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用药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7 01:19
本文选题:前列腺增生症 + 数据挖掘 ; 参考:《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宝库,蕴含辩证论治各种疾病的理法方药规律,有待于挖掘传承。本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本院一外科(泌尿外科)临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住院期间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于归纳总结出本科中药治疗前列腺增生以及湿热下注、脾肾亏虚、气滞血瘀三种证型的用药特点。结合中医理论及本病临床特点,总结临床上中医在辨证论治本病的潜在遣方用药规律,以期对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药治疗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方法:1.收集本科2015年03月份至2017年02月份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病例资料。2.利用Excel工作表格分别录入患者的年龄、性别、证型、中药处方等信息;根据统计出的中药数据库,分别录入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等药物信息,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块。3.根据临床特点,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筛选及处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方案,建立相应的符合挖掘工具进行统计分析要求的数据模块。4.运用Excel工作表的运算功能进行相应类别的频次统计分析。5.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使用SPSS Statistics20.0中的因子分析及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算法功能对处方的药物配伍组合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频次分析结果(1)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69人,其中35人未使用中药,排除后共纳入134例病例,中药服用率达79.3%;患者均为男性患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61岁至70岁,三种证型所占比例基本相近。(2)共搜集到205张处方,三种证型处方数以湿热下注处方占比最高,三种证型处方张数基本接近,分析总体中药使用特点时可避免偏向其中一种证型。(3)共使用58味中药,其中前10位药分别为牛膝、王不留行、山药、肉苁蓉、山萸肉、白术、陈皮、虎杖、车前子、熟党参。(4)本次研究总体四气以寒、温、平性药味最多,湿热下注型以寒性药出现频次最高;气滞血瘀型及脾肾亏虚型均已温性药最多。(5)整体使用中药五味以甘、苦、辛为主。湿热下注型也以甘味、苦味、辛味最多;气滞血瘀及脾肾亏虚证型也以甘味、苦味、辛味最多。(6)本研究总结整体方药五脏以归肝、脾、肾、肺为药味数最多,六腑以胃经、膀胱经;其中湿热下注型以归肝、脾、肾、肺、胃、膀胱经为多。气滞血瘀及脾肾亏虚脏腑归经同样以上6经为主。(7)总体及三个证型用药均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其中湿热下注型频次以利尿通淋为最高;气滞血瘀型以补虚药频次最高;脾肾亏虚以补虚药频次最高。2.数据挖掘分析结果(1)总体因子分析9个成份:沉香、白芍、冬葵子、石韦、太子参、黄芪、虎杖、桃仁;白芨、三七粉、小蓟、小茴香、醋延胡索、桃仁、牛膝、王不留行;车前子、,
本文编号:1761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76143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