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医家验方脑络欣通改善缺血性中风作用机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本文选题:新安医学 + 王氏内科 ; 参考:《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年05期
【摘要】:始于宋,盛于明清的新安医学,得益于家族世医传承而延绵不绝。歙县王氏内科作为名医世家之一,在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自身学术与临床特色,是新安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安王氏医学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具特色的临证经验,尤其是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文章对中风病气虚血瘀病机理论溯源、益气活血疗法和近年来课题组对益气活血法及其代表方剂脑络欣通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总结和梳理。
[Abstract]:It began in Song Dynasty and flourished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s one of the famous medical families, Wang's internal medicine in Shexian County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formed its own academ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Xin'an medicine. Wang's medicine has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nd unique clinical experienc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especially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with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and combs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apoplexy with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disease theory, Yiqi Huoxue therapy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method and its representative prescription Naoluoxintong in recent years.
【作者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安王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No.国中医药人教函(2012)228号] 安徽省卫计委中医药临床课题(No.2016zy63)~~
【分类号】:R27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光荣,陈正权,杨霞;缺血性中风63例治疗分析[J];四川中医;2002年03期
2 李国庆,王林静,叶健,武继涛,郑绍周;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概况[J];吉林中医药;2002年04期
3 胡梅芳;辨治缺血性中风48例[J];浙江临床医学;2003年11期
4 赵卫;浅谈中医药在诊治缺血性中风中的优势[J];吉林中医药;2003年03期
5 戴嫣;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及研究概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14期
6 张觉人,杨庆堂;缺血性中风中医药实验研究述要[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11期
7 贾满仓,朱薇;通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60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8 张青萍;刘泰;;缺血性中风中药治疗研究述要[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袁威;孙书光;凌云;;68例缺血性中风治护体会[J];国医论坛;2008年03期
10 孙玉清;蹇佳;;自拟安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青萍;刘泰;;缺血性中风中药治疗研究进展[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2 马维斌;王纪彪;;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医方案研究进展[A];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杜元灏;翟娜;;缺血性中风治疗焦点的思考[A];'97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现代研究与未来发展[C];1997年
4 祝美珍;;“治未病”思想对缺血性中风防治的指导与运用[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郭福新;徐瑛;孟炎;孙思明;;从毒论治缺血性中风对黄腻舌苔与颈动肪斑块变化相关分析[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学忠;尹方;苏凯;马界;;缺血性中风防治的切入点[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许康;张苏明;;缺血性中风的证型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冯有丽;李容;邓妍;梁章荣;何明丰;;缺血性中风的发病与死亡时间分析与护理探讨[A];2008年广东省中医热病、急症、中西医结合急救、危重病、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9 梁文慧;;偏瘫复原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60例[A];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胡晓洁;宗寿健;王兴臣;;从“化浊”入手浅述缺血性中风的二级预防[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蔡定芳;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郭会军 武继涛 金 杰;郑绍周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经验[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闫志安;临床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亟待规范[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霖;通阳活血颗粒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证侯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宇文亚;基于虚拟事实因果模型的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医方案疗效评价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3 郑一;脑络舒通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高宗桂;川芎嗪干预大鼠缺血性中风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钟雪玉;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作用机制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盘子健;巨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评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刘振权;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钞建峰;益气活血养阴中药对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王平平;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证候特征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徐亚林;益气活血通络法联合亚低温对大鼠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保护作用[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璐;针刺“v哑五泉”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2 谢佳宏;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系统评价[D];承德医学院;2015年
3 白艳;不同介入时机对针剌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影响的系统评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杨振威;高利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祛瘀化痰通腑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洁丽(KASSYMKYZY ZHANNA);张根明教授防治缺血性中风经验[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许昱玲;温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偏瘫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张邹阳;张明波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赵猛;中药汤剂干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赵丽娜;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李晨晨;健脾益肾通络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98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098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