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王阶教授治疗心房纤颤临床经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02 08:33
【摘要】:背景及目的心房纤颤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律失常疾病,2011年美国房颤患者250万,2012年欧洲房颤患病率为1%~2%,年龄80岁为5%~15%。我国目前的相关调查数据较少,2004年数据显示,房颤总患病率是0.77%,≥80岁人群中高达7.5%,因此,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随之升高。它是中风、血栓栓塞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住院率,并与心血管病死率和全因死亡率密切相关。然而,目前无论是药物、导管消融,还是手术等治疗方法均难以有效的避免它们本身的副反应及房颤的复发问题,尤其对于基础疾病较多,身体耐受力较差的老年人,故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其对表现出心悸的病证有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在现代医学尚未发展至今的时候,它就已经作为重要的诊疗手段,帮助人们克服疾病的困扰,拯救了无数的生命;随着中西医结合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许多中药单体或活性成分,以及某些中成药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也被实验及临床研究所证实,但是复方由于其成分的复杂性和配伍的多变性,使得其相关研究进入盲点。因此,从中医学中探索治疗房颤的方法有源有据,并具有肯定的价值,但遗憾的是目前房颤的治疗仍未达到满意的效果。故对中医药治疗房颤的研究当追本溯源,并结合当下实践,注重对临床经验的归纳与总结。王阶教授从事中医临床31年,尤其注重遵古溯源,善于运用古方辨治房颤,临床取效颇佳。故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等算法,归纳及总结王阶教授治疗房颤的处方用药规律,并以药测证,以证演机,审证求因,推演其对房颤病因病机认识;此外,通过进一步梳理心悸的古代文献,推究导师辨治房颤的理论源流及特点,进而为房颤的认识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和借鉴。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王阶教授门诊心房纤颤患者39人,处方数244首,所有病例均于2015.6-2016.12期间收集,并随访半年,39个患者病例信息完整,辨病辨证及处方用药明确。房颤诊断及分类标准、症状严重程度评价及节律控制疗效评价标准分别参照2014年《AHA/ACC/HRS房颤治疗指南》、2016年改良的EHRA评分、2002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二版)》及1995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此外,根据疾病发作特点和病人基本情况,我们又制定相应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运用以上相应疗效评价标准,我们对患者就诊半年前后的症状改善、心室率及节律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并对以房颤发作时就诊的患者,随访其1剂转复率情况。对病案中的症状体征、中医证候、治则治法及药物名称我们进行了统一规范,再由2名中医专业人员分别将244个单独的病例信息及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最后将两人的录入数据分别交对方审核,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基于该软件中的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算法,我们对所有症状体征、证候及方药进行频数统计,分析药物之间的相关性和使用规律,并进一步对调和营卫方及交通心肾方的药味及药量进行统计分析。然后,由药物及方剂配伍规律分析结果,以药源方,以方推法,以法测证、以证演机及审证求因,从而归纳总结王阶教授对心房纤颤的病因病机认识及治法方药。2源流梳理及特点总结中医对“心悸”病有系统而全面的认识,但由于病名不统一,诸多论述及方药散见于各书中,故我们首先以“心悸”、“怔忡”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心悸古代病名的论述,发现心悸相关病名较多,散见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圣惠方》和《局方》等古籍中。然后,我们以“悸”、“怔”、“忡”、“忪”及“心跳”作为关键词,输入“中华医典”中医古籍电子文献系统(该系统收录古籍共1156部),并在《黄帝内经》中分别以“心掣”,“心下鼓”、“心动”、“澹澹大动”、“a篴骸奔啊疤杼琛蔽丶,

本文编号:2218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218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a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