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镇静安神法针刺为主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6 00:29

  本文选题:呃逆 切入点:顽固性 出处:《长春中医药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比镇静安神法针刺为主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与常规疗法,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科学系统的数据分析,为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临床运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通过在所在实习单位长期的病例收集,最终共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患者,并将患者按单盲随机分配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人。治疗组的治疗方法为镇静安神针刺法,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常规针刺。将病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的软件为SPSS19)。最后得出结论,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明显看出治疗组的效果好。结果:治疗组最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6%。经SPSS秩和检验后得P=0.011,有显著性差异,表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镇静安神法明显优于常规针刺对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可优化针灸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方案,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Abstract]: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hiccup after stroke and routine therapy, and to analyze the data by scientific system.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hiccup after apoplexy were obtained by long-term collection of cases in their practice unit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3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The treatment method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routine acupuncture. The data of the case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software used was SPSS 19C). Finally, the conclusion was reached. Results: the final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3.3,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6.6. After SPSS rank sum tes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0.01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calming and calming the mind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routine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intractable hiccup after apoplexy. This method can optimize the treatment schem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intractable hiccup after apoplexy. It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静;刘玉祁;李春华;苑鸿雯;张鹏;林驰;辛思源;郭峥嵘;马良宵;朱江;;关于机体相关因素对针刺得气影响的探讨[J];中国针灸;2013年04期

2 傅德元;;谈针刺得气[J];辽宁中医杂志;1987年12期

3 王水清;促进针刺得气的一些方法与体会[J];中国医刊;2000年10期

4 张海杰;针刺与得气及其临床应用[J];中医函授通讯;2000年06期

5 杨晓桦;针刺治疗眼病体会[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1年02期

6 潘光辉,田莉娅;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37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1年08期

7 廉治军,曲燕;王耀斌教授针刺经验辑略[J];针灸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8 周立志,赵大贵,彭力;针刺致声音嘶哑之管见[J];上海针灸杂志;2005年01期

9 潘永清;;针刺治疗郁证的临床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07年01期

10 由克举;;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8例[J];河南中医;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虹;;有感于针刺“得气”——王毅刚老师经验[A];重庆市针灸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朱荣英;李泳庭;;针刺得气在痛症中的应用[A];2006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四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针药结合论坛[C];2006年

3 邢方印;张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针刺治疗[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陈秀荣;;针刺的护理[A];河南省科普、五官、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5 梁粤;皮敏;;针刺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李育红;;针刺戒烟研究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精神疾病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金钰红;金钰钧;;矩阵针刺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8 邝伟川;;分期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的研究[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陈述荣;;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延东;崔秋红;于桂芬;;针刺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程莘农院士名医工作室 杨金生 王莹莹 程凯 王宏才 朱兵;三要得气至上[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2 北京中医药大学 张良登;针刺头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针刺对乳腺组织影像和血流动力有影响[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4 刘俊岭;专家认为针灸是对生物医学模式的挑战[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头部围针治中风失语症[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针刺治疗肩周炎[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7 ;调卫健脑针法治失眠[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乐微;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对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认知功能改善的中枢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詹益能;分期针刺治疗贝尔氏麻痹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李晓U,

本文编号:1617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617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8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