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基于心率变异性(HRV)的不寐症状定量测评

发布时间:2018-10-15 10:27
【摘要】:目的:以多导睡眠检测(PSG)作对照,应用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给出不寐症状“难以入睡”及“睡眠轻浅”的定量测评。方法:对20例患者进行整夜PSG监测,同时同步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患者主诉及PSG结果,将患者分为“难以入睡”组和“睡眠轻浅”组,通过比较正常组及失眠组HRV差异,利用诊断实验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法获得敏感指标及临界值,进而评价利用HRV对不寐症状做定量测评的可行性。结果:(1)通过HRV分析,对比正常入睡组及难以入睡组各个指标发现:难以入睡组的睡眠平均心率(HR)明显高于正常入睡组的HR(p0.01),比较指标PNN50结果示:难以入睡组低于正常入睡组(p0.05),说明难以入睡组的副交感神经相对抑制,交感神经相对兴奋,阳盛阴衰,阴阳失调,从而影响机体的正常入睡。比较SDANN指标发现:正常入睡组高于难以入睡组(p0.01),比较VLF指标显示:正常入睡组高于难以入睡组(p0.05)。由上述可知,难以入睡状态是夜间入睡时交感神经占优势,此次研究发现,人们在难以入睡时,SDANN、VLF的值下降。比较计盒维数值显示:正常入睡组明显高于难以入睡组的值(p0.01)。计盒维数指标值越低表征心率变异性越低,说明入睡困难者较正常入睡者心率变异性有所下降,机体阴阳平衡能力降低。诊断试验结果显示:难以入睡组中指标HR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75),利用HR指标建立“难以入睡”的诊断模型价值最高。取平均心率(HR)≥61.61次/分为阈值时,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63%,诊断准确度为69.2%,诊断比值比为∞,阳性似然比为2.7,阴性似然比为0。(2)对比睡眠深沉组及睡眠轻浅组各个指标,结果显示:睡眠深沉组的HR明显低于睡眠轻浅组的HR(p0.01),心率越高表示夜间睡眠时交感神经越亢盛,夜间机体阳气越旺,越是难以进入深睡眠状态。比较两组时域指标PNN50显示:睡眠深沉组明显高于睡眠轻浅组(p0.01),说明正常人在睡眠时,副交感神经相对亢盛,交感神经相对抑制,人的睡眠质量良好,此即中医所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比较VLF及SDANN指标发现:睡眠深沉组这两个指标均明显高于睡眠轻浅组(p0.01)。对比两组频域指标LF/HF显示:睡眠深沉组高于睡眠轻浅组(p0.01)。说明正常人的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状态较睡眠轻浅者好,机体阴阳调和,营卫运行正常。比较两组的SD1/SD2显示:睡眠轻浅组高于睡眠深沉组(p0.05),说明睡眠轻浅者夜间交感神经支配占优势,机体阳气偏亢。诊断试验结果显示:睡眠轻浅组中指标VLF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74),利用VLF指标建立“睡眠轻浅”的诊断模型价值最高。取VLF≤0.12Hz为阈值时,灵敏度为77%,特异度为84%,准确度为82.2%,诊断比值比为33.75,阳性似然比为4.81,阴性似然比为0.27。结论:(1)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机体分别表现出的生理现象(如血压、体温的升高或降低等),及两者间相互拮抗又相互协调的关系正如中医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此消彼长”又“相互为用”,可推知交感神经系统属中医的“阳”,副交感神经系统属中医的“阴”。(2)利用HRV可实现失眠症状“难以入睡”、“睡眠轻浅”的定量测评。(1)HR、PNN50、SDANN、VLF、计盒维数可作为评价“难以入睡”的定量指标。其中利用HR指标建立“难以入睡”的诊断模型价值最高,诊断界值为61.61,即当HR≥61.61次/分时可诊断为“难以入睡”。(2)HR、PNN50、SDANN、VLF、LF/HF、SD1/SD2可作为评价“睡眠轻浅”的定量指标。其中利用VLF指标建立“睡眠轻浅”的诊断模型价值最高,诊断界值为0.12,即当VLF≤0.12Hz时可诊断为“睡眠轻浅”。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6.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回龙,王杏莲,姜新荣,田翠环;体育锻炼对正常人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的影响[J];心电学杂志;2001年04期

2 何九龙,王永东,杜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4小时心率变异性的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1年01期

3 付东红,吴静,周莉,林少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张永生,辛苏宁,相龙华,夏守文,于克峰;远航海员的心率变异性[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5 李代挑,唐术平,吴小玉,邱正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率变异性变化[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5年03期

6 蒋晖;;限制睡眠会降低心率变异性[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年05期

7 高美雯,刘志华;昼夜因素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焦中民,张蔚荣,黄水香;高频心电图与心率变异性检测在心血管相关疾病中的诊断意义[J];心脏杂志;2000年03期

9 王守岩,菅忠,张立藩,牛有国;健康人心率变异性中的不稳定周期轨道[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10 全国心率变异性分析多中心研究协作组,尹彦琳,吴宁,程康安,黄从新,王晋明,蒋文平,刘志华,吕卓人,薛小临,杨钧国,吴俞萍,陆再英,张黎,李莉,王铁锚,黄永麟,曲秀芬,朴晶燕,高冠宇,刘莹;心率变异性正常值及其重复性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粟俊;李磊;钟力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群与心率变异性的实时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王克强;刘雪红;李川勇;;正常人深呼吸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闫晓霞;;心率变异性国际研究任务组工作简介[A];第三届心脏学会、第六届心功能学会及心功能杂志创刊1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96年

4 杨磊;王正伦;马春明;郑红燕;刘藏;丁嘉顺;;心率变异性与脑力、体力负荷关系的实验研究[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罗伟;缪东生;常英展;张志敏;郝虹;王旭平;何飞;周勇;;晕船病与心率变异性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6 张剑;万颖;杨小霞;;心率变异性与年龄关系的研究[A];全国疑难病症诊疗思路与方法研讨会第五届全国疑难病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7 林仁勇;陈俊琦;肖慧玲;曲姗姗;黄泳;;正常人心率变异性研究概况[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8 刘迅雷;刘志强;;田径运动员心率变异性正常值及其重复性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4年

9 董世莹;崔一凡;贾晓宁;申岱;王御栋;高毓阳;李川勇;;手术过程中麻醉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郭玉光;颜培实;;环境温度对猪心率变异性的影响[A];畜牧业环境、生态、安全生产与管理——2010年家畜环境与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柯萍;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琳;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室晚电位与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分析[D];泰山医学院;2014年

2 姜吉琳;地理环境对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指标参考值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利敏;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影响因素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4 丘培利;镇痛镇静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清儿茶酚胺变化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5 邓桂珠;电针内关、间使对恐惧情绪状态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6 于恩泽;脉率变异性替代心率变异性的可行性分析[D];东北大学;2014年

7 林若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自然衰老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5年

8 邓书;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皖南医学院;2015年

9 代慧玲;体育院校不同运动专项大学生心率变异性的比较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

10 崔洁;华尔兹与恰恰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心率变异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D];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272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272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3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