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电针足三里对雷公藤甲素致急性肝损伤大鼠IL-10与TNF-α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7-02 11:56

  本文选题:电针 + 雷公藤 ; 参考:《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雷公藤甲素致急性肝损伤大鼠IL-10与TNF-α的影响及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健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正常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模型组给予雷公藤甲素灌胃5 d,电针组给予同等剂量雷公藤甲素灌胃并给予电针足三里刺激5 d后,检测各组大鼠ALT、AST、TNF-α、IL-10含量。结果:模型组ALT、AST、TNF-α含量高于空白组,IL-10含量低于空白组;电针组IL-10含量高于模型组,TNF-α、ALT、AST含量低于模型组;电针组IL-10、AST含量高于空白组,TNF-α、ALT含量低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足三里能减轻雷公藤甲素所致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抗炎及促炎作用平衡有关。
[Abstract]:Aim: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IL-10 and TNF- 伪 in rats with acute hepatic injury induced by triptolide and its protective effect on liver. Methods 30 healthy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model group and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The model group was given triptolide for 5 days, 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was given the same dose of triptolide and stimulated by electroacupuncture for 5 days. Results: the content of TNF- 伪 in mode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blank group, the content of IL-10 in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model group, and the content of IL-10 in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electroacupuncture in Zusanli can attenuate liver injury induced by triptolide, and its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regulating the balance of anti-inflammatory and pro-inflammatory effects.
【作者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基金】:江苏省中医药局资助项目(LB13049)-基于H2S气体信号分子通路的经皮穴位电刺激抑制雷公藤甲素肝毒性的机制研究
【分类号】:R245.9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明星,董静,杨亚江,杨祥良,徐辉碧;雷公藤甲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03期

2 郑家润;;雷公藤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02期

3 莫玉洁;朱建华;;雷公藤甲素抗雄性生育作用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3年02期

4 贾力;;雷公藤甲素注射液的稳定性试验[J];中国药学杂志;1985年10期

5 郭晓庄;雷公藤研究新进展——全国第二次雷公藤学术研讨会概况报道[J];综合临床医学;1991年05期

6 张亮,张正行,盛龙生,安登魁;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雷公藤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7 李爱群,周蓓,何羿婷;雷公藤甲素透皮吸收特性的初步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2年01期

8 毕秀芹,陶君彦,毕晓黎;雷公藤根皮及地上部分的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04年01期

9 翁小满,Atkinson S,Gorak-Stolinska P,Dockrell H.M;雷公藤免疫调节的体外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4年12期

10 刘劝,王友群;雷公藤甲素的药理作用研究[J];药学进展;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祖山;;雷公藤的研究与临床应用[A];全国有毒中药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学习班讲义[C];2010年

2 田磊磊;谭鹏;李飞;;雷公藤炮制前后雷公藤甲素的含量比较研究[A];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沈思钰;;雷公藤甲素的研究进展[A];2010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崔勇;;雷公藤甲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释放炎症介质的作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5 黄光照;刘良;韦登明;;雷公藤的毒理病理、临床应用的毒副反应及其拮抗药的研究[A];第四次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叶海英;;雷公藤及其制剂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A];第四次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林娜;刘春芳;贾红伟;肖诚;吴皓;;雷公藤甲素对小鼠胶原性关节炎的抑制作用[A];第四次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黄文华;郭宝林;斯金平;阮秀春;余竞光;孙兰;;雷公藤属3种植物不同群体和个体雷公藤甲素含量研究[A];药用植物研究与中药现代化——第四届全国药用植物学与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毕晓黎;周伟雄;黄伟年;杨少强;雷华;倪吉志;;雷公藤根皮及地上部分的研究进展[A];全国中药标准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沈思钰;;雷公藤甲素的研究进展[A];第5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暨男科提高班讲义[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张美容;泰宁发展雷公藤产业助农增收[N];福建日报;2009年

2 周大彬 通讯员  蓝云龙 郎卫红;雷公藤产业化发展“底气”足了[N];丽水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骆志雄;泰宁雷公藤迈入产业化门槛[N];三明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郑玉容;农业对接项目多[N];福建科技报;2006年

5 张美容;泰宁生物制药产业助农增收[N];三明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冯磊;中药研究应为临床提供支撑[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剑;萃取过程强化的基础研究及在雷公藤甲素分离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毅;雷公藤甲素对炎性肠病(克罗恩病)肠黏膜免疫系统IL-6/STAT3信号通路的干预机制[D];南京大学;2011年

3 赵飞;雷公藤甲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曾嵘;慢性肾脏病—肾间质纤维化易感基因的Meta分析及雷公藤甲素的干预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5 杨帆;雷公藤甲素急性肾毒性作用机制及抗氧化剂维生素C对肾脏的保护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聪;雷公藤甲素脂质纳米粒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陈晋广;雷公藤甲素醇质体活性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8 曲亮;基于鞘脂代谢组学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多苷片药效和毒性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9 丁怡;雷公藤甲素抗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张皖东;雷公藤甲素配伍甘草酸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锦彬;SRp20蛋白与雷公藤甲素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相关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童洋飞;雷公藤甲素对心肌细胞周期抑制因子CDKN1a表达及心肌肥大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樊梅;脒修饰的载雷公藤甲素阳离子脂质体的肾小球靶向给药系统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李猛;雷公藤甲素对人乳腺癌干细胞干性的影响与初步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许可嘉;自噬介导的雷公藤甲素肝脏毒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徐慧慧;雷公藤甲素对Tregs-OC共培养体系中OC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周雪;MSCs上清缓解雷公藤甲素损害卵巢颗粒细胞机制的探究[D];南京大学;2014年

8 饶明锦;天然小分子雷公藤甲素抑制Hedgehog信号通路活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9 付阳;膀胱灌注雷公藤甲素对大鼠膀胱癌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焦晓琳;雷公藤甲素诱导K562/G01细胞凋亡的MDM2-P53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90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090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4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