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医通》郁证探析
本文选题:张氏医通 + 张璐 ; 参考:《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目的]总结《张氏医通》中论治郁证之经验,以求诊治本类疾病时取得更好效果。[方法]通过对《张氏医通》"诸气门"中郁证相关论述的评析及郁证医案的赏析,提炼出张氏对郁证的认识理解及证治经验。[结果]张氏对于郁证的认识,从病因、症状到证治等都有较深刻的理解,并对郁证的传变和治法作了重要发挥,强调证分虚实,郁不例外,治疗郁证讲究或通或通补兼施;且十分重视脉诊,详细论述郁证常见脉象,将脉诊作为审查病机,拟定治法,选方用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结论]《张氏医通》中论治郁证的相关经验,值得借鉴应用于郁证类病症的临床诊治,对于指导后世医家对该证的诊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treating depression in Zhang Shi Yitong so as to obtain better result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kind of diseases. [method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exposition of depression syndrome and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medical cases of depression syndrome in Zhang Shi Yitong, the author abstracted Zhang's understanding of depression syndrome and his experience of syndrome treatment. [results] Zhang ha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depression syndrome from etiology, symptoms to syndrome treatment, and made an important play on the spread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syndrome, emphasizing the deficiency and reality of syndrome, depression is no exceptio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s fastidious or combined therapy; And pay much attention to pulse diagnosis, discuss the common pulse phenomenon of depression syndrome in detail, take pulse diagnosis a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examining pathogenesis, formulating treatment method, choosing prescription and medication, and judging prognosis. [conclusion] the relevant experience of treating depression syndrome in Zhang Shi Yitong is worthy of being used for reference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syndrome, and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guid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syndrome by future physicians.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
【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课题(2016ZA013)~~
【分类号】:R249;R27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建成;郁证诊治浅议[J];光明中医;1999年04期
2 黄旺惠,黄益汉;祛郁汤治疗郁证6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09期
3 殷学超;三消法在郁证治疗中的运用[J];国医论坛;2002年03期
4 吴娅娜;郁证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年03期
5 闫悦玲;浅谈郁证之调治[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陈世宏;治疗郁证常用对药举隅[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年04期
7 李睿;;郁证概述[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8 杨盛名;;中医郁证的发展浅议[J];中医杂志;2007年09期
9 李莉;杨西国;;郁证中医辨证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S1期
10 李淑琴;;和胆法治疗郁证11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瑞红;王世成;黄传惠;;郁证与心悸的关系探索[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朱英杰;;散郁丸治疗郁证12例[A];2005全国民族民间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金贵;;从“郁证”谈“中药活性防癌疫苗”的研究[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杨春霞;李涛;;古今郁证辨异[A];全国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5年
5 王欣;;浅谈健脾温阳法在郁证治疗中的应用[A];2012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神经病学专家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麦润汝;欧碧阳;曾亮;;浅谈温潜法治疗郁证的体会[A];中医神志病重点专科建设与发展、临床诊疗标准化及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专家讲课和论文汇编[C];2012年
7 李健;赵志付;;刚柔辨证治疗郁证四法[A];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专辑[C];2013年
8 杨援朝;;妇科郁证临床用药体会[A];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程晓丽;陈霞;;中风后郁证病机浅析[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杨衍涛;;郁证治验一得[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吉林省吉林市 杨相国;“看叶落泪”,悲秋郁证的中医见解[N];上海中医药报;2012年
2 华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因素——郁证[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3 子云;抑郁证的中医辨治[N];民族医药报;2004年
4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卓思源 凡巧云 指导老师 徐经世;从郁论治的临床启示[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毛进军;经方活用解郁证[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仕健;胡国俊教授诊治郁证学术思想与经验总结及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丝;李德新教授运用“调脾胃安五脏”理论治疗郁证的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杨盛名;中医郁证文献探要[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3 温祥彬;郁证(情志疾病)文献研究评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佟旭光;明清医家郁证方药使用规律探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游本铿;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郁证的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姜会来;黎凯教授针药并举治疗郁证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王娇;李敬林教授治疗郁证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刘晨;郁证从肺论治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王东升;王健教授从气郁论治郁证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高荣瑞;马智教授治疗郁证经验总结及用药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51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95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