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补土”针灸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软瘫期患者的影响研究
本文选题:扶正补土 + 软瘫 ; 参考:《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扶正补土”针灸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软瘫期患者的影响研究,为缺血性脑卒中后软瘫患者的治疗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后软瘫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扶正补土”针灸法治疗,疗程为2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对患者进行Brunnstrom六阶段分级、改良Fugl-Meyer肢体运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并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偏瘫Brunnstrom六阶段分级、改良Fugl-Meyer:量表上下肢运动评分及总运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在治疗后均有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的偏瘫上下肢软瘫期持续时间、Brunnstrom六阶段分级、改良Fugl-Meyer量表上下肢运动评分及总运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本文通过对治疗前后上下肢Brunnstrom六阶段分级、改良Fugl-Meyer量表上下肢运动评分及总运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证明“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康复训练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软瘫状态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且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2)“扶正补土”针灸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肌力、缩短肌张力恢复时间、促进共同运动并诱导分离运动的尽早出现。(3)“扶正补土”针灸法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软瘫期患者安全、有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Fuzheng Butuo"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ethod on patients with post-ischemic cerebral apoplexy and to explore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scheme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palsy after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11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palsy after ischemic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5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55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2 weeks. Before and 2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ix stages of Brunnstrom, modified Fugl-Meyer limb motor score, modified Barthel index, and analyzed by SPSS20.0 software. Results (1) the Brunnstrom grade of hemiplegia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motor score of lower extremity and the total motor score on the modified Fugl-Meyer scale, the score of the modified Barthel index were all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fter the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duration of hemiplegia in 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 was divided into six stages: Brunnstrom grade, lower limb motor score and total motor score on the modified Fugl-Meyer scale, and the improved Barthel index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1) in this paper, the Brunnstrom score of upper and lower limbs, the motor score of lower extremity and total motor score of modified Fugl-Meyer scale, and the score of modified Barthel index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t is proved that "Fuzheng Butu"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has a better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paralysis after ischemic stroke, and the effect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pur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2) "Fuzheng Butu"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etho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muscle strength of the patients. Th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ethod of "Fuzheng Butu" has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It is safe and effective to treat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palsy after ischemic stroke.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绍则,陆健,卢永彪;缺血性脑卒中302例分析[J];现代康复;2000年13期
2 宋彩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1年03期
3 王玉玲;老年人饮食、生活习惯与缺血性脑卒中[J];医学综述;2001年04期
4 谭清华,赵忠新,邵福源,李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和激活诱导分子的表达[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年01期
5 王凤芹,刘翠梅;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个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2年07期
6 王德仙;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指导[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3期
7 罗春华,李国静,赵武,陈华蓉;1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和血糖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003年04期
8 陈义禄;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35例诊治体会[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3年04期
9 陈小转,陈志祥;30例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液流变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年03期
10 郭罗勇,钟红跃;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健蓉;许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规律临床研究及对策[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肖艳;张晓莺;何瑛;李燕云;徐隽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孟昭义;李琳;张国斌;;缺血性脑卒中病理[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申素玲;;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再复发的影响[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沈介明;熊立凡;;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袁荣峰;谢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李泽军;褚泰伟;刘新起;王祥云;;缺血性脑卒中示踪剂的设计、合成、与药理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子莲;;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再复发的影响[A];全国第11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白亮;;基层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和康复中存在的问题[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石娟;孔德磊;马跃文;王玮;;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新;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丁香;缺血性脑卒中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益[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葛宗渔 整理;远离缺血性脑卒中要把“坏胆固醇”控制好[N];光明日报;2014年
4 卫讯;未来三年我国将完成100万人脑卒中筛查[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杨声瑞 赵强;缺血性脑卒中病因有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附二医脑科康复中心 王小同;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N];温州日报;2005年
7 杨声瑞;赵强;预警脑卒中发生研究有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王文郁;缺血性脑卒中要对症治疗[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9 付东红;血压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蓝天;脑卒中不等于脑出血[N];民族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平;缺血性脑卒中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童叶青;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炎症因子及候选基因多态性与环境暴露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毛蕾蕾;调节性T细胞输注移植对缺血性脑卒中tPA溶栓后出血转换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14年
4 彭洁;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及预后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张振昶;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易感基因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韩新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athepsin S/Cystatin C水平与动脉斑块性质及短期预后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7 张顺;磁共振非高斯分布扩散峰度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8 黄明;CXCL12/CXCR4拮抗剂AMD3100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柏盈盈;内皮祖细胞和p38 MAPK抑制剂联合治疗糖尿病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影像学评价[D];东南大学;2015年
10 金鑫;胆碱对缺血性脑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药理学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新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2 马亚新;Lokomat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廖少钦;电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恢复的DTI评价[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刘丽娟;多模式MRI指导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珊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疲劳发生风险及患病结局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6 李光华;血清Nexilin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7 赵曦;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火热证与血小板参数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孟悦;针刺经筋结点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下肢功能疗效的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陈静非;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复发因素及预后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10 郑晓霞;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研究时间医学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33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833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