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推拿治疗痰浊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
本文选题:腹部推拿 + 传统推拿 ;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年08期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推拿治疗痰浊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入组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腹部推拿组(试验组)和传统推拿组(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等量表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进行评价。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经检验证明组间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ESCV积分均治疗前有所升高,且腹部推拿组升高明显,两组间比较P0.05。VAS及NDI积分治疗后两组均下降,且腹部推拿组下降明显,积分进行组间比较P0.05。腹部推拿组愈显率27.5%,有效率97.5%,传统推拿组愈显率7.5%,有效率67.5%。结论:腹部推拿可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且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推拿,但仍需进行大样本量试验,并进行后期随访,以进一步明确治疗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bdominal massage on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phlegm turbid blocking collaterals type.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vertebral 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bdominal massage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raditional massage group (control group, 40 cases in each group). Symptom and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 (ESCV),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cervical spine dysfunction index (NDI)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symptom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sex, age, course of disease were proved to b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the ESCV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increased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abdominal massage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P0.05.VAS and ND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The abdominal massage group decreased obviously, and the scor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groups (P 0.05). The more obvious rate of abdominal massage group was 27.5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7.5.The traditional massage group showed more obvious rate of 7.5. the effective rate was 67.5. Conclusion: abdominal massage can effectively treat cervical spondylopathy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at of traditional massage, but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carry out large sample test and follow up later in order to further confirm the therapeutic effect.
【作者单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拿手法生物效应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73793,81403493,81373762) 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20120210,20130209)
【分类号】:R2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红根;手法加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 臧广义,何岩,赵树成;推拿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6例[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0年03期
3 高翔,袁有凤,徐永先;手法结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00年05期
4 姚乃捷;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现代康复;2000年14期
5 高翔,沈明虎,徐永先,袁有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6例[J];中国疗养医学;2000年02期
6 寿可可;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02期
7 贺铁豪;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近况[J];山东中医杂志;2001年09期
8 邓志国;瞬息端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32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3期
9 李彪;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推拿治疗初探[J];按摩与导引;2001年04期
10 侯勇,黄丹奇;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药内治概况[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福平;庄礼兴;杨顺益;李万瑶;;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药研究概况[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针灸临床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苏程果;周友龙;;推拿结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陆海娟;金惠明;沈明花;姚青;高峰;;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护理体会[A];2011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章家福;胡蔚琼;;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6例疗效观察[A];第四届全国推拿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1995年
5 钱加华;;针刀配合活血化瘀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A];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霆;施杞;;椎动脉型颈椎病当从脉痹论治试论施杞教授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高立宽;;牵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08例的临床观察[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8 黄宗菊;黄明江;;针灸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A];二○○九年重庆市针灸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韦祁山;;地坛牌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4例观察[A];心脑病药物临床评价专家谈[C];1998年
10 刘晓安;丁昀;;针刀配合短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微创针刀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西中医学院 裴晋云 冯文全;椎动脉型颈椎病验案[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2 王海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用药膳[N];健康时报;2007年
3 冯大夫;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特点及治疗建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4 佘嘉奕;针罐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辽宁省凌源市中医院主治医师 严寒冰;颈复康颗粒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N];健康报;2012年
6 王振岭 周文平 范俊利;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药可治[N];健康报;2005年
7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红星邋刘悦平;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正骨推拿配合止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压灸百会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理想[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加味葛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延华;针刺结合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王少松;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及其与血清内皮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3 黄云台;椎动脉型颈椎病量表的建立与临床观察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陈泽涛;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5 钟志年;超声引导下针刀触激星状神经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严培军;椎晕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滞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张坚恒;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陈孟成;温针百会穴配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姜劲挺;宋贵杰教授学术经验总结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10 陈立;卧位理筋拔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韶光;通络定眩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曾颖娴;手法结合微电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邱友利;针刀两种不同术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李敏;针刀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兔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张志勇;颈肩头面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6 柴居堂;中医三位一体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7 李言杰;颤压“颈三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8 陈思华;内热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陈号;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李志贵;通督正脊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验总结[D];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5年
,本文编号:1785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78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