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体质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选题:生活环境 + 工作环境 ; 参考:《广东医学》2017年11期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阳虚质人群的生活、工作环境特征,为阳虚体质的调理和养生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对健康调养咨询门诊就诊及体检中心体检的1 121例患者进行生活、工作环境及中医体质类型的调查,分析生活、工作环境和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关系,初步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并进一步采用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可能影响阳虚体质的因素。结果共收集有效病例1 121例,其中阳虚质337例(30.06%),非阳虚质784例(69.94%),经初步筛选发现可能会对阳虚体质产生影响的指标有生活环境少见阳光、生活环境较拥挤、夏天家里空调温度、是否经常处于空调风扇或穿堂风直吹的环境中、夏天平均在空调环境中的时间、冬天是否常在暖气环境中、是否经常日光浴、空调温度过低是否适时添衣、学习或工作环境空调温度。将这9个指标代入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可能会对阳虚体质产生影响的因素有生活环境少见阳光、生活环境较拥挤、夏天家里空调温度、冬天是否常在暖气环境中、空调温度过低是否适时添衣,其OR值分别为1.56、0.52、1.78、1.59、2.18。结论生活、工作环境可能会对阳虚体质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规避影响阳虚体质生活及工作的环境因素,可能会有助于调整或改善阳虚体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of Yang deficiency people,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gulation and health maintenance of yang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 121 cases of health care consultation clinic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 were investigated for life,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TCM physique typ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TCM physique type was analyzed. The indexe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ere preliminarily screened, and the factors that might influence the constitution of Yang deficiency were screened by non-conditional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A total of 1 121 effective cases were collected, of which 337 cases were positive for yang deficiency, 30.06 for Yang deficiency, and 784 for non-yang deficiency. After preliminary screening, it was found that the living environment was rar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was crowded, and the air conditioning temperature in summer was higher. Whether it is often in an air-conditioned fan or a draught directly blowing environment, the average time spent in the air conditioning environment in summer, whether it is often in a warm air environment in winter, whether it is often sunbathing, and whether the temperature of the air conditioner is too low to add clothes at the right time. Study or work environment air conditioning temperature. By substituting these nine indexes into the unconditioned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e find that the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Yang deficiency are the rare sunshine in living environment, the crowded living environment, the air conditioning temperature at home in summer, and whether or not it is often in the warm air environment in winter. If the temperature of air conditioning is too low or not, the OR value is 1.56g / 0.52 / 1.78g / 1.59 / 2.18respectively. Conclusion living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may have a certain influence on Yang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and it may be helpful to adjust or improve Yang deficiency physique by circumventing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affect Yang deficiency physique life and work.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治未病中心;
【基金】: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联合科研专项(编号:2011B032200017)
【分类号】:R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正洪;杨桂芳;扈海波;;气候变化背景下温度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4年10期
2 戴琨;;中学教室拥挤压力源的环境心理学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3年02期
3 郑山;王敏珍;史莹莹;王式功;;低温寒潮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进展[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白博;徐莉;;日光浴疗法的应用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1年01期
5 刘玉林;低温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邵同先,张苏亚,康健,赵立法,张鑫;低温环境对家兔血清蛋白、血糖和钙含量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2年05期
7 刘学兰;;拥挤的心理危害[J];环境;1999年06期
8 孙翊道;裴晓红;林珍;;低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J];医学研究通讯;1998年08期
9 王艳萍;朱宪义;黄梅;;气象因素对人体支气管炎发病影响的探讨[J];辽宁气象;199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子怡;李海;陈欣燕;范宇鹏;谭健成;张嘉文;林晓冰;林[?钊;;阳虚体质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7年11期
2 洪环宇;徐莉;;自然医疗保健作用在健康维护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7年05期
3 胡海德;赵岩;秦迪;全震;;寒地城市浅层地下公共空间的科学开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年28期
4 施兆鸿;谢明媚;彭士明;张晨捷;高权新;;温度胁迫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16年05期
5 张茜;张艳青;马娟;王淑田;;2015年淄博市临淄区中小学校环境卫生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6年08期
6 廖志敏;;气候变化背景下疾病气候风险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年01期
7 陈q;李佳佳;孙竞航;祁新华;;福州市公共纳凉点满意度调查[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5年06期
8 刘杰;代新年;;青岛海滨自然疗养因子在运动系统疾病康复中的优势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5年07期
9 吴改红;吴雄英;丁雪梅;刘淑强;;低温防护服的设计与评价[J];上海纺织科技;2015年04期
10 罗焕金;马文军;曾四清;严维娜;;低温寒潮对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婵新;王大成;;心脑血管病和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概况[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09期
2 李献云;费立鹏;张亚利;牛雅娟;童永胜;杨少杰;;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的修订和信效度[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年10期
3 郑山;王敏珍;史莹莹;王式功;;低温寒潮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进展[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张书余;王宝鉴;谢静芳;秦元明;;吉林省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和预报研究[J];气象;2010年09期
5 王耀晟;洪葵;程晓曙;;低温刺激加重心肌病变的机制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10年03期
6 吴艳;戴晓阳;温忠麟;崔汉卿;;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7 周家斌;徐永福;王喜全;李鸿洲;任丽新;蔡则怡;王庚辰;孔琴心;朱瑛;;关于气象与人体健康研究的几个问题[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0年01期
8 蓝天;王养民;陈烨;高国辉;常德辉;孙孝悌;乔够梅;张淑萍;;慢性前列腺炎相关危险因素的多中心联合调查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9 范丽娟;;浅谈日光浴对人体健康的作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年24期
10 张姝丽;孙培源;张德山;蒲永兰;韦懿云;赵娜;宛公展;;北京地区细菌性痢疾医疗气象预报模式及流行风险水平评估[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有害工作环境诱发“职业癌症”[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刘继英 ,丁蕊;怎样使用委任权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年02期
3 李群辉 ,李淑玲;工作环境对健康的影响[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年04期
4 杜国琴;;护士长如何协调各方面关系 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J];中国护理管理;2006年01期
5 王霞;陶新陆;肖美莲;;护士工作环境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年01期
6 ;创建便于改变生活方式的工作环境开创疾病预防新契机[J];河南医学研究;2009年03期
7 张清俊;杨昌林;辛益妹;罗丽华;肖爱珍;;雷达兵自觉症状和工作环境状况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8 葛津津;陆佳韵;杨阳;刘薇群;;护理工作环境与护士留职意愿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年06期
9 陈竞萌;尤黎明;郑晶;刘可;;护理工作环境的内涵及构成要素[J];中国护理管理;2012年08期
10 何小兰;于卫华;;护士核心能力、工作满意度、工作环境相关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陆金星;;构建支持性护理工作环境的进展与启示[A];全国口腔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武欣;吴志明;;工作环境的激励作用:知识型员工中的初步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凯宏;王述洋;;工作环境及心理因素健康与企业发展的关系[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何秀凤;;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策略思考[A];医改新政下护理改革之路系列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王文;;对提高煤炭企业职工凝聚力的几点看法[A];贵州煤炭经济《2007年论文选编》[C];2007年
6 余厚军;;飞利浦DR系统工作环境与维护保养[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一飞;;对医务人员工作环境的监测[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张明媛;;女性养生[A];弘扬中华养生文化 共享健康新生活——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毅;;复杂工作环境系统中员工绩效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阳市政协委员 田凤霞;给导盲犬正常的工作环境[N];友报;2011年
2 伍德才;让工作环境更加人性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3 记者孟令晶;营造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N];秦皇岛日报;2010年
4 康定县委党校 董晓萍;对建设基层和谐工作环境的思考[N];甘孜日报(汉文);2007年
5 吴玲;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是福利[N];经理日报;2007年
6 封辛生;浅谈 “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N];建筑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王艳敏;艺术氛围与工作环境并驾齐驱[N];中国黄金报;2007年
8 记者 沈兴国;舒心的工作环境员工外商都满意[N];绍兴日报;2012年
9 本报通讯员 路成林;创造和谐工作环境[N];中国远洋报;2004年
10 ;工作环境与效率[N];中国环境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姜梦一;工作环境与主观幸福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2 林风宁;孕前及孕期环境因素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的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16年
3 谢小鸽;护理工作环境量表的初步编制[D];浙江大学;2010年
4 赵娟;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工作环境的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5 张绍果;山西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工作环境满意度的调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6 贺美;护士长工作环境量表的编译评价及实证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7 杨清;不同等级医院临床护士工作环境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3年
8 王霞;长沙市护士职业倦怠与护士工作环境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李敏敏;ICU护士护理工作环境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王晓莹;吉林市临床护士护理工作环境满意度、组织承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46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946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