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广泛性焦虑障碍与中医五态人格及其归因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4 23:19

  本文选题:广泛性焦虑障碍 切入点:五态人格 出处:《新乡医学院》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背景焦虑障碍为精神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临床上还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综合征症状。中青年群体中多发,在临床中医师常把焦虑障碍分成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又称慢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PD,又称急性焦虑障碍)。GAD(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焦虑障碍,它的特点是焦虑不受个体控制、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焦虑障碍易引起社会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影响到个体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家庭、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焦虑障碍常常伴有抑郁恐惧障碍,共病率较高,而伴有抑郁的焦虑障碍自杀风险较高,应引起我们大家更多的关注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中医五态人格及归因方式特点,分析广泛性焦虑障碍与五态人格特征及归因方式之间的相关性,为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法,2015年2月-2016年6月在菏泽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门诊、心理康复门诊咨询或入院的患者,入组70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10版(ICD-10)广泛性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男性38人,女性32人,年龄范围18~65岁,平均年龄为(33.39±12.19)岁;平均文化程度为(12.59±3.12)学年。同时对照组招募90例健康志愿者。测试时采用的研究工具为:一般情况问卷、中医五态人格测验表、归因方式问卷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后,数据分析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维度上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对患者组五态人格特点及归因方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广泛性焦虑障碍组焦虑量表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7,p=0.000)。广泛性焦虑障碍组人口学变量上无差异,即性别、婚姻、户口等相关因素对患者组焦虑量表得分无显著影响。2.广泛性焦虑障碍组五态人格在太阳(t=-1.96,p=0.000)、少阳(t=-1.51,p=0.000)、阴阳平和(t=-1.01,p=0.000)3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太阴(t=2.40,p=0.000)及少阴(t=1.96,p=0.000)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广泛性焦虑障碍组女性较男性在太阴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p=0.000)。其余不同组患者在五个维度得分均无差异性(p0.05)。3.对负性事件的结果归因方式对照组倾向于外归因,广泛性焦虑障碍组对负性事件的归因方式倾向于内归因,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5.526,p=0.000);广泛性焦虑障碍组与对照组在持久性(t=2.603,p=0.059)及全面性(t=2.211,p=0.061)归因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广泛性焦虑障碍组对正性事件的内归因(t=1.924,p=0.056)、持久性(t=0.993,p=0.127)及全面性(t=1.786,p=0.069)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广泛性焦虑障碍组性别、婚姻及户口、受教育年限等不同组别三个维度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在负性事件中广泛性焦虑障碍组和持久性归因显著性正相关(r=0.862,p=0.002),在正性事件中广泛性焦虑障碍组和稳定性(r=0.941,p=0.003)归因显著性正相关。4.广泛性焦虑障碍组五态人格在太阴维度与负性事件归因方式中内在性(r=1.261,p=0.000)及稳定性(r=0.921,p=0.007)、少阴维度与负性事件归因方式中内在性(r=0.844,p=0.002)及稳定性(r=1.092,p=0.000)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1.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在五态人格方面倾向于太阴及少阴两个维度,且在焦虑障碍组中太阴及少阴两个维度得分越高者,提示性格越具有阴性性格特点,因而这类特质的人患焦虑障碍的风险相对来讲比正常人要高;同为太阴及少阴性格之人女性较男性发生焦虑的风险更高。而具有阴阳平和、太阳和少阳特质之人则不容易出现焦虑状态,其患焦虑障碍的风险较低。2.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在归因方式上对负性事件倾向于内归因,其归因方式消极,因而易产生焦虑。归因方式中的稳定性影响焦虑最明显,而全面性与持久性影响则不太明显,因而在广泛性焦虑障碍归因性治疗方面倾向于稳定性可能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新乡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新立;;中西医结合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60例[J];中医研究;2012年09期

2 付翠;元认知模型:广泛性焦虑障碍研究中的新理念[J];医学与哲学;2001年12期

3 袁勇贵,吴瑞枝;老年期广泛性焦虑障碍[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4 张顺泉,张海生,谢健;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治疗[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6期

5 杨瑞玲;吴成翰;;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中西医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04期

6 李恒芬;曹素霞;朱性霞;马建东;谢光荣;;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个性心理特征[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年06期

7 韩雪;;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元认知理论[J];四川精神卫生;2008年01期

8 苏秀茹;卢淑兰;栗克清;李喜泼;;保定市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年05期

9 钱敏才;沈鑫华;钮富荣;杨剑虹;林敏;李良;;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个性特征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10 王金风;;一例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案例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鑫华;钱敏才;钮富荣;孙松涛;朱毅平;杨剑虹;林敏;俞柏润;李良;;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6种神经化学物质浓度的初步观察[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沈鑫华;钱敏才;钮富荣;孙松涛;朱毅平;杨剑虹;林敏;俞柏润;李良;沈仲夏;;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动态观察[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黄悦勤;李恒;刘肇瑞;张婷婷;李占江;韩海英;魏镜;史丽丽;唐牟尼;陈晓莹;;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随机单盲对照试验[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徐蕊;封春亮;古若雷;黄瑞旺;杨秋莉;罗跃嘉;;广泛性焦虑障碍情绪记忆回避机制的脑成像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金琼;;一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心理动力学治疗案例[A];2013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张燕;李凌江;刘军;贺忠;单宝慈;;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脑白质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7 赵杰;;温阳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探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8 姚淑敏;李占江;韩海英;熊红芳;李平;;广泛性焦虑障碍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吴伟林;王超英;;九味镇心颗粒与舍曲林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孙达亮;华逢春;蔡亦蕴;施慎逊;管一晖;;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脑糖代谢变化的PET显像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内科 张萍;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自我诊断与治疗[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廖梅;青少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脑结构与脑功能特点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丽坤;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2 崔爱军;广泛性焦虑障碍与中医五态人格及其归因方式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6年

3 王亚博;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听觉威胁信息前注意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4 赵静囡;东西方视野下的广泛性焦虑障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周田田;广泛性焦虑障碍病人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及血浆皮质醇水平的相关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6 李亚范;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听觉信息前注意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7 李歆;6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住院患者正念团体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玄洪雷;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情绪面孔无意识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9 李晓花;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情绪语义无意识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10 孙丽丽;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探究及自信心团体干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60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660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9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