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医证候与体质的关系
本文选题:证候 + 体质 ; 参考:《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年10期
【摘要】:探讨证候与体质关系,并从二者的萌芽、时相性特点、内在本质、临床应用意义以及现代科研技术结合的研究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在时相性、反映疾病的病因病机情况的能力、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方面均存在"同性"相关关系;同时从定义的权限内容、时限性中的存在和转变时间部分、在辨证论治及临床治疗中的指导地位等方面探讨了二者的差异性。根据临床发展需求,证候与体质也分别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并根据研究现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ndromes and physique, and analyses their germination,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intrinsic essence, clinical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and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ology.The ability to reflect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and the "same sex" correlation in guiding clinical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content of the definition of competence, the existence and transition time part of the time limit,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s discussed in the aspect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clinical treatment.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clinical development, syndrome and physique also have new develop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pectively,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is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73597)-基于证候病机的逍遥散-肝郁脾虚证方证相关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52093)-基于中枢星形胶质细胞ATP释放的逍遥散抗抑郁机理研究
【分类号】:R2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自成;;略论体质的结构、类型与特点[J];湖北中医杂志;1990年02期
2 王前奔,王前飞,王鸿雁,王琦;论体质和证的关系[J];江苏中医;1992年06期
3 林齐鸣,虞学军;试论兼挟体质[J];四川中医;2002年07期
4 魏铁力,陈英群,邓構;体质辨证刍议[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秦彦;梅晓云;;调理体质防治老年病[J];江苏中医药;2007年03期
6 秦彦;梅晓云;;老年人体质特点与老年病关系研究概述[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7 马晓峰;王琦;;论维吾尔族医学对我国传统医学体质理论的贡献[J];中医研究;2007年09期
8 王济生;崔剑平;;浅谈婴幼儿体质[J];中国民间疗法;2007年09期
9 张洪钧;;体质的分层、分类诊断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10 钱会南;苏俊;王琦;李娟;宫淑敏;杨舒;;特禀体质特点初步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晓峰;王琦;;论少数民族对我国传统医学体质理论的贡献[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高志芳;鲁明源;;老年人体质特点研究概述[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鲁明源;;人群体质的趋同演化对中医老年病研究的启迪[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孙广仁;;体质辨析的内涵、临床操作及其意义[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东坡;王琦;;痰湿体质理论的历史沿革[A];中医体质判定标准研究——2006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洪钧;;体质和未病状态的分层、分类诊断初探[A];中医理论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海峰;陈正;赵心华;;《内经》多维度多层面立体化体质论的建构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8 金明兰;;体质养生,最佳健康投资[A];中医药科普大讲堂[C];2012年
9 孙广仁;;浅论体质辨析的临床意义[A];中医体质判定标准研究——2006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琦;;关于中国人九种体质的发现[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淑军;一方水土 一方体质[N];人民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张锐;专家提出:两种体质易患多种病[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3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王琦;东南西北中 体制有异同[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冯磊;中医体质学已成为一门新学科[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朱晓京 胡晓震;惊蛰时节不同体质者的养生之道[N];沈阳日报;2010年
6 彭龙虹;八种体质从何辨别(八)[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7 ;王琦治便秘细辨其人体质[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8 许沁邋印超慧;专家研究称冬令进补可抵抗儿童“冬病”[N];大众科技报;2007年
9 宋沐洋;辨体质 择饮食(下)[N];健康报;2007年
10 田雅婷;疾病未到 预防先行[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芳;药膳应用现状及痰湿体质的药膳组方与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2 朱星;阴虚体质的古代文献整理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董静;痰湿体质基础研究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探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王东坡;痰湿体质及其基因表达特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刘孝忠;台湾都会人群体质分布特点及相互关系与影响因素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胡春雨;体质与情志致病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鲁明源;《内经》体质思想及应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8 高京宏;痰湿体质机制及基因表达谱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丁萌;大学生偏倾体质形态机能特征及气虚体质运动干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宫晴;三阴三阳体质初量表的编制及2型糖尿病三阴三阳体质相关性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晓白;FT3、FT4正常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体质及与相关指标关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刘化平;原发性慢性肾炎患者体质易感性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肖睿雪;支气管哮喘儿童生长发育与体质相关性研究[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胡振龙;健康人不同体质与脉象、脉图参数的相关性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孙瑞茜;少阳体质2型糖尿病患者人格特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6 武彦伶;阳虚、阴虚体质唾液miRNA表达谱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7 郭子嘉;太阴体质与阳明体质2型糖尿病患者证候特点与生存质量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8 朱杰;阳虚体质养生方案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王昊;基于五态人格测验与五五体质检测探讨中医人格与体质关系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10 秦彦;论调理体质在老年病防治中的重要意义[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34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734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