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疏肝理气、养肝柔肝和清肝利湿对豚鼠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发布时间:2018-11-18 10:57
【摘要】:目的:胆囊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其治疗以手术为主,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EMIC,但手术最大的缺憾是存在结石复发。中医药对胆囊结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用高脂致石性豚鼠饲料建立胆囊结石豚鼠动物模型,然后再分别灌胃以疏肝理气、养肝柔肝和清肝利湿为治法的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一贯煎颗粒、龙胆泻肝颗粒,最后观察豚鼠大体生长情况;计算结石形成率;检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检测胆汁总胆汁酸、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钙离子浓度;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胆囊和肝脏组织病理改变。通过以上研究明确以疏肝理气、养肝柔肝和清肝利湿为治法的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一贯煎颗粒和龙胆泻肝颗粒有无防治胆囊结石的作用,并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机制及其作用效果之间有无差异,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75只豚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肝组、养肝组和清肝组,每组15只。⑴干预方法正常组:喂以普通啮齿动物饲料,正常蔬菜量,同时予以与药物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喂以高脂致石性豚鼠饲料,少量蔬菜(相当于正常组的1/10),同时予以与药物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疏肝组:喂以高脂致石性豚鼠饲料,少量蔬菜的同时予以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灌胃;养肝组:喂以高脂致石性豚鼠饲料,少量蔬菜的同时予以一贯煎颗粒灌胃;清肝组:喂以高脂致石性豚鼠饲料,少量蔬菜的同时予以龙胆泻肝颗粒灌胃;造模结束后观察豚鼠大体生长情况,称重;处死豚鼠,计算结石形成率,检测结石成分;采集豚鼠血液和胆汁并检测;光镜下观察胆囊和肝脏组织病理改变。⑵检测方法(1)结石成分检测采用红外光谱定性法;(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采用赖氏法;甘油三酯的检测采用GPO-PAP法;总胆固醇的检测采用COD-PAP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采用直接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采用直接法;(3)总胆汁酸的检测采用酶比色法;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检测采用化学比色法;钙离子的检测采用甲基百里香酚蓝比色法。⑶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运用17.0版本SPSS统计软件包处理,p㩳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各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行×列表的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x±)表示,各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⑴与模型组相比疏肝组、养肝组和清肝组豚鼠的大体生长情况均明显改善,三组豚鼠体质量均明显升高(均p㩳0.05)。⑵与模型组相比疏肝组、养肝组和清肝组豚鼠的胆囊结石形成率均明显降低(均p㩳0.01)。⑶与模型组相比疏肝组、养肝组和清肝组豚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均明显降低(均p㩳0.01)。与养肝组相比疏肝组和清肝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均明显升高(p㩳0.01,p=0.002;p㩳0.05,p=0.034)。⑷与模型组相比疏肝组、养肝组和清肝组豚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均明显降低(均p㩳0.01);同时三组豚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均明显升高(均p㩳0.01)。与清肝组相比疏肝组和养肝组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均明显降低(均p㩳0.05,p=0.029,p=0.027)。与清肝组相比疏肝组和养肝组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均明显降低(均p㩳0.01,p=0.000,p=0.000);与养肝组相比疏肝组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明显降低(p㩳0.01,p=0.002)。与养肝组相比疏肝组和清肝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均明显升高(均p㩳0.01,p=0.000,p=0.000)。⑸与模型组相比疏肝组、养肝组和清肝组豚鼠胆汁总胆汁酸浓度均明显升高(均p㩳0.01);同时三组豚鼠胆汁间接胆红素浓度均明显降低(均p㩳0.05);总胆红素浓度均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㧐0.05,p=0.596,p=0.221,p=0.166);三组中仅清肝组豚鼠胆汁钙离子浓度明显降低(p㩳0.05,p=0.037)。⑹与模型组相比疏肝组、养肝组和清肝组豚鼠胆囊组织病理变化明显改善,差异显著。五组豚鼠中仅模型组少数豚鼠肝脏细胞呈嗜酸性改变,且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⑴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一贯煎颗粒和龙胆泻肝颗粒对豚鼠均具有促进进食,增加体质量,改善生长情况,维持生存的作用。⑵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一贯煎颗粒和龙胆泻肝颗粒均具有降低豚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的作用。在降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方面,一贯煎颗粒较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和龙胆泻肝颗粒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降低豚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方面,三者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异。⑶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一贯煎颗粒和龙胆泻肝颗粒均具有降低豚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作用,同时三者又均具有升高豚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浓度的作用。在降低豚鼠血清甘油三酯方面,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和一贯煎颗粒较龙胆泻肝颗粒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降低豚鼠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方面,十二位疏肝利胆颗粒效果最显著,其次为一贯煎颗粒,龙胆泻肝颗粒相对前两者效果稍弱。在降低豚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方面,一贯煎颗粒较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和龙胆泻肝颗粒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升高豚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方面,三者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异。⑷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一贯煎颗粒和龙胆泻肝颗粒均具有升高豚鼠胆汁总胆汁酸浓度的作用,同时三者又均具有降低豚鼠胆汁间接胆红素浓度的作用,而三者对豚鼠胆汁总胆红素浓度均无明显影响,三者中仅龙胆泻肝颗粒具有降低豚鼠胆汁钙离子浓度的作用,而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和一贯煎颗粒对豚鼠胆汁钙离子浓度均无明显影响。在升高豚鼠胆汁总胆汁酸浓度方面,一贯煎颗粒较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龙胆泻肝颗粒与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降低豚鼠胆汁间接胆红素浓度方面,三者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异。⑸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一贯煎颗粒和龙胆泻肝颗粒均具有改善豚鼠胆囊组织病理变化的作用,且三者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异。⑹以疏肝理气、养肝柔肝和清肝利湿为治法的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一贯煎颗粒和龙胆泻肝颗粒通过减轻豚鼠胆囊受损害程度,改善胆囊组织病理变化,保护胆囊功能;升高豚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出、胆汁总胆汁酸浓度,降低豚鼠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浓度,逆转成石性胆汁,从而抑制豚鼠胆囊结石的形成,降低豚鼠胆囊结石的形成率,在抑制结石形成效果方面三者无明显差异。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发雄,张务友,胡建华;经皮胆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1000例体会[J];肝胆外科杂志;2001年02期

2 施文忠;先天性胆囊结石1例报告[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年02期

3 孙利忠,候亚俊;213粒胆囊结石1例[J];临床军医杂志;2004年03期

4 马淑贞,马磊;小儿胆囊结石误诊3例报告[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12期

5 刘文国,高庆云;胆囊结石合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一例[J];临床外科杂志;2004年11期

6 孙传东;吴力群;;胆囊结石[J];山东医药;2006年36期

7 刘畅;;小儿胆囊结石6例诊治体会[J];河北医药;2008年12期

8 袁颖;;伴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的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24期

9 一格;;肝胆相照——您了解胆囊结石吗[J];肝博士;2008年03期

10 罗泽;;老年和小儿胆囊结石临床诊疗对比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海珉;吴杰;李静仪;宋一德;刘刚;;人体胆囊结石的形态结构特征[A];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2 郎黎明;张宇;于千涛;;胆囊结石误诊一例分析[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王兆宇;;胆囊结石的形成过程:一次成型[A];2013年浙江省病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阿不来提;何秀华;刘厚上;李新宏;曹明芹;;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及乌尔禾两区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分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生物物理与重大疾病分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何江;程云霄;金凯频;;胆囊结石内镜微创保胆手术价值的初步探讨[A];2009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龙锦;何忠野;葛春林;郭仁宣;郭克建;;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姚一萍;洪建军;黄锈玲;;B 超显影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中的应用[A];2004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杨海珉;吴杰;周建莉;和丽军;顾琳;高思安;周明菲;;人体胆囊结石的偏光显微镜观察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一次医疗设备科学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程良忠;金迪;姜宇朋;;胆囊结石大小与急性胰腺炎关系探讨[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李瑞麟;张元存;冯秀生;胡月梅;刘喜爱;李志芳;;中药预防胆镜取石术且胆囊结石复发临床研究[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熊青云;注意排除“胆囊结石”假象[N];健康报;2006年

2 熊青云;易被误诊的“胆囊结石”[N];家庭医生报;2007年

3 金岚邋李建设 张忠涛;胆囊结石也要会治疗[N];家庭医生报;2007年

4 湖南省儿童医院 吴卓敏;无症状的胆囊结石要手术吗[N];大众卫生报;2007年

5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微创外科主任 胡海;胆囊结石尽早治疗才能保胆[N];健康报;2010年

6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李泽波;预防胆囊结石 别忘饮食搭配[N];家庭医生报;2004年

7 程守勤;天气降温明显 胆囊结石频发[N];家庭医生报;2005年

8 记者 孙刚;胆囊结石发病率高达4%—7%[N];解放日报;2010年

9 苏燕;发现胆囊结石致病基因[N];医药经济报;2001年

10 湘雅二院 李霞;“安静的胆囊结石”[N];家庭医生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斌;胆囊结石疾病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的探索[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2 艾克拜尔·艾力;新疆维吾尔、汉族脂联素基因表达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因素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3 张雷;纳米细菌对人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和机制探讨[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文波;新疆北部地区胆囊结石治疗现状的调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王亮;青海地区藏族胆囊结石与血脂、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功能的关系研究[D];青海大学;2016年

3 孙陟;胃癌手术后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性切除胆囊的利弊讨论[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4 刘名扬;疏肝理气、养肝柔肝和清肝利湿对豚鼠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江文龙;脂代谢与胆囊结石成因关系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6 郑德奎;人体胆囊结石成分的分析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7 王一凡;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郭伟昌;载脂蛋白E血浆水平和基因多态性与胆囊结石发生的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蒋亚琦;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影像学检查作用的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张磊;β-葡萄糖醛酸酶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39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339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7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