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本文选题:卒中 + 穴位疗法 ; 参考:《中国全科医学》2017年18期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按摩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综合康复护理,包括直接训练、间接训练、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90 d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同时,按摩组在此基础上选取翳风、廉泉、天突、太溪穴进行按摩,每日早晚各1次,90 d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显效13例(21.7%)、有效29例(48.3%)、无效18例(30.0%);按摩组显效41例(68.3%)、有效14例(23.3%)、无效5例(8.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069,P0.05)。对照组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发生率高于按摩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穴位按摩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并降低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发生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oint massage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massage group (n = 60) and control group (n = 60) by drawing lots.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and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cluding direct training, indirect train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for 90 days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three consecutive courses of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massage group selected Yifeng, Lianquan, Tianzhu and Taixi acupoints for massage, 90 days each day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3 consecutive courses of treatment. 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13 cases with remarkable effect, 29 cases with effective 48.3% and 18 cases with no effect, while in the massage group, there were 41 cases with significant effect (68.3%), 14 cases with effective control, and 5 cases with no effec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incidence of malnutrition and electrolyte disturbanc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assage group (P 0.05). Conclusion Acupoint massage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swallowing functio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alnutrition and electrolyte disturbance.
【作者单位】: 上海市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上海市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政;上海市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上海市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
【基金】:上海市黄浦区科技项目(HKW201552)
【分类号】:R24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颉全太;;葛丹地红汤为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28例[J];兰州医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2 汤宗明;自拟天麻中风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年预后的随访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3 彭寿柏;;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118例报告[J];中医临床与保健;1991年04期
4 杨光福;任雪梅;冯鑫利;;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中西医结合个体化分期分型辨证治疗[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年01期
5 仲爱芹;徐士欣;张军平;李伟;;论虚气留滞与缺血性脑卒中[J];新中医;2011年09期
6 马月;王保国;曹奕;;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新生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年04期
7 刘光亭;补肾益脑通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226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年06期
8 祝美珍;肖艳芬;胡跃强;;“复流”与“脑保护”结合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思路[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11期
9 徐龙云;;辨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2例疗效分析[J];吉林中医药;1986年01期
10 陈飞;曹奕;;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陆征宇;赵虹;张红玉;;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二次神志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唐巍;王键;胡建鹏;;中医药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策略和设想[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学首届学术会议、福建省针灸学会康复医学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唐巍;;从中医脑髓理论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内源性神经功能修复[A];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支英豪;胡万华;陈凌;;高血压病中医干预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之江中医药论坛”暨2012年学术年会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章秋;脑卒中别错过抢救良机[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邵卫;缺血性脑卒中痰瘀阻络证和肝风上扰证的生物学基础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德标;“扶正补土”针灸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平衡功能的影响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廖少钦;电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恢复的DTI评价[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柳晨露;步长脑心通治疗社区血瘀质型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周荣;天王补心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阴虚火旺型)的临床疗效评价[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吴尧;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赵曦;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火热证与血小板参数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孟悦;针刺经筋结点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下肢功能疗效的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高政涛;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及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关性研究[D];陕西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张瞿强;温针灸百会穴为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MCI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苏金彩;“扶正补土”针灸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软瘫期患者的影响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35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835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