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女大学生痛经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的思考
本文选题:痛经 切入点:中医体质 出处:《中医临床研究》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痛经患者的体质分布规律、痛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11名女大学生采用《中医体质调查量表》《痛经症状评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为痛经组、无痛经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阳虚质、血瘀质在痛经组中所占比例高于无痛经组,平和质在无痛经组所占比例高于痛经组(P0.05),其他体质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2痛经组睡眠障碍所占比例高于无痛经组(P0.05)。3痛经组与无痛经组比较,BMI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虚质、血瘀质是女大学生痛经的好发体质,且痛经与睡眠障碍具有相关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dysmenorrhea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ysmenorrhea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 211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dysmenorrhea group by using TCM physique investigation scale > < dysmenorrhea symptom scale > >.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yang-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in the dysmenorrhea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dysmenorrhea group, and the proportion of blood stasis in the dysmenorrhea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dysmenorrhea group. The proportion of mild dysmenorrhea in the dysmenorrhea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dysmenorrhea group, 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ther two groups. The proportion of sleep disorder in the dysmenorrhea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dysmenorrhea group (P 0.05.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MI index between the dysmenorrhea group and the dysmenorrhea group. Conclusion: Yang deficiency, Blood stasis is the predilection constitution of dysmenorrhea, and dysmenorrhea is associated with sleep disorder.
【作者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省中医院;
【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立项课题(编号14277706D)
【分类号】:R271.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海洋,张惠敏,高京宏;中医体质与证之异同[J];吉林中医药;2003年06期
2 龚海洋;略论中医体质分类[J];中医药学报;2003年06期
3 龚海洋,张惠敏,高京宏,刘保兴;中医体质与证源流考辨[J];中医药学刊;2004年02期
4 ;中医体质研究列入“973”[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年11期
5 周颖;冯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出台[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年04期
6 建宇;李杨;少谦;;我国第一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出台[J];光明中医;2009年06期
7 朱燕波;;中医体质分类判定与兼夹体质的综合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1期
8 高志平;;论中医平和体质的包容意义[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年03期
9 王前奔;王前飞;王琦;;中医体质的现代研究[J];云南中医杂志;1993年04期
10 朱庭仪;辨中医体质论强身防病[J];中国疗养医学;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冠宇;谢卫平;;试论中医体质及其意义[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许俊琴;李洪娟;;九种中医体质人群的热态特征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汪丹;;浅谈中医体质与正气对发病影响的异同[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付桂玲;闫雪;刘艳骄;韩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中医体质关系的初步研究[A];睡眠研究:传统与现代——第四届全国中医睡眠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马晓峰;王琦;;论中医体质辨识与健康管理[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曾珊;李应昆;;中医体质理论的临床应用[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荀运浩;过建春;施军平;;中医体质理论对慢性乙型肝炎诊治的启示[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王苗娟;严正松;陈燕;;中医体质辨识500例调查与分析[A];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占文;;中医体质养生指导和测评——体质养生让您的生活更美好![A];第十次全国中医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黄冲;刘卓军;;基于统计分析的中医体质分类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任丽梅;我国首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出台[N];中国改革报;2009年
2 记者周颖 冯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出台[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3 王乐羊;中医体质理论渊源[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李英帅;中医体质分类有标准[N];健康报;2006年
5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王琦;辨识体质制订保健方案(一)[N];健康报;2009年
6 记者 孟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发布[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任卫东 李文;中医体质研究正面临日韩“夹攻”[N];经济参考报;2009年
8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王琦;中医体质辨识 走进公共卫生服务[N];健康报;2011年
9 记者 黄丹;中医体质分类有了判定标准[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记者 周颖 柴玉;研究发现:国人体质类型有九种[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p榽;台湾地区亚健康状况及其中医体质类型的调查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李炳e,
本文编号:1635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635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