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关于仲景脉学的几点问题商榷

发布时间:2018-05-08 07:25

  本文选题:仲景脉学 + 《伤寒论》 ; 参考:《环球中医药》2017年01期


【摘要】:本文结合《黄帝内经》《脉经》等经典著作还原《伤寒杂病论》中相关脉学内容的本来面目,从思维方法和临证实践两个方面,对仲景脉学容易曲解的某些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仲景诊脉方式:寸口诊法为主,遍身诊法为辅;(2)仲景寸口三部脉与人体对应关系:寸口三部脉与人体三焦部位对应,即仲景把寸口脉分为"寸口、关上、尺中",寸关尺三部分别相应人体上中下三焦;(3)仲景阳脉、阴脉的含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脉象阴阳:阳脉多提示脉位趋于表浅、脉力强、脉势滑利、脉率快的脉象;阴脉多指示脉位趋于深下、脉力弱、脉势涩滞、脉率慢的脉象。另一方面是部位阴阳:寸关为阳,尺脉为阴。本文系统地总结了仲景的脉学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化对仲景脉学理论的认识,从而指导临床应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classic works such as Huangdi Neijing and Mai Jing to restore the true features of the related veinology in the Theory of Typhoid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proves some problems easily misinterpreted in Zhongjing pulsology from two aspects of thinking method and clinical practice.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Zhongjing's mode of diagnosis: the method of cun mouth diagnosis is the main method, and the method of all-body diagnosis is auxiliary.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veins of Zhongjing's mouth and the human body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human body; that is, Zhongjing divides the cukou vein into "cukou, close, close". The meaning of Yin vein includes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 one is the pulse of Yin and Yang, the other is that the pulse tends to be superficial, the pulse force is strong, the pulse potential is slippery, and the pulse rate is fast; Yin pulse indicates that the pulse position tends to be deep, the pulse force is weak, the pulse potential is astringent and the pulse rate is slow. On the other hand, the position of Yin and Yang: cun Guan Yang, ulnar vein for Yin. This paper summarizes Zhongjing's theory of pulsology systematically, which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Zhongjing's theory of pulse science and guiding clinical applic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综合超声科;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方剂教研室;
【分类号】:R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宁;李时珍对脉学的贡献[J];北京中医;2000年06期

2 马科,刘云,江启中;俯瞰现代脉学[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年10期

3 张志枫;中医脉学“源”与“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年09期

4 朱建平;读李建民《死生之域——周秦汉脉学之源流》[J];中华医史杂志;2003年01期

5 亓超;苗磊;;中医脉学现代研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1期

6 吴慧慧;齐向华;;齐向华“系统辨证脉学”学术思想浅析[J];江苏中医药;2013年10期

7 何爱华;;再谈关于“脉学研究”的问题[J];云南医学杂志;1959年04期

8 吕光荣;脉学新义——脉学在心病诊断中的应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78年01期

9 余瀛鳌;;清代脉学著作简介[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79年03期

10 黄明贵;;试论李时珍的脉学成就[J];湖北中医杂志;198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黄苏萍;;台湾脉学图形化的研究[A];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集上册(1988~1994)[C];2007年

2 肖林榕;张树钦;;台湾汪叔游教授等对脉学的现代研究[A];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集上册(1988~1994)[C];2007年

3 桑素珍;金伟;;金氏脉学三定诊断浅析[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金伟;;模糊数学在金氏脉学中的应用[A];全国第十三届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闪增郁;陈燕萍;;发展中医睡眠实验脉学 提高中医辨证诊疗水平[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寿小云;;中华脉学诊病原理及临床应用[A];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路瑜;;张西俭脉学思路及临床运用[A];巴渝国医传承——重庆市第四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文集[C];2012年

8 王振国;杜鹃;张效霞;;齐派医学与脉学流派[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成卫;王庆国;;论汉末经脉学为仲景用桂枝汤的理论基础[A];仲景医学求真(续二)——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石红华 书评人;脉学整理 一脉相传[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海霞;齐向华:重构脉学理论体系[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3 周颖;追溯中西脉学历史 探寻中医西传源头[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曹东义;扁鹊文化与扁鹊脉学[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5 韩运琪;脉学散议[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首位盲人博士[N];福建科技报;2000年

7 李士懋 田淑霄;打开脉学迷宫的钥匙—气血[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宁;《黄帝内经》脉学思想及诊脉技术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2 宋景英;隋唐时期脉学成就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3 杨f ;从“脉学”看《内经》理论的实践基础[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杨春平;《黄帝内经》脉学理论研究及对后世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王鹏;基于金氏脉学的脉诊仪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60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860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2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