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路志正医案数据挖掘现代疾病内伤湿浊病机与治法研究
本文选题:路志正 + 医案 ; 参考:《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年09期
【摘要】:文章运用数据挖掘信息技术,对国医大师路志正医案386例1 282诊次数据库,进行内伤湿浊病机与治法分析研究。揭示现代疾病内伤湿浊病机特征,以湿热、湿浊为多,波及三焦,易夹痰、或夹瘀,兼虚以脾虚、气虚为主;梳理18类湿浊治法,以清化湿热、健脾祛湿、芳香化浊等居前位;凝练路志正治疗湿浊病证学术特色,以健脾祛湿为核心,以轻灵活泼、宣肺调气,调畅三焦、和解枢机为要点。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data min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dampness turbidity in 386 cases of Lu Zhizheng medical records. It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ampness and turbidity in modern diseases, such as dampness and heat, dampness and turbid, spreading to three Jiao, easily entrapment of phlegm, or entrapment of blood stasis, and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qi, and combing 18 kinds of methods of treating dampness and turbid, such as clearing dampness and heat, invigorating spleen and dispelling dampness, aromatizing turbid, etc. The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condensed Lu Zhizheng in the treatment of dampness and turbid disease are as follows: invigorating spleen and dispelling dampness as the core, light and lively spirit, promoting lung and regulating qi, regulating unobstructed triJiao and conciliating cardinal.
【作者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自由探索项目(No.ZZ0708082)~~
【分类号】:R2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肖霖;张诗军;;湿浊转运与脏腑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年06期
2 麻金木;从胃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湿浊证34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3 邢佳楠;何学红;;从湿浊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年22期
4 陈肖霖;张诗军;;湿浊转运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年01期
5 周爱珍;盛梅笑;;慢性肾衰竭湿浊病机与治法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6 刘铭山;黎小斌;;李丽芸教授从湿论治湿浊证不孕经验介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张春凤;;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湿浊证60例临床总结[J];吉林中医药;2006年02期
8 蒲晓东;;论湿浊伤阴及其证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9 张兰凤;周文泉;;周文泉湿浊辨证治疗经验[J];中医杂志;2014年09期
10 崔起;何学红;;芳香化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湿浊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庆祥;郑秀丽;;湿浊体质的形成及证治规律探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四川省古蔺县观文镇梅松政诊所 梅松政;从风湿浊瘀论治疹疮[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岩;中医湿浊病因病机理论源流与发展的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关兴楠;补脾肾、泄湿浊、祛瘀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荟萃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李杰一;马进教授从湿浊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黄彩霞;益肾化浊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肾虚湿浊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蒋菲菲;慢性肾功能衰竭湿浊瘀血证与非湿浊瘀血证的对比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邵颖;慢性肾脏病3期中医证候特点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张娟;维持性血液透析对脾肾气虚兼湿浊证尿毒症患者中医证候及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赖彦升;萆藿汤治疗台湾地区湿浊下注ⅢB型CP所致ED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周爱珍;运脾化湿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5期伴代谢性酸中毒湿浊证的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敖日娜;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与湿浊瘀血证患者TGF-β1、HGF表达差异的探讨[D];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2012年
,本文编号:2041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04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