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眼针怎么办_眼针疗法临床应用
本文关键词:眼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眼针疗法为已故著名针灸学家、老中医彭静山教授创立。彭老受华佗观目“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观点的启发,,在总结60余年行医经验,结合10余年潜心研究《内经》、《证治准绳》等典籍中有关眼与五脏六腑、十四经脉关系的基础理论上创立的。眼针疗法自其理论形成至今已30余载,眼针的分区及定穴标准亦由20世纪70年代彭静山教授的提出、总结及后期由田维柱教授的完善而日臻成熟,并经临床验证而上升到了新的层面。 沈阳市儿童医院脑瘫康复科关丽君
纵观祖国医学中经络理论对于目之提及,更加验证了眼与脏腑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人体十二经脉中除肺、脾、肾、心包四经之外,有八条经脉是以眼睛作为集散之处,而肺、脾、肾、心包四经亦通过表里关系间接地与眼睛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素问·五脏生成》云:“诸脉皆属于目”,这都说明了眼睛通过经络与脏腑紧密相连。
眼针疗法是根据眼球结膜上血管的形色变化,判定疾病的性质与部位,再辨证针刺眼周特定区穴,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其特点是用针小、取穴少、针刺浅、手法轻、操作简、见效快。其临床应用范围甚广,尤其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疗效显著,现将近年来眼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综述如下。
1. 眼针的临床应用
(1)脑血管病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加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脑血管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常见的脑血管病包括脑缺血、脑梗死、痴呆、眩晕、中风及其后遗症等。对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在口服复方丹参片的基础上加用眼针疗法,选取上焦区、肾区、脾区。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及精神状况明显高于单纯口服复方丹参片对照组,提示眼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认知障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1].温瑞书等[2]采用眼针治疗脑梗死[3]偏瘫62例,辨病取穴选用双侧上、下焦区穴,辨证取穴选用肝区、肾区、脾区、中焦区等,经过1~3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8%,可以认为眼针治疗脑梗死偏瘫有效。曹银香等[4]应用眼针治疗脑梗死半身不遂156例,瘫痪肢体的肌力和握力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王恩龙[5]将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和药物组各40例,眼针组取穴肝、肾区,药物组口服脑复康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眼针组的疗效优于药物组。吴笛[6]采用常规中西药物及眼针配头针加电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尿失禁患者8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杨红[7]用眼针、头针、体针配合西药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55例,症状明显改善,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眩晕、头痛 宋立辉[8]介绍王健教授运用眼针治疗眩晕70例,并进行“观眼识病”加取脉络形状、颜色最明显那一经区。治疗结果显示眼针组总有效率92.86%,西药组总有效率72.06%,P<0.01,提示眼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刘若实等[9]运用眼体针结合治疗眩晕63例,总有效率95.2%,提示眼针是治疗眩晕行之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应用眼针治疗眩晕及头痛,随证加减,辨证取穴,疗效明显提高。
(3)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黄兴丽等[10]应用眼针治疗顽固性失眠134例,治疗组以心区为主穴,辨证配以脾区、肾区、肝胆区,对照组口服地西泮片5mg,疗程2周,治疗组可明显改善顽固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黄氏等[11]采用眼针疗法治疗不安腿综合征,总有效率达95.24%,且有即刻效应。研究表明,应用眼针配合小剂量美多巴对帕金森病的治疗能较好的改善症状,能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及美多巴制剂用量,提高疗效[12]。眼针也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方法[13]。
(4)周围性面瘫 临床上诸多医家使用眼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如康凤龙[14]应用眼针治疗周围性面瘫96例,取穴上焦区、胃区、肝区,每次留针45min,每天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9%。临床上还有很多医家采用眼体配合其他疗法,疗效也十分显著,如张高峰等[15]采用眼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42例,秦有学等[16]采用眼针配合牵正散化裁治疗此病35例,党读华[17]采用眼针加TDP照射治疗此病100例,疗效满意。
(5)其它 姜萍[18]用眼针中焦区、脾胃区穴为主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18例,田秀萍等[19]应用巨针结合眼针口针治疗癫痫病120例,符文彬[20]以眼针为主治疗坐骨神经痛136例均取得很好的疗效。
2.眼针的实验研究
黄晓洁[21]等为探讨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作用机理、探讨眼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的机理,制作了急性脑缺血家兔模型,通过测定血浆及脑组织中TXB2、6-keto-PGF1α、TXB2/6-keto-PGF1α、AII及LPO含量,观察家兔急性脑缺血时及眼针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得出如下结果,眼针疗法可使缺血后增高的血中TXB2、TXB2/6-keto-PGF1α及LPO明显降低(P<0.05、P<0.01),使血中AII增高(P<0.05),使脑组织中的因缺血而增高的TXB2、6-keto-PGF1α降低,并能使脑组织中的6-keto-PGF1α增加,使脑组织的AII含量增加,而对血中6-keto-PGF1α影响不大(P>0.05)。说明眼针疗法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对急性脑缺血家兔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为临床眼针治疗中风提供了理论依据。
于丹[22]等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机制。实验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采用眼针治疗,于缺血再灌注后72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海马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分别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且Western结果显示模型组细胞间黏附因子蛋白量升高,mRNA的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眼针组大鼠海马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从而得出结论:眼针具有明显的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下调海马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表达有关。
赵金茹[23]等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的影响,探讨眼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采用眼针治疗,于再灌注后3h、24h、72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大鼠血清BDNF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大鼠血清BDNF含量增加(P<0.05)。结论:眼针具有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提高机体血清BDNF含量有关。
任平[24]等为探讨眼针疗法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MACO)血清中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为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并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30只)、缺血再灌注模型组(30只)、眼针治疗组(30只)。各组按脑缺血再灌注后3h、24 h、72h 3个时间点再分为3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MACO)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结果:眼针治疗组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低于脑缺血模型组。得出结论:眼针治疗可以降低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血清中TNF-α浓度,进而减少TNF-α对血管内皮细胞刺激,抑制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和凝血的发生。
赵丹玉[25]等探讨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大鼠脑组织中TLR4 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F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CIRI模型组和眼针组。CIRI模型组和眼针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ACO)再灌注动物模型。采用RT-PCR 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缺血侧脑皮层TLR4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皮层TLR4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示出高表达(P<0. 01),眼针组与模型组相比,TLR4 mRNA和蛋白表达则下调(P<0. 05)。结论:眼针抑制脑皮层组织中TLR4的表达,可能是眼针治疗CIRI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侯长余[26]等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大鼠脑皮层组织 TNFR1表达的变化,探讨眼针治疗CIRI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F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眼针组。模型组和眼针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ACO)再灌注动物模型。分别以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观察缺血侧脑皮层TNF-α、TNFR1蛋白表达,TNFR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皮层TNF-α、TNFR1的蛋白及基因均显示出明显的高表达(P<0.01),而眼针组同模型组相比,TNF-α、TNFR1表达均下调( P<0.05)。结论:眼针抑制CIRI大鼠TNF-α、TNFR1 的高表达,可能是眼针治疗CIRI的作用机制之一。
有关眼针疗法的研究近年来做了许多工作,有较大发展。眼针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或配合其它疗法与单一药物或单一疗法的对照研究,不仅更科学地揭示出眼针因素的作用,又增强了眼针疗效,扩大了应用范围。有些课题已与现代医学接轨,选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生化指标观察眼针疗法对人体的良性影响,尝试从不同角度揭示眼针疗法的机理和作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量研究工作已使眼针疗法的临床价值得到证实,治疗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一致结论是眼针疗法见效快,取穴少,辨证易掌握,安全方便(不需解衣),独具特色,在针灸临床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随着临床治疗范围的拓展,单纯的中医传统理论向多科学、多角度的研究仍是其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本文关键词:眼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4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24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