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泄浊法治疗痛风性肾病临床及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5 05:07
本文选题:痛风性肾病 + 清热泄浊方 ; 参考:《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研究从临床和实验两方面,观察清热泄浊方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客观的理论依据。一、临床研究目的:观察清热泄浊方对痛风性肾病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入50例符合痛风性肾病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清热泄浊方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别嘌呤醇+小苏打治疗,清热泄浊方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泄浊方治疗,疗程均为4个周。结果:1.清热泄浊方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清热泄浊方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优于对照组(p0.05)。2.清热泄浊方组治疗前后证侯评分比较,治疗后获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证侯评分稍有改善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清热泄浊方组治疗后证候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3.清热泄浊方组的尿蛋白定量、血尿酸(UA)、肌酐(Scr)、尿素(BUN)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的Scr、BUN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4.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副反应。二、实验研究目的:研究清热泄浊方对痛风性肾病大鼠UA、Scr、BUN及肾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COX-2)的影响,并观察其对大鼠肾脏病理的影响,从而探讨其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别嘌呤醇组,除正常组外,余四组均用酵母膏和氧嗪酸钾(OXO)合用造模,造模成功后活体心脏取血检测UA、Scr、BUN。干预过程:正常组、模型组以生理盐水3ml灌胃,别嘌呤醇组以别嘌呤醇0.01g/(kg.d)3ml灌胃,中药组以清热泄浊方3ml灌胃。干预2周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UA、Scr、BUN,取大鼠肾脏,进行肾脏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b FGF和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各组UA明显升高(p0.01)。14天后,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UA仍升高明显(p0.01)。与14天后的模型组相比,经过干预的两组UA均明显降低(p0.01)。2.除正常组外,经过造模的各组Scr及BUN的值均明显升高(p0.01)。药物干预14天后,模型组的Scr及BUN值仍要明显的高于正常组(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的Scr及BUN值均较14天后的模型组降低,但中药组BUN的降低较西药组更为明显(p0.05)。3.病理切片:造模各组出现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周围有尿酸盐晶体沉积,并可观察到肾小管间质有炎症细胞浸润。清热泄浊方组及别嘌呤醇组的肾小管扩张较模型组减轻。并且两组尿酸盐晶体沉积以及炎症细胞的浸润数量都较模型组减少。4.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b FGF、COX-2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两个治疗组的b FGF及COX-2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且中药组降低更为明显。三、结论1.清热泄浊方组可明显改善痛风性肾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其24h尿蛋白定量、UA、Scr、BUN,并且无明显副作用。2.清热泄浊方可降低大鼠UA、Scr、BUN水平,改善其肾脏病理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肾脏内b FGF、COX-2的表达有关。
[Abstrac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 %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5 % in the control group . Results : 1 .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expression of BFGF and COX - 2 in the renal tissue of rats ( P < 0.01 ) .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R27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同广;郑宝林;李婷;刘奔流;余俊文;;健脾补肾泄浊方药联合灌肠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年12期
2 周娲;涂卫平;杨丽萍;秦晓华;傅缨;卢玲;房向东;;大黄对非尿毒症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5期
3 孙红;王少明;庄捷;黄旭慧;姚锦州;;土茯苓等中药抑制URAT1表达及降尿酸作用筛选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年04期
4 郭淑云;张薇;张琰;刘梅;刘玲娜;杜小燕;;土茯苓对高尿酸症小鼠肾损伤的防治作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23期
5 尹振祥;郭立中;金妙文;;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25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1年09期
6 赵荣;;健脾益肾泄浊化瘀法联合百令胶囊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年22期
7 杨俊;;清热化湿通络法治疗痛风性肾病35例[J];光明中医;2010年11期
8 高曼琳;朱为爱;;“益肾清利和络方”治疗原发性痛风性肾病32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0年08期
9 沙富兴;;益肾泄浊汤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0年04期
10 郑宝林;余俊文;张小娟;杨同广;杨剑;刘奔流;李婷;梁一鸣;;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38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0年07期
,本文编号:1846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84632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