入点:经前期综合征 出处:《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本研究立足于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基本病机特点,以疏肝解郁、和解少阳为出发点,选择了在小柴胡汤基础上化裁而来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配合传统针刺辨证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女性中的临床疗效,以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机理。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到台北顶心中医诊所门诊就诊的女性患者,根据西医诊断标准确诊为经前期综合征,并且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型患者中,选择90例随机分为中药针刺组和针刺组进行对照研究。两组均于月经前14天起开始接受常规针刺治疗,取穴太冲(双)、合谷(双)、三阴交(双)、血海穴(双)。每两日1次,共7次。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针刺,采用快速进针、平补平泻的手法。若腹胀疼痛者加关元穴、内关穴;肝血亏虚者加足三里、阴陵泉;肝火旺盛者加行间。中药针刺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成为柴胡15g、半夏l0g、生姜5g、人参10g、桂枝10g、茯苓15g、大黄8g、龙骨20g、牡蛎20g、大枣8枚。除了生大黄后下,其余加水800mL,煮取400 mL,后纳大黄,更煮一、二沸,取清液,去药渣,配合针刺,共治疗2个月经周期。随症加减:若阴虚偏重加熟地、石斛各10g;阳虚偏重加菟丝子、党参各l0g;痰湿重加薏苡仁20g,苍术10 g;病程久加丹参15 g,鸡血藤20 g;头痛、眩晕较甚,加天麻、钩藤各15 g;烘热自汗出加白芍15g;若心烦多怒加栀子l0g,竹叶l0g;若少寐多梦加黄连5g、阿胶l0g;若乏力倦怠加黄芪20g。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对比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心理量表的变化情况,借此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进行临床试验,共收90例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患者。1、组间均衡性进入中药针刺组的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患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37岁,而进入针刺组的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患者中年龄最小21岁,最大36岁。两组数据统计后,均衡性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好(p0.05)。进入中药针刺组的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患者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年,而进入针刺组的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患者中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4年。两组数据统计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病程差异均衡,可以继续进行后续比较(p0.05)。两组患者文化程度均在高中以上,其中进入中药针刺组的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患者的文化程度在高中9例,大学及以上36例;职业是家庭妇女或无业的10例,脑力劳动者33例,体力劳动者2例。而进入针刺组的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患者的文化程度高中10例,大学及以上35例;职业是家庭妇女或无业的13例,脑力劳动者31例,体力劳动者1例。两组数据统计后,均衡性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好(p0.05)。进入中药针刺组的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是30.03士3.24,而进入针刺组的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是30.23士2.81。两组数据统计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进入中药针刺组的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患者SDS评分是70.26士7.42,SAS评分是85.83士6.22;而进入针刺组的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患者SDS评分是70.32士7.54,SAS评分是87.11士5.66。两组患者在治疗前都有中-重度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并且彼此之间没有统计学检验提示的明显差异(P0.05),可以相互比较。2、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配合针刺治疗后,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经单纯针刺治疗后,除了“口干口苦”、“排便异常”、“舌暗红”以外,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SDS及SAS量表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3、治疗后两组比较中药针刺组与针刺组在各自接受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在头痛、胸胁胀痛、乳房胀痛、小腹胀痛、肢体肿胀、咽部梗阻、胀气纳差等躯体症状以及脉象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焦虑易怒、抑郁悲伤、口干口苦、嗳气返酸、排便异常、舌象及总积分比较,中药针刺组积分显著低于针刺组组,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有意义(P0.05)。接受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配合针刺治疗后的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SDS以及SAS评分比接受单纯针刺的患者下降更明显(P0.05)。4、随访评估治疗结束1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配合针刺治疗后,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在结束治疗1个月后焦虑易怒、抑郁悲伤的积分继续下降,有明显意义(P0.05),其余评分稍有上升,但是差异没有明显的意义(P0.05)。而经单纯针刺治疗后,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在结束治疗1个月后,在头痛、胸胁胀痛、乳房胀痛、小腹胀痛、肢体肿胀、咽部梗阻、胀气纳差等躯体症状以及脉象方面及总积分和治疗刚结束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焦虑易怒、抑郁悲伤、口干口苦、暖气返酸、排便异常、舌象比较,针刺组积分则出现了明显上升(P0.05)。结论:1、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主要包括“焦虑易怒”、“抑郁悲伤”等精神症状,以及“头痛”、“胸胁胀痛”、“乳房胀痛”、“口干口苦”等躯体表现。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优势表现在对精神症状的改善上,包括焦虑易怒、抑郁悲伤,以及改善脏腑主宰的症状,如口干口苦、嗳气返酸、排便异常、舌象。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远期效应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1.1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全权,陈海林;耳穴电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49例[J];四川中医;2003年10期
2 张慧珍;辨证治疗经前期综合征58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4年03期
3 张丽美;经前期综合征与肝失疏泄[J];江西中医药;2005年03期
4 付小梅;张景莉;林晓珊;;打工妹经前期综合征的调查与保健治疗[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年16期
5 姜向坤;张丽;伍雪梅;;从肝失疏泄谈经前期综合征[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李万斌;许红英;;调经一号方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年02期
7 杜秀春;;逍更灵治疗经前期综合征400例[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22期
8 罗劲梅;;经前期综合征治疗进展及展望[J];海南医学;2009年S5期
9 李改娟;;女大学生生活习惯与经前期综合征关系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09年28期
10 李改娟;;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德利;刘志超;梁玉涛;董雷;孙玉香;;467名女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与经前期综合征调查[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2 杨芳;;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临床观察[A];2002全国土家族苗族医药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2年
3 陈科亮;陈炜;;经前期综合征影响因素进展[A];2013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孙晓玲;许丽绵;;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学研究进展[A];全国中医妇科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孙鹏;高兴笑;乔明琦;;基于微透析技术研究舒郁胶囊对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郁证大鼠海马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英文)[A];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专辑[C];2013年
6 兰蕾;刘迈兰;唐勇;梁繁荣;;针灸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追踪评价[A];中国针炙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兰蕾;刘迈兰;曾芳;梁繁荣;;针灸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追踪疗效评价[A];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丽刚;熊承良;官黄涛;;两种单向复方口服避孕药对经前期综合征影响的研究[A];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兰蕾;刘迈兰;曾芳;梁繁荣;;针灸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追踪疗效评价[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10 于艳红;高冬梅;乔明琦;;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猕猴模型边缘系统关键受体基因差异表达研究[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庄义春 李江 贾雯雯;香芍颗粒:疗治女性经前期综合征[N];中国医药报;2014年
2 杨子;经前期综合征及其新药研究获国家科技奖[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徐庆华;经前期综合征的诊治[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4 戴培红 作者单位 北京友谊医院;关注女性经前期综合征[N];大众科技报;2003年
5 本期专家:蔺莉主任医师 单位:北京友谊医院妇产科 本报通讯员 戴培红;经前期综合征亟待重视[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6 戴培红;经前期综合征要因人施治[N];家庭医生报;2003年
7 刘良鸣 王建新;挑战经前期综合征[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8 刘良鸣;“经前综合征”确是一种病 多数不求药“经前”更烦恼[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9 刘良呜;“经前综合征”多数不求药 任其自然“经前”更烦恼[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项丹平;对症食补,打败“经前期综合征”[N];中国妇女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永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郑宸君;台湾地区经前期综合征中医证候(实证)分布及人格特质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相宇;经轻胶囊治疗高雌激素导致的类经前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刘建;中医“心身同治”方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王莉眉;女性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候(虚证)分布及相关体质调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黄国材(WONG Kwok-choi;Alex);香港地区女性经前期综合征中医体质类型及相关影响因素[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张瑞树;针药结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李雪梅;月安煎干预经前期综合征组方优化和作用机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彭琳真;加味逍遥散配合针灸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侯艳娇;肝疏泄不及深层机制探索—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郁证脑区定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改娟;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2 付磊强;经前期综合征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初探及中医证型的初步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刘小倩;陈莹教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经验辑要[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徐惠明;经前期综合征的研究现状及临床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5 郭淑颖;俞募通经针法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李玉真;怒的不同表达与经前期综合征症状相关性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王志芳;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型经前期综合征临床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张秀娟;刮痧配合中药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陈薇;经前期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动态与进展[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陈淑涛;肝郁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结果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90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590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