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火针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3 02:27
本文选题:毫火针 + Bobath疗法 ; 参考:《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是中风病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把针刺和现代康复技术具体规范到毫火针疗法和Bobath疗法,拟通过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比观察毫火针结合Bobath疗法和单纯Bobath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障碍、躯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作用及影响。试图探索一种临床疗效更佳、可操作性更强、价格更优廉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优化康复治疗方案,并为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依据,进一步提高临床总体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病痛和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方法,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先后选取8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毫火针结合Bobath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Bobath疗法。两组患者每天进行1次治疗(周日除外),每2周为1疗程,前后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①肌张力障碍: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MAS);②躯体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MBI)。观察患者肌张力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障碍改善程度,综合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病例80例。在整个试验和治疗过程中共脱落3人。治疗组脱落2人,对照组脱落1人。(1)基线比较:①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进行比较,经过卡方检验,χ2=0.1225,P=0.72630.05,提示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和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的年龄组成进行比较,经t检验,t=0.2310,P=0.81800.05,提示两组患者年龄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两组患者的病程和治疗前MAS评级、FMA评分、MBI评分进行对比,采用统计学检验,P值均0.05,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基线比较差异较小,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疗效比较:①总有效率:以患者FMA评分为标准,治疗组8人显效,17人有效,8人进步,5人无效,总有效率86.84%;对照组5人显效,9人有效,18人进步,7人无效,总有效率82.05%。经秩和检验u=-2.1095,P=0.0349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各自比较治疗前后MAS评级、FMA评分、MBI的评分,采用统计学检验,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两组患者治疗后MAS评级、FMA评分、MBI评分和提高值进行对比,采用统计学检验,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毫火针结合Bobath疗法和单纯Bobath疗法均能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瘫痪肢体的痉挛程度,提高躯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毫火针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疗效优于单纯Bobath疗法,总有效率高于单纯Bobath疗法,能更好地缓解患者肢体痉挛,提高躯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毫火针结合Bobath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综合疗法,可优化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康复治疗方案。
[Abstract]:Objective :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odern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 on stroke 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after stroke ,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 ( 1 ) Baseline comparison : 鈶,
本文编号:1836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83657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