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邓中甲教授治疗脾胃系病证药组选析

发布时间:2018-03-23 22:32

  本文选题:药组 切入点:配伍规律 出处:《时珍国医国药》2017年08期


【摘要】:对邓中甲教授临床中脾胃系病证的常用药组进行总结,并结合验案探讨其规律、特点和机制。邓中甲教授在脾胃系病证中所创制药组充分考虑到脾脏以健运升通,胃腑以通降为顺的生理特点,临证注重病证结合、脏腑关系和调气理血的运用,时刻不忘气机的升降和气血津液的盈亏流通。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mmon medicine group of professor Deng Zhongjia's clinical syndrome of spleen and stomach system disease, and discusses its law,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in combination with a case study. The pharmaceutical group created by Professor Deng Zhongjia in the syndrome of spleen and stomach system disease fully considers the spleen as a way of healthy transportation and promotion. The main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omach and viscera are the 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cera and viscera, the application of regulating qi and regulating blood, the movement of Qi and blood and the profit and loss of qi and blood.
【作者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项目(“973”计划)(No.2013CB532005)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No.81373597)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No.15ZB0094)
【分类号】:R249;R25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艾妮;全国芳;;中医升降理论及其在脾胃病证中的运用[J];河南中医;2010年02期

2 姜援朝;李时珍治疗脾胃病经验初探[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年04期

3 钟洪,赵洁;脾胃病证论治辑要[J];湖北中医杂志;2001年11期

4 龙宽斌,李小龙,龙文斌;“捻肚”治疗脾胃病证的理法探析——附156例临床报告[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于学仁;脾胃病辨治探要[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张庆荣;张莉;;脾胃病调治原则浅议[J];天津中医药;2006年05期

7 王联庆;张锐;王路平;;脾胃病证治体会[J];陕西中医;2007年06期

8 王兆江;;脾胃病治疗体会[J];黑龙江中医药;2007年04期

9 楚瑞阁;严小军;谢斌;郑林华;;张小萍治疗脾胃病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8年04期

10 宋莹;叶进;;《临证指南医案》调治脾胃病证方药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洪;;论脾胃病证辨治[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200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2 柏琳娜;蔡小卓;刘力红;;浅述性理疗病法之“怨”与脾胃病的相关性[A];2009上海·第三届扶阳论坛暨扶阳学派理论与临床应用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3 涂志红;;涂福音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与经验继承[A];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12年

4 高钦颖;;脾胃病证的辨证思路[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李乾构;汪红兵;;“脾胃”与健康[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薛西林;;论和法及和法在脾胃病证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卢雨蓓;;重视升降调脾胃——廖志峰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邱海云;;中医脾胃概论及脾胃学说的临床应用[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姚佳音;叶进;;隋唐时期仲景方在脾胃病证中的运用[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董明国;卢晓敏;;降胃气法治疗脾胃病的理论溯源及初探[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刘明 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李娟娟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崔应珉 治疗脾胃病经验[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2 武淑媛;对脾胃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张婷婷 本报记者 张建中;治脾胃以安五脏[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4 吴深涛邋吉仲立;五脏皆虚独取中州[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金采映;蒋健治疗脾胃病证四则[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6 徐江雁 罗艳玲;中医须文理通 医理通 哲理通[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7 赵 瑜;脾胃病证治心得[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琰;王庆国教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其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蔡翠珠;刘德喜教授辨治脾胃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李建平;刘德喜教授脾胃病学术思想传承及运用“脾胃转枢理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经验总结[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葛来安;何晓晖教授脾胃学术思想及其运用衡法治疗脾胃病的经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秦善文;郭淑云教授脾胃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肖政华;凌湘力教授辨治脾胃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脾胃病组方用药规律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罗汉文;脾胃理论的形成及其在骨伤科临床方面运用价值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邝丽华;梁乃津教授辨治脾胃病的学术经验整理及其应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王茂泓;张小萍教授脾胃气化学说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的传承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庄松辉;刘友章教授脾胃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晶;基于文献脾“运代五脏”创新理论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许向阳;田玉美教授治疗脾胃疾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孙域;周铭心教授治疗脾胃病临证策略述要[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4 柴旺里;调脾胃治疗老年病[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李海蓉;标本气化理论在仲景脾胃病辨治中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倪海;汪龙德主任医师从湿论治脾胃病临床经验总结[D];甘肃中医学院;2014年

7 李丽;名老中医隗继武教授治疗脾胃病用药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李雁泽;《金匮要略》脾胃病证治规律探微[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张伟娇;岭南医家卢朋著脾胃病论治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程丹;周福生教授治疗脾胃病药对应用经验总结及用药规律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55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655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b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