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温和灸对亚健康人群免疫指标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04 07:17

  本文选题:亚健康状态 切入点:温和灸 出处:《中国针灸》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比较隔日温和灸与中药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亚健康受试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和灸组(36例)和药物组(36例)。温和灸组采用艾条温和灸干预,穴取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隔日1次;药物组给予玉屏风颗粒口服,每日3次,均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免疫球蛋白IgA、IgM、IgG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疲劳量表(FS-14)总积分和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免疫学指标、FS-14总积分及甲襞微循环各项积分在治疗后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温和灸组血清IgM、IgG及SOD水平有高于药物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温和灸组FS-14总积分均值低于药物组(P0.05);温和灸组治疗后甲襞微循环血液流态积分、袢周积分、总积分较药物组降低更明显(P0.01,P0.05)。结论:艾条隔日温和灸可显著改善亚健康受试者的疲劳状态、免疫功能与微循环障碍,明显优于中药玉屏风颗粒治疗。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mild moxibustio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sub-health state.Methods: 72 subhealth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ild moxibustion group (36 cases) and drug group (36 cases).Mild moxibus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oxa mild moxibustion intervention, the points were collected from Guan Yuan, Zusanli, Sanyinjiao, once every other day, and the drug group was given Yupingfeng granule 3 times a day for 2 months.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scores and nailfold microcirculation of immunoglobulin IgA (IgA) IgMU IgG,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fatigue scale (FS-14) were observed.Result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 total score of FS-14 and the integral of nail fold microcircula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P 0.01).In mild moxibustion group, the levels of serum IgMN IgG and SO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drug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the mean value of FS-14 in mild moxibus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drug group (P 0.05), the blood flow state of nailfold microcirculation in mild moxibus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mild moxibustion group, and the periloop integral was also found in mild moxibustion group.The total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drug group.Conclusion: moxa moxibustion with mild moxibustion every other da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fatigue state, immune function and microcirculation disorder of subhealthy subjects, which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 treatment of Yuping Feng granule.
【作者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临床学院;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安徽国际职业商务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分类号】:R245.8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玲;马晓們;吴焕淦;;温和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精神症状改善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2 陈波;熊芳丽;方志聪;李佳霖;;膝周腧穴温和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疗效影响的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针推结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针灸教育与腧穴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建武;熊源胤;马志毅;阮崇洁;;隔物温和灸对类风湿关节炎贫血影响的临床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杨玲;马晓們;吴焕淦;;温和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孙凡;周尔园;曾超;王富江;解光尧;徐守宇;;隔物温和灸结合药物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A];2011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李建武;刘建民;马志毅;熊源胤;冯彦斌;向诗余;;隔物温和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分析[A];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刘祥秀;代芳;岳学勇;李波;孔德明;;经络舒胶囊合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学术会论文汇编[C];2012年

8 孙德利;张阿宝;徐明;李之俊;朱训生;张琰;陈大隆;蒋和鑫;宋毅;;温和灸结合拔罐对体操运动员的血清肌酸激酶的影响研究[A];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暨脊柱病研究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5年

9 赵仲和;;温和灸配合推拿疗法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10 李建武;马志毅;熊源胤;王进军;李勇;;隔物温和灸对OA家兔软骨细胞及滑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 蔡晓刚;艾条温和灸可有效防治冻疮[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2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 蔡晓刚;艾条温和灸治脱肛[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3 蔡晓刚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手脚冰凉 艾条温和灸[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4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 蔡晓刚;温和灸额中穴治额窦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河南省洛阳市中医医院 许立春;温和灸治疗青光眼[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6 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 纪军;保健灸法常用穴位及其作用是什么?[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7 教授 严振国 医学博士 王媛媛;中医奇葩 艾灸疗疾[N];家庭医生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夏永莉;温和灸热传递数学物理模型的分析与建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欧阳建江;温和灸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相关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李晓娟;温和灸对小鼠细菌感染炎症的影响及其自噬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梁俭昌;针灸对HIBD模型幼鼠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凤;温和灸不同灸量对治疗血脂异常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王春华;温和灸对亚健康状态的临床干预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王红;针刺配合隔物温和灸及中约泡足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吴伟鹏;隔物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风寒湿型肩凝症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于锦珊;温和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李逗逗;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瘀阻脉络证的临床疗效[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马明云;温和灸影响高脂血症患者微循环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刘建民;隔物温和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9 李彬;电针加温和灸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疗效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10 王士超;温和灸调脂效应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08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708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a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