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民主任“筋骨同治”法治疗腰臀部肌筋膜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8-03-22 08:17
本文选题:筋骨同治 切入点:腰臀部肌筋膜痛综合征 出处:《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运用汪建民主任“筋骨同治”法治疗腰臀部肌筋膜痛综合征,根据临床治疗结果,对症状、体征与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积分评定与比较,分析汪建民主任的“筋骨同治”法临床应用的特点和优势。方法:将2014年3月到2015年6月期间来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推拿科就诊的腰臀部肌筋膜痛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表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5例。治疗组运用汪建民主任“筋骨同治”法进行综合治疗,治疗过程中针刺主要取穴为:相应脊髓节段夹脊穴、阿是穴、同侧肾俞穴、环跳穴、承山穴、昆仑穴、阳陵泉穴、绝骨穴、足三里。治疗留针30分钟,每间隔10分钟行针一次。治疗中运用推拿手法进行理筋散结、活血祛瘀、滑利关节等操作,选用的主要手法为:点按法、揉法、拿法、扳法、扌衮法、弹拨法等;主要施术部位为:腰背部、臀部及下肢。整脊操作主要是根据治疗组患者的具体病情、检查结果,针对性地运用整脊手法,对腰骶部相应的骨缝关节进行微调,整脊手法以腰椎斜扳法、扳膝压骶法为主。施术部位在腰骶部及髋部。对照组运用治疗肌筋膜痛综合征的临床常用方法:肌肉牵拉法。治疗中采用手法牵张与机械牵张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受累骨骼肌及相关肌群进行持续被动牵拉,其中手法牵拉时动作需缓慢,牵拉到患者能够承受的极限位时维持15-30秒;而机械被动牵拉则使用电动牵引床牵拉脊柱,每次治疗持续时间20分钟。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7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收集这两组的疗效、症状与功能评定积分,然后运用SPSS13.0软件,将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并得出结果。结果:对70个病例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治疗组随机分配35例,脱失2例,最终计入33例患者; 对照组随机分配35例,脱失5例,最终计入30例患者。(一)采用V A S疗效评价量表评估,治疗组中治愈15例、其中治疗后无效者0例,该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中无患者被治愈、治疗有效者21例、经治疗无效者9例,该组总有效率为70%。采用J O A疗效评价表评定,治疗组中15例患者被治愈,经治疗无效者2例,该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治愈者为5例,治疗后无效者为4例,该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疗效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疗效。(二)对两组病例分别进行自身治疗前后比较:采用V A S量表评定,治疗组治疗前疼痛积分均数为5.75±0.71,治疗后疼痛积分均数为1.54±0.62,总改善率为0.73±±0.10;对照组治疗前积分均数为5.57±0.63。治疗后积分均数为3.53±0.89,总改善率为0.36士0.16;经统计学分析,提示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自身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J O A评价表评定,治疗组治疗前积分均数为19.67±2.10,治疗后积分为26.55±1.00,总改善率为0.69±0.19;对照组治疗前积分均数为19.63±3.44,治疗后积分均数为25.08±1.03,总改善率为0.5-0.23。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汪建民主任“筋骨同治”法治疗腰臀部肌筋膜痛综合征较传统的肌肉牵引治疗方法的疗效更为明显,有一定优势。在反映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程度对比中,“筋骨同治”法对患者病痛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疗法,在采用VAS积分评定的结果中,治愈与显效两个评价项目的评分尤为显著,这说明经过两周的治疗,患者的病痛感受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变。创新点:基于对中医“整体观”的理解,汪建民主任从多角度、多维度的高度提出了采用针、推、整脊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思想,用以指导对部分类型机体失衡状态的调整,并广泛运用于治疗脊柱相关性病症。“筋骨同治”是在处理五体、脏腑与脊柱互为作用而导致的病变的过程中,从“筋”系、“骨”系两个方面着手,综合运用针刺、推拿、整脊手法治疗多种类型病症的临床方法,其中推拿手法侧重对“筋”系的治疗,整脊手法侧重对“骨”系的调整,而针刺治疗则侧重调节“筋、骨”之间的关系。汪建民主任非常重视督脉对脏腑机能的调节作用,强调脊督一体的重要性, “筋骨同治”的核心即是从调节机体的整体平衡状态着手解决问题;临床实践中,“筋骨同治”法需在中医经络、脏腑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具体病情进行施治。通过针刺与推拿手法地综合运用,可取得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温养筋脉等调节作用,进而达到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目的,促进疾病向良性方向转归。而推拿与整脊的相结合,既能牵张受累肌肉或肌群、松弛张力带,又可以纠正“筋出槽”、“骨错缝”,起到理筋整复的作用,使得机体骨正筋柔,气机通畅。在众多治疗方法中, “筋骨同治”有着明显的优势,运用“筋骨同治”法治疗,可在较大程度上解决肌筋膜痛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多个环节的问题,从而使得从根本上治愈并防止该病症的复发成为可能,对于临床治疗本病症,减少患者的痛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筋骨同治”法对于指导脊柱相关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同样有着实际价值,如颈椎段相关的头痛、失眠等,与胸椎段有关的哮喘、胃痛、腹泻、便秘等,与腰椎段有关的尿频、阳痿、月经不调、痛经等。“筋骨同治”法是值得我们年轻医生学习,继承,推广运用的学术思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9;R27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伟昌;李珊珊;范志勇;吴世芳;黄振;成磊;;“扳机点”手法弹拨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3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3年08期
2 李满意;娄玉钤;;五脏痹的源流[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年05期
3 张军;刘秀华;;中药熏蒸结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背肌筋膜炎60例[J];光明中医;2013年04期
4 杨辉;温成平;;风湿痹痛的中医治法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年01期
5 马尧;布赫;贾纪荣;张雪;;针刺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12年06期
6 苏波;段田田;仝乐;林彩霞;;基于筋的特性探讨推拿手法与筋伤的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2年03期
7 邓磊;郑敏;;节段性神经肌肉疗法治疗肌筋膜痛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宜春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傅俊钦;赵百孝;;“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针刺时间之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08期
9 黄露露;于世英;;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枢敏化发病机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年08期
10 梁晓东;岳樊林;;针刀治疗肌筋膜痛综合征150例[J];光明中医;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1647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6478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