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基于术数阴阳及气论阴阳探讨阴升阳降的科学性

发布时间:2018-06-06 10:20

  本文选题:阴升阳降 + 术数 ; 参考:《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年06期


【摘要】:阴阳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最核心的概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因天人相应,所以人体内的清阳之气轻升而在上,浊阴之气重降而在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这些理论告诉我们:阳主升发而在上,阴主沉降而在下,这是阴阳的本性。然而,在现实中却存在着和"阳主升,阴主降"相反的现象和生理活动,如,云雨的形成、气候的更迭、水火的既济、气血互化、肝升肺降、脾升胃降、心肾相交、中医药治则治法、中医药升降配伍等。笔者通过认真深入的研究后认为,阴升阳降也是阴阳运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文章通过术数阴阳以及气论阴阳两方面阐释阴升阳降理论的科学性,以期为学术及临床上对阴阳理论的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Abstract]:Yin and Yang are the core concepts i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in and Yang should be like the Great Theory." the words: "Jiyang is heaven, Yin is earth", "clear yang is heaven, turbid yin is earth"; because of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heaven and man, the Qi of clearing yang in the human body is rising lightly. The Qi of turbid Yin falls down again. "when asked whether Yin and Yang should be like a Great Theory," he said, "clear Yang from upper orifices, turbid yin out of lower orifices; clear Yang from striae, turbid Yin from five reservoirs; clear Yang from solid limbs, and turbid yin into six chambers." These theories tell us: Yang is rising and rising, Yin is sinking, this is the nature of Yin and Yang. However, in reality, there are phenomena and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contrary to "yang main rise, Yin dominant fall", such as the formation of clouds and rain, the change of climate, the combination of water and fire, the exchange of qi and blood, the rise of liver and lung, the decrease of spleen and stomach, and the intersection of heart and kidney. Chinese medicine rules of treatment, Chinese medicine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compatibility, and so o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Yin and Yang are also an important form of Yin-Yang Move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theory of Yin and Yang rising and falling through the two aspects of the technique of yin and yang and the theory of qi,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academic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yin and yang.
【作者单位】: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省高校重大疾病分子医学与中医药防治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河西学院医学院;敦煌医学与转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R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恒喜;用中医阴阳理论指导保健[J];家庭医学;1994年01期

2 孙广仁;阴阳相对待概念之研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1年07期

3 吴昌国;复数在中医阴阳理论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4 张洪钧,彭莉;中医阴阳理论用于基因组研究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04期

5 秦建增,陈宝田;中医阴阳数字模型[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6 马予良;石玉山;;《内经》阴阳辨[J];中医杂志;2005年05期

7 闵晓俊;厉晶萍;陈如泉;宋子良;;浅谈中医阴阳理论认识局限与创新[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年02期

8 马予良;石玉山;;医学阴阳非哲学阴阳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9 方亚利;孙广仁;;《内经》中“阴阳”语义解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刘步平;方春平;黄素芳;;中医阴阳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朱玲;刘承宜;黄平;吴敏;角建瓴;刘颂豪;;中医阴阳的细胞模型及其应用[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陈新宇;陈青扬;;谨熟阴阳,以平为期[A];朱文锋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医诊断师资班3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谢天成;;现代科技成果证明中医阴阳理论的科学性[A];第三届中和亚健康论坛暨2009·亚健康产业展览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丽慧;周国琪;凌耀星;;凌耀星临床运用《内经》阴阳理论经验总结[A];中医理论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楼星法;;治疑难杂症入门[A];2005全国首届壮医药学术会议暨全国民族医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谭大清;;论中医阴阳的科学性[A];2008北京·第二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薛松;;张景岳医易阴阳思想探析[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北京步步先中医医院 马予良 石玉山;阴阳理论不是“对立统一理论”[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2 黎敬波;《内经》阴阳的养生及临床指导意义[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山东中医药大学 皋永利;“阴阳无限分割”≠微观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王金亮;不可曲解阴阳的对立统一[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5 黎敬波;《内经》阴阳理论的属性分类[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北京步步先中医医院 马予良 石玉山;中医学的阴阳不仅是哲学概念[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7 河北医科大学 李炳茂;“阴阳”阻碍中医发展吗?[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张家玮;走近中医话太极[N];健康报;2003年

9 李洪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用热秩序解读人体[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维广;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中医肝阴阳理论及其诊治体系的历史考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赵清霞;“阴阳调护论”改善社区DM患者健康状况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李京玉;论皮肤病阴阳辩证[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吴荣祥;肾精气阴阳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白睿鑫;肺精气阴阳病理体系的构建[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86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986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8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